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RS和GIS的遥感影像专题地图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如何利用RS和GIS的集成技术编制黄河中下游生产堤遥感调查专题地图,并对地形图数字化、遥感图像处理、航片的几何精校正、航片的无缝镶嵌和遥感专题信息提取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以震后汶川县为例,针对地震灾区的特殊性,考虑地震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未来地震灾害的能力,通过筛选确定地质灾害、断裂构造、植被盖度、居民点、道路、水系、地形坡度、高程等8个评价指标因子,以遥感影像数据和数字化地形图为主要信息源,以GIS技术为主要支撑,完成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因子的信息提取与专题地图制作,建立了研究区的移民搬迁选址模型,结果表明,高、中、低、不适宜区的比例分别为0.64%、24.94%、69.94%、4.48%,其分布情况和位置在图11中有明确体现,可以辅助汶川县灾后移民选址决策,同时为灾后重建的科学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矢量格式数据和栅格格式数据的相互转换技术是实现 GIS、RS结合的关键。栅格格式数据转换为矢量格式数据时必须提取原图像上包含的拓扑信息。通过对传统区域跟踪技术的改进,本文提出了一种单边界搜索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这一转换。这种算法的关键技术是起始点的确定和区域间相邻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黑土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详细阐述了海林市水土资源概况及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水土流失的成因并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RS、GIS技术在高等级公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RS、GIS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整套工作程序和技术路线,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专题制图,工程可行性分析及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分析体系对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层次分析和全局主成分分析结合的综合统计评价模型(AHP-GPCA模型),以县域和流域为评价单元,以气温、降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冰川密度、湿地密度、湖泊率、人口密度、荒漠化率等数据为评价指标基础,基于GS/GIS对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00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总体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00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较为剧烈,重度—中度恶化面积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31.8%,轻度恶化面积占14.5%,好转的地区面积占13.5%,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总体恶化,仅有部分县域生态环境好转;依据全局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三个主成分分别是荒漠化、冰川密度和NDVI,其累计贡献率超过70%,基本能够代表最初获取的8个指标;生态环境退化程度最为严重的流域主要在青藏高原腹地、柴达木盆地以及环青海湖地带,恶化最为严重的流域为格尔木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程度最大的流域为藏东南地区;青藏高原环境变迁呈现由边缘地区向腹地恶化的多层次结构,并呈现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的特征,其中生态环境转好的县域多分布在冰川较为集中的地区,反映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00年在冰川变迁影响下部分县域的局地气候、生态环境、水资源变化的复杂性。最后探讨了RS/GIS和AHP-GPCA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的优势,认为该方法兼顾了评估主客观权重,减少了信息重复,使结果具有直观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GIS的郑州市城市扩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88年和2001年的TM/ETM 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将RS与GIS技术相结合,对郑州市城市扩展进行动态监测.首先利用ENVI软件构造三指数波段,即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用来代表郑州市最主要的土地覆盖类型:城镇用地、水体和植被.然后对3个指数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采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对假彩色合成影像进行分类,利用ENVI的掩膜技术从分类结果图中提取出城镇用地信息,再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提取出城市用地扩展信息,包括城市扩展的面积、方向及速率等,最后对城市扩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1988-2001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共扩展61.33km2,平均每年扩展4.7km2,城市扩展模式可近似看作是以二七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呈同心圆式蔓延扩展.  相似文献   

8.
