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使银川市地下水资源合理配置,调查评价数据实现可视化和服务全社会,更好地分析、利用和研究已有资料,从而为今后地下水可持续性利用、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的实时更新、地下水资源的动态预测服务.采用GIS技术和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将大量的数据整理并录入,完成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了数据信息的采集、录入、编辑、管理、浏览、查询和质量控制的功能,将大大提高水文地质工作中数据的再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同位素技术判定银川平原地下水补给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同位素技术研究银川平原地下水特征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具有不同的补给模式:贺兰山洪积扇的单一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受补给源所限,地下水滞留时间较长,更新能力较差;引黄灌区内潜水,主要接受黄河灌溉水的入渗补给,其中青铜峡单一潜水地下水更新能力强于银川以北地区.平原深部承压水为古地质时期补给形成的“古水”,地下水交替缓慢;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承压水具备新老掺和及现代水的特征,开采层接受上覆含水层的越流补给,承压水地下水流速自开采区边缘向开采中心增快.  相似文献   

3.
银川平原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环境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改平  吴学华  杨建  刘铮 《宁夏工程技术》2006,5(3):226-229,234
针对银川平原与地下水相关的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湖泊湿地面积萎缩,以及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结合遥感解译技术,对存在各种生态环境的分布、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银川平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引黄灌溉方式的不合理和人为盲目开采地下水造成的;从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的措施,即完善排灌系统工程;竖井排水调控地下水位;坚持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综合治理;强化管理,严惩破坏行为.  相似文献   

4.
由于引黄量的减少,加上银川平原区内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循环条件,使得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急需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通过地下水动态分区法将银川平原分成了182个动态类型区,并对银川平原承压水水位监测井进行优化布设后,运用Kriging方法,对银川平原地下水水位监测井优化前后插值误差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优化结果及误差分析,并考虑经济因素,最终确定需在银川平原布设215口承压水水位监测井.对监测井进行优化后,使得监测井能够更有效和准确地监测到地下水位在区域上的时空分布,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农业规划等服务.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下水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氚直接估算浅层地下水的平均更新速率,讨论地下水系统的更新速率变化.结果表明,贺兰山洪积扇地下水更新速率为(0.1—1.0)%/a;冲积、冲洪积平原(引黄灌区)地下水更新速率为(0.1-50)%/a;深层地下水更新速率为(0.1—6.0)%/a.说明因受地下水循环条件控制,银川平原地下水的更新能力差异较大,浅层地下水的更新能力大于深部地下水;冲积、冲洪积平原浅层地下水更新能力优于西部山前洪积扇;冲积、冲洪积平原内,南部黄河冲积扇的更新能力大于北部,北部靠近黄河的引黄灌区地下水更新能力优于扇前洼地及湖积洼地的更新能力.这对制定浅层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战略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北北部地区由于受典型的季节性冻土条件的影响,不同积盐期各有不同的地下水类型相伴随;春季积盐期:积盐过程是在冻层上进行的,参与此时积盐的是冻层上水;秋季积盐期,无冻层存在的情况下,潜水参与积盐;冬季积盐期,是冻层下潜水的水位高低及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城镇化进程中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哈尔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环境及水质污染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水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保护水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环境恢复与水环境学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关系出发,论述了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指出水环境恢复和维系的基础是建立健康的社会水循环,进而首次提出了系统的水环境恢复原理和方略.同时,呼吁建立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水环境恢复和维系事业提供科学依据和人才基础.从水环境角度进行各项水事工作,是恢复水环境的基本途径,也是客观实际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开封市水资源主要有水资源短缺、污染加重、水价不合理、浪费严重、法律意识不强、管理水平差和无序开采等问题,通过分析开封市和谐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利用雨洪、地下水补源、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保护和改造水利设施、加强污水处理、进行排污控制及综合水务一体化管理等措施,构建和谐水环境。  相似文献   

11.
华北平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思路与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几十年的大量开采利用,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不仅表现为区域超采和局部严重超采,也暴露出地下水补给源严重萎缩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中西部粗质平原的地下水易补给区,因汇流山地水库强力拦蓄,河道主体补给功能丧失,而在中东部细质平原的径流主产区,因水位埋藏浅和水质咸化,降水径流不能形成对地下水的有效补给,蒸发流失严重。以往实践强调山区水利工程建设而轻视了东部低平原区径流拦蓄利用,重视对高海拔咸水体的改造利用而忽视了对低海拔咸水体的改造利用,强化地表水库建设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地下水库的重要性。面对华北平原供水紧张的严峻形势,调整水资源开发战略势在必行,其具体思路是:以千方百计提高降水利用水平为中心,调整和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整体布局;以地下水补给调蓄为重点,大力集蓄雨洪水和改造利用浅层水,充分发挥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功能作用。其具体举措有:实施山前梯级水坝的地下水库"回灌"工程;实施中东部及滨海淡水蓄水利用工程;实施东部浅层地下水规模化改造开发利用工程。若上述措施得以实施,可使降水利用率从现状的20.65%提高到26%以上,则华北平原供水问题有望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2.
浅析银川市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设节水型城市,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新,详细阐述了银川市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结果指出,银川市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效率较低、调控手段与节水意识不高、城市供水和用水形式单一等,即银川市水资源存在非持续利用的状况;进一步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即加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水资源配制、建设节水型社会、调整水资源费价格、新建水源工程等.  相似文献   

13.
对特定环境下银川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灌溉率、水资源利用率、产水系数、供水模数、需水模数、人均供水量6个指标体系,选取了2003年至2011年9年间的数据,基于SPSSl3.0软件,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银川市的水资源承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用水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突出,承栽力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环境变化原因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以沼泽为主的湿地分布区。本区的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生产为主。几十年的农业开发,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的具体表现是湿地大规模缩减、水环境的污染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水环境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开发及气候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银川地区1991~2000年的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其地下水氮污染严重,其中 尤以氨氮污染最为严重,对其氮污染的成因作进一步分析得出:引起潜水氮污染的主要因子是农田大量施 用化肥和地面污水下渗,引起承压水氮污染的主要因子是大量开采承压水造成的潜水对其越流补给,最后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从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化周期性、经济社会需用水规模难变性和未来水资源供需关系入手,介绍近60年以来华北平原水资源情势,特别是该平原水资源量、实际用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变化特征,并结合未来10到30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用水量趋势,识别和诊断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因源。结果表明:由于降水量减少导致华北平原缺水(自然资源性缺水)占该平原总缺水量的15.1%~16.4%;因管理缺陷导致水资源浪费的缺水(管理性缺水)占22.1%~24.2%;人口数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过大导致用水量超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缺水(政策性缺水)占59.3%~62.5%。自然资源性、管理性以及政策性缺水的解决对策不同:自然资源性缺水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惟有从外域适量调水才能解决;管理性缺水可通过社会文明进步和科技进步不断修正;政策性缺水宜因势利导进行经济社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限制高耗低效用水产业。即使南水北调工程70.3×108m3/a水进入华北平原,该平原地下水超采情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有新增水源调入或华北平原严控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同时大幅压减农业用水量,因势利导优化和逐步调整经济社会布局和产业结构,特别是灌溉农业进行规模化减蒸、降耗、节水的改造,将是缓解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和水资源紧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三江平原的基本自然条件,论述了三江平原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地下水超采、湿地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若干问题提出了三江平原水资源合理开发的几点建议,以期促进三江平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