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石油产品酸值的标准为GB/T 7304—2014,该方法中所用滴定溶剂为甲苯、异丙醇与水的混合物,由于甲苯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受公安部门管制,购买难度较大。为满足日常检测液压油酸值所需,本文通过大量实验,利用石油醚替代甲苯,与异丙醇和水混合形成滴定溶剂,在常温下利用电位滴定法成功测定液压油样品的酸值,并通过能力验证活动,该替代品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无需辅助识别的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GB/T 7304标准法试样溶剂配方,提高甲苯比例,并以乙醇替代异丙醇、碱性试剂二甲亚砜替代水,提高了难溶油品的溶解性能,增强了油品酸性物质的表观酸度,滴定终点无需非水缓冲溶液辅助识别,克服了标准法溶解性能力的不足和所使用的非水缓冲溶液毒性大的难题。本法溶剂组成为甲苯/乙醇/二甲亚砜(3/1/1.2%),所用试剂可100%溯源,与标准法结果具有一致性,相对误差均小于6.0%的允许偏差,为准确测定多种油品的酸值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沈娟 《润滑油》2012,27(3):33-37
文章利用石油醚、无水乙醇和少量水作为混合溶剂,将矿物型润滑剂完全溶解,再加热至50~55℃且搅拌均匀成均相体系,再以0.05mgKOH/g乙醇溶液作为标准溶液,然后参照GB/T 7304的方法利用电位滴定仪对其进行测定,从而得到润滑油的总酸值。该方法克服了原GB/T 7304中甲苯毒性大、刺激性较强、对分析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影响的不利因素。实验表明,用新方法平行数据能满足GB/T 7304重复性要求,新旧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经统计检验具有一致性、准确性,新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至少小于2.80%。  相似文献   

4.
适合重质油和用过油品的酸值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石油及产品酸值GB/T7304方法对稠粘油品溶解性不够,部分样品终点无电位突跃;GB/T18609方法溶解性增强,但无突跃点现象更多。特别是对用过的油品,如旧润滑油,两种标准方法均需使用毒性大的非水缓冲溶液辅助判别终点。该研究以GB/T7304为基础,用乙醇替代异丙醇和用二甲基甲酰胺替代水,同时增加甲苯比例,使溶剂组成体积比为甲苯/乙醇/二甲基甲酰胺(3/1/0.04),不仅增强重质油品的溶解能力,而且提升弱酸性物质的表观酸度;另一方面以四甲基氢氧化铵替代氢氧化钾作标准溶液提升碱强度和滴定产物相溶性,使终点识别完全基于电位突跃,适合重质油和用过油品酸值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同馏分石油酸的组成分布,利用基团贡献法对石油酸和酸含量测定标准中醇类、芳香类溶剂的溶解度参数等进行估算,混合溶剂与溶质具有相似的溶解度参数构成是改善测定有效性的基础。应用溶解度参数理论分析了溶质、溶剂、滴定剂间相互关系及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满足国家标准使用基础上,明确了汽油、柴油、润滑油、原油的酸含量测定方法分别采用GB/T 258-2016、GB/T4945-2002、GB/T 7304-2000、GB/T 18609-2011,溶剂与溶质良好互溶,终点确定迅速、准确,酸含量测定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6.
原油酸值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原油酸值的标准分析方法主要有GB/T 7304-2000《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和GB/T 264-1983《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讨论了两种方法分析对胜利油田分公司高硫高酸原油所测酸值数据的差异。认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滴定溶剂对原油的溶解性及对原油中酸性物质的抽出能力不同;二是终点判断的方式不同。通过分析发现,原油(尤其是重质高酸原油)的酸值宜采用GB/T 7304-2000方法进行分析,采用GB/T 264-1983测定原油酸值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存在测定结果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就技术差异和精密度要求方面梳理了从SY 2454—82《深色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到最新版的GB/T7304—2014《石油产品酸值的测定电位滴定法》标准的历次变化情况;考察了滴定溶剂、滴定终点及参比电极内充液的变化对合成润滑油(基础油)酸值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滴定溶剂、滴定终点及参比电极内充液的变化对合成基础油的酸值测试结果无明显影响,但可能造成部分合成润滑油产品的酸值测试结果偏小或偏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溶剂过滤法与抽提回流法(SH/T 0509—2010),分别以正庚烷和甲苯为萃取剂,对5种重油的甲苯和正庚烷不溶物的元素组成质量分数及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并且对比了重油沥青质质量分数的测定数据。结果表明:在萃取剂/原料油(体积/质量比)为30∶1(以甲苯为萃取剂)或100∶1(以正庚烷为萃取剂),滤膜孔径为0.45 μm,萃取温度为80 ℃的最佳条件下,热溶剂过滤法与抽提回流法所得沥青质质量分数相当。热溶剂过滤法具有分析速度快、适用性强、准确度高的特点,实现了甲苯和正庚烷不溶物质量分数同步测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GB/T 7304—2014《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已于2014年6月1日起实施。本文详细介绍了GB/T 7304新、旧版本标准在内容上的差异,以保证新版标准的顺利实施。酸值是石油及石油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其在开采、运输、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对金属的腐蚀性及油品的精制深度或变质程度。石油产品中的酸性组分包括有机酸、无机酸、酯类、酚类化合物、内酯、树脂以及重金属盐类、胺盐和其他弱碱的盐类、多元酸的酸式盐以及某些抗氧和清净添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不同溶剂和催化剂对2,4-甲苯二胺(TDA)与碳酸二苯酯(DPC)合成甲苯-2,4-二氨基甲酸苯酯(TDC)反应的影响,并分析了反应历程及溶剂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溶剂极性对反应影响很大,溶剂的空间位阻对反应也有影响;该反应较好的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MP),较好的催化剂为Pb_3O_4。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Pb_3O_4)∶n(TDA)=0.25,n(DPC)∶n(TDA)=4,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8 h,此时TDA转化率为87.6%、TDC收率为75.3%;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与NMP体积比为1∶2的混合溶剂时,TDC收率可达83.5%,TDC选择性为99.1%。  相似文献   

