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春诚  李霞 《轧钢》2017,34(4):26-29
通过连续退火模拟试验,研究了连退工艺参数对烘烤硬化钢CR180B2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对连退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试验钢的强度下降,伸长率、n值、r-以及BH值有所提高;随着缓冷温度的提高,试验钢的强度下降,伸长率和r-增加,n值几乎没有变化,而BH值显著增加;随着快冷冷速的增加,试验钢BH值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达到超快冷的条件,设计了50℃/s、200℃/s和1000℃/s 3种不同的超快冷的冷速,研究了超快冷条件下,退火温度以及冷却速度对实验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各快冷条件下,实验用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伸长率在低冷速下,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高冷速下,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快冷速度的提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上升,屈强比呈现上升趋势,在780℃时,1000℃/s冷速相对于50℃/s,屈服强度提升了78%,而且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当退火温度为860℃时,屈服强度提升了211%。通过改变超快冷冷速和退火温度,可生产强度800~1000 MPa强度级别的冷轧高强钢,从而实现柔性控制。通过综合力学性能的对比,可以看出当退火温度为840℃,快冷速度为50℃/s时,实验用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强塑积可达17.2 GPa·%。  相似文献   

3.
高云  吉武俊 《铸造技术》2014,(10):2444-2446
研究了DP双相钢在连续退火工艺中加热温度、退火时间、缓冷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临界区加热温度的升高,DP钢组织中的马氏体逐步转化为由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其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抗拉强度升高而屈服强度和伸长率降低。随着缓冷温度的降低或过时效温度的升高,DP钢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下降趋势,而伸长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詹华  邹英  周凯  胡智评  许云波  肖洋洋 《轧钢》2017,34(3):69-73
采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中缓冷及过时效温度对DP980冷轧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拉伸试验机进行了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缓冷温度降低有利于新生铁素体及富碳岛状马氏体的生成,且实验钢屈服强度基本不变,抗拉强度先下降后升高,伸长率逐渐上升。缓冷温度为650 ℃时,强塑积(PSE)达到最大值15.55 GPa·%。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实验钢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略有下降,断后伸长率显著升高。工业试制HC550/980DP成品的屈服强度不小于570 MPa,抗拉强度不小于1 080 MPa,伸长率不小于7%,达到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5.
利用Vatron奥钢联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一种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采用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连续退火工艺中均热温度、缓冷温度、过时效温度和带速对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均热温度为820、840和860℃时,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组织中铁素体的比例不断下降,屈服强度不断提高。当均热温度提高到860℃时,组织中出现了一定量的贝氏体,抗拉强度达到了最低值1020 MPa;缓冷温度能够改变马氏体体积分数进而影响双相钢的性能;当过时效温度为250、270、290、310和330℃时,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发生软化的程度不断加剧,抗拉强度不断降低,断后伸长率不断升高,过时效温度升高到310℃以上时,马氏体分解加剧同时析出更多第二相,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综合不同退火工艺下的冷轧双相钢的性能调控,最终确定均热温度840℃、缓冷温度680℃、过时效温度250℃和带速120 m/min为最佳的工艺参数,强塑积达到了最大值15.6 GPa·%。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Nb微合金化冷轧HSLA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退火和平整工艺对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700℃升至840℃,钢板的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逐渐升高,纤维状组织逐渐减少,铁素体再结晶更加充分;预拉伸量对带钢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无明显影响,随着预拉伸量提高至2. 0%,屈服强度略有升高,屈服点伸长率Ae逐渐减小,但预拉伸量达到2. 0%时,屈服平台仍无法消除;平整压下率对带钢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无明显影响,当压下率达到1. 0%时,屈服平台可完全消除,屈服平台消除后,随着压下率提高,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0. 2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模拟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对TRIP780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冷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抗拉强度的增加,断后伸长率和屈服强度则变化不大;在其它工艺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缓冷温度为700℃时强塑积最高,达到了21.4 GPa·%;时效温度在375~425℃之间,随着温度的上升,抗拉强度不断下降,断后伸长率上升;当温度继续上升到450℃时,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变化规律则相反,强塑积和残留奥氏体碳含量达到最低值;时效温度为400℃时,实验用钢能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SEM、TEM、显微硬度分析和抗拉强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两相区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对中锰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试样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屈服强度和屈强比逐渐降低,均匀伸长率和加工硬化指数先升后降,此结果与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有密切的关系;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试样抗拉强度变化不大,屈服强度和屈强比逐渐减小,均匀伸长率和加工硬化指数逐渐增大;空冷样品的屈服强度、均匀伸长率、断后伸长率较炉冷样品的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洪刚  康海军 《轧钢》2018,35(2):42-44
在工业试生产冷轧烘烤硬化钢过程中,改变关键退火工艺参数,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试验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降低;r值、BH值、伸长率明显增加,成品晶粒尺寸逐渐增大,{111}织构增强。随缓冷温度升高,试验钢BH值明显增加,但缓冷温度对其他性能指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吴浩  柴立涛  许柳 《金属热处理》2020,45(4):180-182
利用热感应马弗炉模拟罩式退火工艺,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低碳钢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565 ℃时,试样以回复软化机制为主,轧后扁平状的铁素体保持不变;退火温度上升到580 ℃时,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下降明显,断后伸长率迅速上升,维氏硬度值也显著下降,表明此阶段完成再结晶,组织以片层渗碳体为主,有少量变形的铁素体;退火温度达到580 ℃以上时,力学性能和硬度变化不明显,表明580 ℃时试样充分完成再结晶。  相似文献   

