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路网交通流预测受到历史交通流和相邻路口交通流的影响,具有复杂的时空关联性.针对传统时空残差模型缺乏对交通流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捕获微小变化而容易忽略长期时间特征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时空残差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城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将原始交通流数据转化成交通栅格数据,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CC)对...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时空残差网络的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DST-Res Net(deep spatio-temporal residual network)。针对时空数据的两个独特属性邻近性和周期性分别设计相应的残差网络分支,通过为两个分支中相同的道路分配不同的权重动态聚合两个分支网络的输出,调整时空属性对不同路段交通流预测的影响程度,将两个残差网络的聚合结果与外部因素进行融合。通过选择RMSE和R 2为模型的评价指标进行实验验证,该DST-ResNet模型相较主流的LSTM模型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事故一般都发生在公共道路上,然而现有的交通事故风险预测算法都通过对预测区域进行规则网格化来确定预测空间单位,导致预测精度不高且实用价值较低。本文将道路路段作为预测单位,采用图卷积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了一种基于路网结构的城市交通事故短期风险预测方法(traffic accidents risk prediction based on road network,TARPBRN)。该方法能对指定路段短期内的交通事故风险进行预测,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使用杭州市西湖区的交通事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并与4种常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3种已有的深度学习预测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本文算法在准确度、正确率和漏报率等方面都优于已有算法。 相似文献
4.
The inevitable problem of missing data is ubiquitous in the re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which makes the data-drive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suffer from incorrect response. We propose a Bayesian robust Candecomp/Parafac (CP) tensor decomposition (BRCP) approach to deal with missing data and outliers by integrating the general form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domain knowledge. Specifically, when the lower rank tensor captures the global information, the sparse tensor is added to capture the local information, which can robustly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missing items and under the fully Bayesian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variational reasoning can prevent the over fitting problem. Real and reliable traffic data set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n two data missing scenarios, whic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BRCP model achieves the best imputation accuracy and is better than the most advanced baseline (Bayesian Gaussian CP decomposition (BGCP), high accuracy low-rank tensor completion (HaLRTC) and SVD-combined tensor decomposition (STD)), even in the case of high missed detection rate, the model still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and robustness.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点,将城市道路与快速干道作为整体对待,提出了面向控制应用的城市交通网络宏观动态离散模型。将城市街区作为划分基点,把整个城市道路复杂交通网络分解为交叉口和单向环形道路两个子系统,分别建立了它们的宏观动态模型。通过对交叉口进行理想虚拟变形,将各个单向环形道路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各种复杂网络。对西安市中心区域的实际交通流数据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交通流模型基本实现了城市道路与快速干道的统一分析建模,较好地反映了城市路网的交通流信息,可以作为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New sensor technologies (e.g. surveillance cameras, loop detectors) enable the synthesis of disaggregated vehicle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locations.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amera location problem for traffic surveillance in urban road networks with multiple user classes. All users are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own acceptance degree of camera monitoring and make their route choices in a logit-based 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 manner. A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is proposed to formulate the problem and solved by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based branch and bound method.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model application and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olu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网络流量时间序列的分析和预测方法。将非平稳的网络流量时间序列通过小波分解成为多个平稳分量,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方法分别对各平稳分量进行建模,将所有分量的模型进行组合,得到原始非平稳网络流量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在仿真实验中,利用网络流量文库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独立测试检验。仿真结果表明,本预测方法提高了网络流量时间序列的预测准确率,是一种有效、稳健的网络流量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Applied Intelligence - The goal of sentence matching is to determine the semantic relation between two sentences, which is the basis of many downstream task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such as... 相似文献
9.
Classification of video sequences is an important task with many applications in video search and action recognition. As opposed to som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hat transform original video sequences into forms of visual feature vectors, tensor-based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classifying video sequences with natural representation of original data. However, one obvious limitation of tensor-based methods is that the input video sequences are often required to be preprocessed with a unified length of tim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technique for handling classification of video sequences in unequal length of time, namely Spatial-Temporal Iterative Tensor Decomposition (S-TITD) for uniform length.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ontains two primary steps. We first represent original video sequences as a third-order tensor and perform Tucker-2 decomposition to obtain the reduced-dimension core tensor. Then we encode the third order of core tensor to a uniform length by adaptively selecting the most informative slices. Notably, the above two steps are embedded into a dynamic learning framework to guarantee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ability of updating results over time. We conduct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n three public datasets in gesture and action recogni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TITD approach achieves better performances than the state-of-the-art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时间序列缺失修复方法通常假设数据由线性动态系统产生,然而时间序列更多地表现为非线性。为此,提出了基于残差连接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时间序列修复模型,称为RSI-LSTM,用来有效捕获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并且挖掘缺失数据和最近的非缺失数据之间的潜在关联。具体来说,就是采用LSTM网络对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动态特性进行建模,同时引入残差连接来挖掘历史值与缺失值的联系,从而提升模型的修复能力。首先使用RSI-LSTM对单变量日供电量数据集的缺失数据进行修复,然后在第九届电工数学建模竞赛A题的电力负荷数据集上,引入气象因素作为RSI-LSTM的多变量输入,以提升模型对时间序列缺失值的修复效果。此外,使用了两个通用的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集以验证模型的缺失修复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变量和多变量数据集上,RSI-LSTM的缺失值修复效果均优于LSTM,得到的均方误差(MSE)总体下降了10%。 相似文献
11.