11.
以L-DRA22冷冻机油为试验油,探讨了测定冷冻机油皂化值的最佳试验条件。采用GB/T 8021—2003《石油产品皂化值测定法》测定冷冻机油的皂化值,以丁酮为溶剂,考察了标准溶液浓度、试样量、加热回流时间等试验条件对皂化值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优试验条件为:0.1 mol/L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和0.1 mol/L盐酸乙醇标准溶液(以盐酸乙醇标准溶液为滴定剂),试样量20 g,加热回流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2016,45(12):1487
在传统尿素络合法分离间/对甲酚的基础上,通过在络合反应过程中加入固体酸脱色剂以及使用混合溶剂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进。利用GC/MS、分光光度计等方法考察了固体酸脱色剂和溶剂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获得最优工艺条件。表征结果显示,在络合反应中加入3%(w)的固体酸脱色剂可有效吸附产物中的含氮碱性化合物,产物脱色率达到94.35%。使用甲苯/正庚烷混合溶剂分离得到的间甲酚纯度和收率比使用甲苯溶剂高。实验结果表明,络合结晶分离间/对甲酚的最优条件为:间甲酚与尿素的摩尔比1∶1.2、结晶温度-15℃、溶剂与混酚体积比2∶1、甲苯与正庚烷的体积比1∶2、结晶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分离所得间甲酚的平均纯度和收率分别为99.43%和74.82%。将该工艺应用于煤基粗酚中间/对甲酚的分离提纯时,间甲酚纯度、收率和脱色率分别可达99.05%,72.33%,95.60%。  相似文献   

13.
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对苯二酚和甲基叔丁基醚 (MTBE)为原料 ,D0 0 1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了叔丁基对苯二酚 (TBHQ)。实验表明在甲苯和丁酮的混合溶剂中进行反应能显著提高TBHQ的选择性 ;较佳条件为 :对苯二酚 0 .0 5mol,D0 0 1树脂催化剂 1.1g ,甲基叔丁基醚 0 .0 36mol,溶剂 2 0mL ,V (甲苯 )∶V (丁酮 ) =4∶1,反应温度为(10 0± 2 )℃ ,反应时间为 2h ,对苯二酚的转化率为 5 1.4mol% ,TBHQ的选择性为 87.9mol%。对其后处理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利用伏安扫描和恒电位电解方法,研究了乙腈-乙醇-水-乙酸体系中含硫模型化合物二苯并噻吩(DBT)的电解氧化行为。伏安扫描结果显示,在电位高于1 000 mV时,DBT可发生电解氧化反应,产物主要为相应的砜类和亚砜类。通过恒电位电解对电解体系中的溶剂组成、支持电解质乙酸的浓度、DBT浓度和反应温度进行了考察,得到适宜的反应条件:V(水)∶V(乙醇+乙腈)=1∶2,V(乙醇)∶V(乙腈)=1∶2,乙酸浓度1.5 mol/L,DBT浓度0.036 mol/L,反应温度40℃。在此条件下,在无隔膜电解槽中电解3 h时,DBT转化率达到98.40%。对柴油的电解氧化脱硫结果表明,柴油与电解体系的体积比减小,脱硫率增加,当两者的体积比为1∶3时硫含量由由884μg/g降至57μg/g。  相似文献   