11.
宋丹丹  杨涛 《铸造技术》2015,(1):108-110
以用高强IF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退火工艺对其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IF钢的抗拉强度逐渐降低,断后伸长率和屈强比逐渐升高。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IF钢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12.
冷轧IF钢板的快速退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冷轧IF钢板快速退火后的再结晶晶粒尺寸、晶界特征分布和显微织构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退火钢板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快速退火后,IF钢板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呈现强烈的{111}//ND再结晶织构。随缓冷时间的延长,IF钢板的再结晶晶粒无明显长大,但低能晶界的数量增加;其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急剧降低,断后伸长率显著升高,抗拉强度略有下降,n值和r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连续退火工艺对低碳铝镇静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正交试验方案,在多功能连续退火模拟器(Multipas)平台上对低碳铝镇静钢板进行了连续退火工艺试验,结合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对低碳铝镇静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720℃之间退火低碳钢板的屈服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575~600℃缓冷对低碳钢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过时效温度、快冷温度对力学性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连续退火模拟机对DP980试验钢进行了连续退火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等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775、800、825和850 ℃),试验钢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从705 MPa增大到850 MPa),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则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减小(抗拉强度从1150 MPa减小到1030 MPa;伸长率从8.9%减小到5.3%),这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构成和形态分布密切相关。此外,不同退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加工硬化率曲线均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连续退火均热段温度和平整工艺对冷轧超低碳BH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低碳BH钢在740~850℃之间均能完成再结晶退火,且随着均热段温度的升高,BH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单调下降,n值单调上升;伸长率和r值先上升后下降,并同在820℃左右达到峰值;显微硬度也呈单调下降趋势。平整伸长率由0向1.8%增加过程中,钢板的强度呈下抛物线形变化;低于0.8%时会产生屈服平台;高于1.5%时,加工硬化加剧导致强度快速上升,屈服强度可在1.2%~1.5%之间达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780 MPa级冷轧高强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参数,利用DIL805A膨胀仪测定了试验钢的相变点,绘制了不同冷速下的CCT曲线;采用连续退火模拟机进行了连续退火试验,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逐渐升高,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断后伸长率则先减小后增加。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降低,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变化不大。当过时效温度高于300℃后,淬火马氏体开始分解,回火马氏体比例增多,导致试验钢的抗拉强度显著降低。试验钢在800℃退火、280℃过时效后的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为787 MPa,断后伸长率达到21. 5%,屈强比仅为0. 48。  相似文献   

17.
刘家涛  孙世能  戴山  张野 《热处理》2024,(1):25-27+31
TA15钛合金产品通常都要进行退火处理。为揭示退火温度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350 mm的TA15钛合金试棒分别进行了在760℃、800℃和840℃保温2 h空冷至室温的退火。随后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检测了试棒的显微组织、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以及拉伸断口的形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β相转变的组织增多,细小的α相充分球化且杂乱分布;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升高,室温屈服强度先升高后略微降低,断后伸长率降低,而高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升高,塑性变化不大,拉伸断口的韧窝变大变浅,以韧性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18.
刘鹏飞  杨波  陈宇  刘宏亮 《金属热处理》2022,47(11):122-125
利用奥钢联热模拟试验机模拟980 MPa级双相钢连续退火镀锌过程,利用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连续镀锌工艺中均热温度和快冷出口温度对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镀锌退火后,980 MPa级双相钢的微观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组织中有Nb,Ti碳氮化物析出。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马氏体体积分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屈服强度和屈强比不断升高。快冷出口温度从340 ℃升高到430 ℃,马氏体发生回火分解,降低了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同时改善了伸长率。快冷出口温度为400 ℃时,强塑积达到最大值13.9 GPa·%。当均热温度为840 ℃,快冷出口温度为460~480 ℃时,可以获得抗拉强度在980 MPa级以上的双相钢。  相似文献   

19.
采用SEM与TEM等方法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和时效温度对C-Si-Mn-Nb系超高强冷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经冷轧退火后,综合力学性能改善,屈服平台消失.退火温度从780℃升高到820℃,带状组织逐渐消失,马氏体硬度下降,双相钢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850℃退火时,铁素体体积分数的显著降低,部分马氏体内部条状形貌的出现及非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导致各项力学性能明显下降.过时效温度从270℃升到330℃,马氏体岛分解,颗粒状析出相与非马氏体组织增多,导致抗拉强度降低,屈服强度及伸长率升高;360℃时形成板条贝氏体组织恶化了综合力学性能.试验钢经820℃退火,300 ~330℃之间过时效,获得抗拉强度大于1020 MPa,伸长率大于16%的最优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拉伸试验检测了单机架可逆轧制冷轧压下率为68%低碳铝镇静钢板力学性能,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试验钢板冷轧态与退火态的纤维组织,并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试验钢中不同类型织构的含量.结果表明,退火温度由660℃升高至720℃,低碳铝镇静钢的屈服强度为201 ~212 MPa,抗拉强度为278 ~311MPa,屈强比为0.68 ~0.72,总伸长率为38% ~ 42%,加工硬化指数n值为0.21-0.24,而塑性应变比r值为1.25 ~1.58,|△r|值为0.39 ~0.78.退火温度的升高使得再结晶后晶粒尺寸增加和“饼型”程度加大,γ纤维织构强度增加.当退火温度升高至720℃时,再结晶晶粒尺寸不均匀,|△r|值较大,且抗拉强度明显降低.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退火温度在680 ~700℃范围时较为合适,深冲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