路网电子地图对城市交通管理领域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地图服务机构提供的接口功能有限,商用地图一般价格高昂;而一些基于GPS数据的地图生成算法非常复杂、速度慢,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如区域地图即时更新、道路临时管制、应急路线规划等.为此提出一种直观、可扩展、操作灵活的城市道路地图构建方式.通过奥赛罗坐标化的方式,对单位栅格的表示方式进行重新设计,在改善栅格地图的拓扑表达能力、弥补栅格地图存储空间较大和处理时运算资源需求较多等弊端的同时,实现了地图的快速构建.文章以公共交通服务评估和路网韧性评价为例,展示了这一方法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城域多路口交通系统的特点,摒弃统一信号周期的方法,以各单路口为基点,采用分散协调控制策略,综合考虑各相邻路口及两路口间的交通流,实时控制各路口交通信号,并智能的加以协调,使区域内道路的交通通行能力得到提高,降低车辆的延误时间。为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实现模糊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将路网检测器布点问题转变成寻求有向图的流控制子图的问题.首先将任意路网抽象为有向图,定义弧的度表征路段的重要性,证明完全有向回路图(CCG)的若干结论后给出CCG最小流控制子图的获取算法,同时给出有向图非回路部分的流控制子图获取方法,进而提出能在任意路网上进行检测器优化布点的完整算法.算例选取广州火车东站附近的路网,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将交通出行需求对路网交通流量的影响进行动态的量化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O-D矩阵估计的路网交通流量仿真模型。利用O-D矩阵估计的重力模型计算方法、复杂网络理论和路段阻抗模型,构建了路网模型;在人们出行总是选择路段阻抗最小路径的假定下,设计了出行需求的路网流量映射算法;基于离散事件仿真,在PC系统上实现了路网流量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可以根据各交通子区域出行需求的变化,精确模拟路网流量和交通状态的动态演进。 相似文献
15.
路网拓扑结构构建是最优路径规划的基础。针对MapInfo数据格式电子地图不具备拓扑结构,且现有拓扑结构构建算法精度低、效率差等不足,提出在路网拓扑结构构建前,应用缓冲区分析技术和计算区域质点等预处理方法,对原始路网不规则的关系进行分类和道路信息补充,以此为基础创建路段和节点图层,建立路网拓扑关系。应用该算法,在VB6.0开发环境和MapInfo二次开发控件MapX支持下,实现了重庆市路网拓扑结构的构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构建精度和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基于AVR的城市道路交通模拟沙盘系统,沙盘系统整体机械结构采用立式导轨的结构。系统包括LED灯驱动和显示模块、通信模块、MEGA16最小系统控制模块。完成整体PCB设计、软件的设计,使用PC通过RS485通信协议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模拟。此沙盘系统为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模拟提供了平台,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根据基于GPRS/GPS/GSM浮动车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的交通流瞬时速度、路段速度、车辆定位等信息,借助面向对象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信息发布系统,系统采用数据库中的存储过程技术处理海量交通流信息与GIS信息等数据表的多表连接,实现了高效率信息查询,并融合GIS专题地图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浮动车辆历史轨迹动态回放、交通流路段速度查询、可视化显示。开发的系统在天津市部分路段进行试验,系统能稳定、可靠地实现交通流信息发布,并能快速有效查询城市道路交通流信息及识别城市道路网络路况瓶颈,可以辅助交通管理者进行交通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CNN)拥有巨大的参数量及计算量,限制了其在嵌入式系统等资源受限设备上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统计量的网络剪枝结合张量分解的神经网络压缩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均值和方差作为评判权值贡献度的依据。首先,以Lenet5为剪枝模型,网络各卷积层的均值和方差分布以聚类方式分离出提取特征较弱的滤波器,而使用保留的滤波器重构下一层卷积层;然后,将剪枝方法结合张量分解对更快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NN)进行压缩,低维卷积层采取剪枝方法,而高维卷积层被分解为三个级联卷积层;最后,将压缩后的模型进行微调,使其在训练集上重新达到收敛状态。在PASCAL VOC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降低了Faster RCNN模型54%的存储空间而精确率仅下降了0.58%,同时在树莓派4B系统上达到1.4倍的前向计算加速,有助于深度CNN模型在资源受限的嵌入式设备上的部署。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应用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的飞行模拟系统,由于本系统实时性要求强,在两站之间使对等通讯,阐述了应用网间数据包交换协议进行网络数据通信的通信过程,实现了目标投影系统和天地景系统的要求功能,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运用流体动力学和交通工程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城市道路动态资源的计量模型。基于城市智能交通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动态交通信息,运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相关方法,对上海市内环内城市道路资源进行可视化描述,分析了城市道路资源的瓶颈地带;对深圳市道路运行状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深圳市城市道路中支路基本符合规划预期,主干道则部分偏离规划预期。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