15.
以甲苯 异丙醇 水 (体积比为 40∶5 9.5∶0 .5 )作为溶剂 ,采用电导滴定法测定油品的酸值。研究了操作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并与指示剂滴定法及电位滴定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种类的溶剂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 ,而加热回流时间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该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1% ,操作简单 ,应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6.
以反丁烯二酸、14醇与26醇的混合物(混合醇)、醋酸乙烯酯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适用于辽化蜡油的降凝剂——反丁烯二酸混合醇酯-醋酸乙烯酯(简称酯-酯)共聚物。利用FTIR,1H NMR,GPC等方法分析了该共聚物的结构。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该共聚物适宜的酯化条件和聚合条件分别为:n(反丁烯二酸)∶n(混合醇)=1∶1、酯化溶剂甲苯的用量25.0%(w)(基于反应体系质量,下同)、对甲苯磺酸催化剂用量1.5%(w)、酯化时间3.0 h;n(反丁烯二酸混合醇酯)∶n(醋酸乙烯酯)=1∶1.25、聚合溶剂甲苯的用量50.0%(w)、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用量1.75%(w)、聚合温度85℃、聚合时间3.5 h。酯-酯共聚物用作辽化蜡油降凝剂时,适宜的降凝条件为:共聚物用量0.4%(w)(基于辽化蜡油的质量)、热处理温度70℃、热处理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2014,43(6):681
以苯酚、多聚甲醛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MDA)为原料,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合成了羟甲基苯酚-二苯甲烷二胺型苯并噁嗪(简称羟甲基-M型苯并噁嗪),并采用1H NMR,FTIR,GPC,DSC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甲醛用量、固含量、溶剂体系对合成羟甲基-M型苯并噁嗪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羟甲基-M型苯并噁嗪的优化条件为:原料配比n(甲醛)∶n(苯酚)∶n(MDA)=6∶2∶1、固含量50%(w)、质量比为3∶1的甲苯-乙醇混合溶剂体系。DSC测试结果显示,羟甲基-M型苯并噁嗪具有较低的固化温度,促进了苯并噁嗪的开环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8.
异丙醇-水-碱/乙二醇物系常压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妮  张颂红  姚克俭 《石油化工》2006,35(5):448-451
在常压下,用循环式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异丙醇-水-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醋酸钾)/乙二醇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其中,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醋酸钾)/乙二醇作为复合溶剂,V(复合溶剂)∶V(异丙醇-水)分别为0.5∶1,1∶1,2∶1。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乙二醇复合溶剂可消除异丙醇-水的共沸点,并显著提高异丙醇-水的相对挥发度;当脱除复合溶剂后液相异丙醇的摩尔分数小于80%时,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乙二醇复合溶剂对异丙醇-水的分离效果优于醋酸钾/乙二醇复合溶剂。用W ilson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汽相组分的平均偏差小于0.02。  相似文献   

19.
以乙酸-丙酸混合物(二者体积比为1∶3)为高氯酸滴定剂溶剂,石油醚-乙酸混合物(二者体积比为1∶1)为样品溶剂,同时采用两步溶解方式,运用等量电位滴定法测定油品中的碱性氮化物含量。结果表明,新溶剂配方的0.02 mol/L高氯酸滴定液,在凝固点下降同时,标定终点清晰,稳定性良好;以原油为基体,蜡油为标准物,通过回收率实验进行了方法准确度测定,回收率为98.6%~103.0%,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高;无论是浅色油品还是深色油品,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1.83%,实际样品的5次测定结果的最大差值仅为允许差值(SH/T 0162标准规定的重复性指标)的25%~100%。  相似文献   

20.
苯作为汽油的燃料添加剂,国家标准GB17930—2016《车用汽油》规定汽油中的苯含量不大于0.8%(体积分数),所要求试验方法为SH/T0713《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测定法》。主要对该测定方法中的色谱柱、毛细管系统气路、阀切换时间进行优化,使苯、甲苯的分离效果更好,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