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轮南地区三叠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分布广泛,对砂体展布及储层特征的详细研究对该区的精细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层序格架基础上,应用露头、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三叠系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及储层物性特征,总结该区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该区三叠系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自北向南依次展布,沉积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及滨浅湖沉积.储集砂体主要为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储层孔渗性好.平面上物性自北向南逐渐变好;垂向上向上物性变差.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发育,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圈闭及油源条件.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石炭系太原组太2段地层为一套浅海潮坪沉积,发育呈南西─北东向条带状展布的障壁砂坝,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及少量岩屑石英砂岩.从实验分析统计看,在较强烈成岩作用下,太2段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微孔等,储集岩配位数较低,孔喉比较高,毛管压力曲线整体上呈陡斜式,孔喉组合以小孔-微细喉为主,孔隙度分布在0.8%~15.7%,平均孔隙度7.6%,渗透率分布在0.05~6.4 mD,平均渗透率0.625 mD,表明太2段储层物性和孔隙连通性较差,非均质性较强,为低孔特低渗致密储层.根据储层的物性和压汞参数等特征,将太2段储层分为3类.结合气层试气成果评价认为,Ⅰ类和Ⅱ类储集岩具有储产能意义,为有效储集岩,Ⅲ类为非有效储集岩,基本无储集意义.  相似文献   

3.
综合普通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电子探针、X衍射、扫描电镜等多种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就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主要为潮坪沉积的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其次是岩屑长石砂岩;虽然储层岩石现今埋深达5 000m,但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9.93%和34.46×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储层孔隙主要为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孔隙;砂岩深埋优质储层的主要原因与成岩序次和后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有关,早期碳酸盐胶结抑制了压实作用,后期的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为储层提供了大量储集...  相似文献   

4.
利用岩心、铸体薄片以及物性等资料对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学、物性、孔隙结构和类型等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砂体物性的空间展布,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S气藏含砾砂岩段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统计分析,结合砂体和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研究区含砾砂岩段储层的层间、层内、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作用的控制,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程度中等一强,由于渗透率韵律的多样性使各小层层内非均质性程度不一,整体为中等一强非均质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平面分布的影响,泥坪相所在区域非均质性较弱,而潮汐砂坝和潮控河道表现为中等一强的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岩芯观测、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等方法,总结了于奇地区哈拉哈塘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应用荧光薄片与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了油气注入史与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哈拉哈塘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砂岩、中砂岩、砾质不等粒砂岩和砾质砂岩,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为大容积、渗透性能好的储层,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中的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有利的储层分布区位于区内中部YQ3-YQ4-LX4-LX2井区一带.提出断裂是油气成藏的重要输导条件,燕山期油气藏逐步建立、喜马拉雅期圈闭定型与油气藏重建是重要的成藏机制,构造圈闭和断裂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根据薄片分析、孔渗分析、压汞实验分析的结果,对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盒3段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表明盒3段储层具有较高的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小的孔隙喉道半径.孔隙结构较差,造成盒3段储层具有低等孔隙度和低等渗透率的特征.并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和孔隙喉道半径等四个参数对储层进行了分类,共分出 Ⅰ、Ⅱ、Ⅲ、Ⅳ类储...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测莺歌海盆地莺歌海组二段泥岩盖层的排替压力,建立了盖层排替压力与声波时差的线性关系,进而提出了利用声波时差及地震速度资料求取排替压力的方法。接着,利用测井声波时差和地震速度资料,按等效深度法确定莺歌海组二段下部泥岩盖层的超压分布。综合考虑盖层累计厚度、排替压力、剩余压力、气藏内部压力、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和天然气本身性质(比如流动黏度),提出了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指数,并据此对莺歌海组二段泥岩盖层综合封闭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莺歌海组二段泥岩盖层封闭能力强的地区分布在乐东区大部、临高区南部及东方区东部到一号断裂之间的地区,一号断裂南段、东方区东部和北部地区则为盖层封闭能力较强的地区,研究区边部由于地层上倾出露地表,盖层封闭能力逐渐减弱。莺歌海组二段泥岩盖层封闭能力中等及以上地区可作为天然气的有效盖层;由现有气藏分布可知,莺歌海组二段泥岩盖层封盖能力良好,中深层的天然气保存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9.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Ⅰ砂组、Ⅱ砂组具有较好的含气潜力.通过岩心观察、岩矿成分分析、压汞实验、岩石薄片分析、铸体薄片分析等方法,分析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岩性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的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及滨浅湖砂坝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结构,其中石英砂岩孔喉结构较好.基质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蚀孔为主,裂缝以水平缝和低角度缝为主,缝宽较小.储层特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不同的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碎屑颗粒成分及结构,从而影响强烈的成岩作用下原生孔隙的保存及次生孔隙的发育.压实作用是破坏原生孔隙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主要形成于中晚成岩阶段,主要对孔隙空间起破坏作用,部分黏土胶结作用有保持孔隙空间的作用,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改善储集空间,形成优质储层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该研究为气藏的开发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中小潼场地区大安寨段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潼场区块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其储层集中分布在该段大一、大二和大三层的介壳灰岩中,原生孔隙在后期成岩过程中消失殆尽,次生成因的孔、洞较少,裂缝是主要的储渗空间,属于特低孔、低渗的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储层。