以1992年和2000年唐山市两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在影像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并借助于GIS软件对唐山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市各区土地利用均处于发展期,且各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和速度的空间分异显著;唐山市耕地急速减少,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耕地减少与居工地增加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动态监测珲春市生态环境,选取人类活动、土壤和植被3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了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利用1996年9月、2004年5月和2015年9月3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图,提取了3个对应期的土地利用数据、植被覆盖度数据以及土壤侵蚀数据.通过叠加分析得到这3个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数据.数据显示:这3个时期占比例最大的生态指数分别为"优"(48.02%)、"良"(46.91%)和"良"(48.38%),说明珲春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良好;3个时期的生态指数呈"优"的地区面积逐渐减少,生态指数呈"良"、"中"和"差"的地区面积逐渐增长,说明珲春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土地利用调查提供了新的调查手段。以连云港为背景,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遥感图像,将多时相遥感信息复合,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GIS的松花江水域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S、GIS技术为支持,以松花江水域(哈尔滨市区段)2002年的SPOT4和1989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基础资料,结合RS和GIS的应用原理,分别运用ERDAS IMAGE和ArcGIS软件,实现对水体信息的提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加分析和统计处理,揭示河流形态特征的时空变化,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空间信息,对水域的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从1996年和2005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提取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信息,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运用RS及GIS空间分析等手段进行叠加和统计分析,借助于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模型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三者的比例之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区域以农林牧业生产为主;两期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一般,2005比1996年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和GIS等技术手段,采集开封市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等方法,通过提取城市建成区边界,进行城市扩展分析。结合统计学方法,辅以城市扩张强度指标,研究开封市城市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即定量分析其空间动态扩张趋势。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环境、人口、政策等多种因素,研究城市扩展的驱动力,以及城市动态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已经成为新的规划热点,探讨了GIS、RS技术在村庄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得出了各种规划专题图,如坡度、坡向、地表径流分析图等;将GIS、RS技术运用到乡村规划研究中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四川灾区水土流失经济损失评估及恢复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地震灾区水土流失面积加大,侵蚀强度加剧,新增流失量增大,经济损失巨大。将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经济建设主要指标形成对比,可形象直观地反映生态经济负效值,从而为灾后生态重建和水土保持管理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文中首先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水土流失危害和土壤侵蚀破坏量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水土流失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和货币化计量,得出四川省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503.22亿元。提出了灾后水土保持恢复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研究川西干旱河谷的土壤侵蚀和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异,指导退耕还林时序决策,本文综合考虑川西干旱河谷的地形、气候的特点和农业土壤特征,分析了计算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因子指标的方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并进行了土壤侵蚀定量分级。根据土壤侵蚀的定量分级结果,分析了如何结合土壤侵蚀分级结果进行退耕还林(草)时序决策,认为应当优先考虑河流两侧土壤肥力条件差和土壤侵蚀严重的需退耕的坡耕地,这样,既避免了这些坡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也将土壤肥力好的耕地留下来为农业生产服务。此方法适应川藏边境及其三江之源地区地形因素复杂的土壤侵蚀的计算,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定量分级对于退耕还林时序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尧柳水库工程建设会引起枢纽工程区等区域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情况,、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结合工程特性和现有资源条件,建立符合工程实际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和措施布局方案.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相结合的综合水土流失保护治理,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增强边坡稳定,抑制土壤侵蚀,减轻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以1970年1∶10万地形图、20世纪70年代末MSS遥感图像、80年代末TM 遥感图像和2000年左右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了4期湖泊数据,结合1965~2002年来温度、降水 和前人资料,分析了西藏地区湖泊分布及30年来湖泊变迁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内陆湖泊 对全球和区域性气候变化有着敏感的响应,研究区内的湖泊在20世纪80年代末萎缩比较明显,2000年以来西 藏湖泊出现全面扩张的趋势。湖泊变迁的地区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藏北南部大湖区”的湖泊群和喀喇昆仑山地 区湖泊群持续扩张,藏北地区分布的中小型湖泊受温度升高影响最大,气候变化是湖泊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而 湖泊的地质、地理条件和补给方式等特征决定了湖泊的变迁类型和程度。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介绍输电线路建设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及相应的治理措施。收集整理了山西省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相关信息数据;研究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各项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具体影响;提出了山西省输变电工程细化水土保持措施,为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和GIS技术的黄骅湿地景观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黄骅湿地为例,利用GIS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湿地信息提取,并采用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动态变化率等模型对黄骅湿地景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黄骅湿地的总面积减小,人工化程度加重,湿地正处于退化状态,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湿地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