这些储层是在长达一亿多年的地质历史时期,由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主要受到沉积和构造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曙三区杜家台油藏易出砂的特点,从地质、开发因素方面对影响油藏出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压裂防砂技术的机理,对研究区采用压裂防砂措施进行防砂.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压裂防砂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减缓地层出砂的速度,增加单井产能,而且可以减少因出砂导致的管理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沾化凹陷东北部沙四上亚段-沙三段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沾化凹陷是济阳坳陷东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沙四晚期-沙三时期发展成为北陡,南缓的箕状断坳盆地,沙四晚期,沾化凹陷东北部为东西两个湖盆;相应地,沙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膏盐湖及湖泊等(亚)相沉积,并基本呈环带状分布,沙三段以半深湖-深湖亚相、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沉积为主,基本不发育三角洲相;半深湖-深湖亚相分布最广并略偏北,滨浅湖亚相主要见于南部诸凸起北缘,扇三角洲相主要见于凸起边缘;湖底扇相有两种类型,即:普通湖底扇和槽型湖底扇;普通湖底扇见于南部孤岛凸起北缘地区,槽型湖底扇分布于义和桩凸起和程子口凸起等的陡岸坡脚地带,沙三中亚段,湖底扇有较大发展,分别源于埕子凸起与孤岛凸起的两个湖底扇在Y115井一带交汇,并因受孤西断裂带的隔挡而形成向西突出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喀拉扎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侏罗系油砂。在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首次发现6个油砂露头点,并实施地质调查井1口(喀油砂1井),揭示油砂储层累计厚度超过30 m。通过钻井岩芯编录、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和测井等方法,对油砂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砂储层位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主要包括中细砂岩油砂储层和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中细砂岩油砂储层为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边滩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高孔、高渗范畴;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为特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河床滞留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孔、中渗范畴。总之,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有利于油砂的富集与储存,是准噶尔盆地油砂资源新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丰富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录井资料,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以及沉积相分析方法,深入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及相模式等研究。通过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构造、古生物以及沉积环境分析,认为长6油层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陆相湖盆深水浊积扇相,并可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等3个亚相;通过沉积相及测井相等分析方法,以明确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垂向演化规律,最终建立了研究区长6油层浊积扇相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各级层序界面,建立地层层序格架,探讨地层格架下沉积相类型、演化规律以及平面展布,并就有利沉积相带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从钻测井资料看出,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主要为岩性和颜色发生突变,沉积相类型发生突变,电性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等;将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2个四级层序;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上亚段扇三角洲发育,中亚段广泛发育湖底扇相沉积,下亚段以深湖、滨浅湖相为主,斜坡边缘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相和下亚段扇三角洲相的储集物性最好,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部地区中二叠统盒8段为主力产气层,厘清其沉积相特征对指导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府谷剖面与苏里格东部地区具有相似的物源体系与沉积环境,通过对府谷剖面进行实测,结合剖面岩石颜色、岩石学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岩相特征等相标志分析,对盒8段沉积相进行准确划分并明确其沉积特征,可以弥补苏里格东部地区盒8段研究大部分局限于钻井、地震等方面,缺乏露头沉积相支撑的不足。结果表明:府谷剖面盒8段以灰绿、黄绿色粗—中粒岩屑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较低; 微量元素V/(V+Ni)值表明盒8段沉积时期为氧化—弱还原过渡环境; 共划分出12种岩相,其中,块状砾岩相(Gm)、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t)、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p)、平行层理砂岩相(Sh)为河流沉积中的典型岩相,不同岩相组合构成盒8段沉积体两种不同的垂向沉积序列; 盒8段—盒82段为辫状河沉积,盒81段为曲流河沉积; 辫状河的垂向沉积序列由滞留沉积(Gm-Gst-Gsp)→心滩(Gst-Sq-Sp-St-Gm-St)→河道充填(Gm-St-Sh-M)→废弃河道(Sh-Fr-Mh-Sh-Fr-Mh)→越岸沉积(Sh-Fr-Mh-Fr-Mh)→泛滥平原(M-Mh-Mc-Mh-M)等6类微相构成了一个二元结构不明显的正粒序沉积序列; 曲流河的垂向沉积序列由滞留沉积(Gm)→边滩(Sp-St-Sm-Sp-St-Sh)→河漫滩(M-Mh-Mc(Fr)-Mh-M)等3类微相构成了一个典型二元结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子北地区延长组长6段油层构造特征、沉积相分布及砂体展布特征,从烃源岩、储层、盖层等方面对长6段油藏成藏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就油藏类型、主控因素及成藏期次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子北地区长6段油藏具有较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主要受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控制;长6段油气主要储存在长61、62、63 段河道砂体内,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长6段油藏主控因素有主分流河道、储层物性及其非均质性、原油分布;长6段油层中,油气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呈双峰状,主要在100℃~110℃和130℃~140℃;利用热演化史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对油气成藏期次进行判断,长7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早白垩世运移并大量聚集至长6段油层组,形成长6段油藏。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是潜在的新勘探层系,勘探研究程度极低。在野外露头观测、岩芯观察、测井数据解释和显微薄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古流向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确定古水系分布; 在古地貌和古水系的约束下,基于500余口钻井的测井解释结果,确定8个亚段的砂体宏观分散体系和沉积相分布。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物源主要来自西南侧的西秦岭造山带; 早期物源较强,沉积环境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形成了灰色厚层砂岩夹泥岩; 晚期物源较弱,沉积环境转变为曲流河三角洲,以发育紫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为特征; 直罗组砂岩储层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溶蚀孔次之,孔隙度为0.87%~31.20%(平均值为16.34%),渗透率为(0.13~53.70)×10-3 μm2(平均值为17.83×10-3 μm2),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高于15%; 直罗组沉积初期古地貌既控制了砂体的发育分布,又制约了有利储集砂体发育的优势部位及后来的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 潜在的油藏勘探目标包括古河道上游高地、中游汇水坡咀和下游河间丘等3种古地貌聚砂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