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介绍了单跨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的主要方法,并以上海某中学单跨教学楼为例,重点探讨了增设抗震墙加固法的具体加固措施,采用PKPM系列软件对所选加固方案进行加固前、后整体结构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2.
翼墙加固单跨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跨框架结构是种严重抗震不利体系,缺乏冗余约束,易发生整体倒塌,在抗震设防要求提高情况下,需要进行加固.翼墙加固因布置方便、概念明确而得到广大推崇,但对其加固效果到底如何并不清楚.本文通过对一栋典型中学教学楼进行翼墙加固分析,探讨了各种翼墙尺寸及类型对加固效果的影响,提出翼墙加固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闫博 《山西建筑》2012,38(29):62-65
结合工程检测和复核计算,分析了某单跨框架支撑结构工程可能存在的施工缺陷、安装误差以及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加固加层措施,然后对实施加固加层措施之后的结构进行了二次复核计算,验证了抗震加固加层措施的有效性,消除了可能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一些层数少且跨度不大的采用单跨混凝土的框架应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采用常用的加固方法时会浪费大量资源。分析指出采用隅撑加固方案时,可适当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且造价低、施工快捷。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以1个6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为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了该结构的简化模型,并通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附加摇摆墙前后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附加摇摆墙后,结构以摆动振型振动,各层的层间位移角趋于一致,结构层间变形的集中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结构形成整体屈服破坏机制,防止局部层屈服破坏机制的产生,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耗能能力;附加摇摆墙后,结构周期略有减小,不会显著增加结构基底剪力,即使仅附加高度为结构总高度一半的摇摆墙,也能有效控制结构底层的变形集中;该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王伟 《山西建筑》2015,(2):34-36
采用外加摇摆墙的体外加固方法加固一个不满足抗震要求的四层中小学框架结构,通过对不同加固方案的加固结构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地震作用下不同加固方案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外加摇摆墙可使原结构各楼层的位移角趋于均匀化,增设摇摆墙之后结构的塑性铰状态相对减缓。  相似文献   

7.
外廊式单跨框架教学楼是现有中小学教学楼结构中常见的结构体系,抗震加固时,由于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从施工工期和技术经济角度分析,采用在挑梁端部设柱方式改单跨框架为双跨框架的加固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地加固方法。本文采用静力弹塑性法及按实配钢筋同时考虑楼板T形截面影响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对该类加固方法进行研究,其研...  相似文献   

8.
单跨框架结构是一种抗震不利体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都对单跨框架结构做了相关规定。通过对广西区中小学校舍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简要探讨了该类结构的相关加固方法,提出了采用板墙或钢筋网砂浆面层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策略,为今后该类结构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RC加气混凝土砌块组合墙(简称组合墙)是由混凝土梁柱网格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组合形成的一种轻型网格式抗震墙,可用于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笔者进行了1/2比例空框架试件、组合墙试件和组合墙加固框架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主要破坏过程,对比了组合墙加固框架前后试件承载能力、刚度等抗震性能变化。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组合墙加固框架后承载力、抗侧刚度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大震及大震阶段其承载力、等效刚度约为空框架和组合墙单独受力之和的0.9倍,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加固试件的破坏过程基本上遵循填充砌块混凝土框格外框架的破坏顺序,能够发挥组合墙多重抗震防线的特点,采用RC加气混凝土砌块组合墙加固框架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摇摆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利用OpenSees建立8层3跨钢筋混凝土框架(RCF)、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BRBF)与摇摆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RBRBF)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从层间位移角、最大顶层位移、最大基底剪力和最大底柱轴力等结构响应角度,研究二维和三维模型分析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校建筑中的连廊经常使用单跨框架结构,而关于单跨框架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定量评价较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设计了17个连廊框架模型,分别进行基于动力增量分析方法的倒塌易损性分析,用倒塌概率和安全储备系数定量评价各模型的抗震倒塌能力。结果显示,相比同层数的双跨框架结构,本例单跨框架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冗余度高;1层乙类单跨框架结构,通过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或提高一度计算地震作用均能提高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使结构倒塌概率在可接受的范围,且提高一度计算地震作用比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更能提高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提高框架梁的抗震性能对提高结构抗震倒塌能力作用很小,而提高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能较大地提高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用安全储备系数归一条件下的造价来评价,提高框架柱抗震性能比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更经济。  相似文献   

12.
以某单跨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从减小对既有建筑功能连续使用的干扰,缩短改造工期等方面考虑,对比分析了新增钢管混凝土(CFST)柱和现浇钢筋混凝土(RC)柱两种加固方案对既有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最终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新增结构柱的抗震加固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既有老旧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对低烈度区的多层框架结构,地震作用往往不起控制作用,依据高强度低延性的抗震原则,可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设计方法,根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本文以某低烈度区多层单跨框架建筑改造工程为例,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和承载力加固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设计;根据结构体系的特点,补充了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以此评估结构抗倒塌性能;制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进行了不同地震动水准下的性能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估。相比常规抗震加固设计,本工程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方法,仅需采用较少的抗震加固措施,即可满足结构的抗倒塌和抗震性能,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隔震技术是提高既有RC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屈重比是隔震设计时的关键参数,但其对该类隔震加固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两栋不同高度的既有RC框架-剪力墙作为原型结构,以屈重比为变量各设计了 6个分析案例,重点分析了其对该类隔震加固上部结构关键响应(楼面最大绝对加速度和层间位移角)和结构重要...  相似文献   

15.
单跨框架结构大量存在于中小学建筑中,中小学建筑已提高到乙类设防,根据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框架结构不宜为单跨框架;乙类设防时,不应为单跨框架.单跨框架是一种抗震严重不利体系,缺乏冗余约束,易发生整体倒塌.若从构件加固层次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不但造价高、施工复杂,而且效果也不明显.加设支撑是一种改变建筑结...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某钢筋混凝土单跨单向框架结构抗震加固设计,主要阐述了新增剪力墙法及改单向框架为双向框架法在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增设框架柱、屈曲约束支撑和剪力墙是常见的加固单跨框架结构的方法。本文以一栋典型的单跨框架教学楼为例,基于Midas/gen的反应谱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比较了这3种加固方法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丁剑  乔钰  李彤  任寰珏  张倩 《江西建材》2024,(2):99-100+112
文中以一栋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以使用加设剪力墙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固,并对加固后的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剪力墙加固后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大部分构件未被破坏,剪力墙破坏程度相较于框架梁柱更严重,剪力墙在二层出现轻度损坏,在楼梯间与厕所位置部分出现严重破坏;结构整体变形变化均匀,没有出现变形突变的情况;在罕遇地震下结构大多数楼板处于弹性阶段,由于剪力墙的存在吸收了一部分地震的能量,楼板未出现完全塑性楼板,从楼板塑性发展状况来看,采用剪力墙加固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竖向刚度不均匀是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突出特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特性与普通框架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山地掉层框架结构在地震中易在上接地层出现层屈服破坏机制。为改善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山地掉层框架结构外部附加底部铰接、具有一定转动能力的摇摆墙,形成山地掉层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对3个总层数为七层的掉不同层不同跨的山地掉层框架摇摆墙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附加摇摆墙的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基本周期较原结构的相差不大。摇摆墙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山地掉层框架摇摆墙结构动力反应特性不同。摇摆墙的加入能够均匀结构各层层间变形,有效改善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可避免原薄弱层上接地层的破坏集中现象,实现了整体耗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参阅国内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相关文献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对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的基本理论、墙体设计与运用、摇摆墙连接节点、摇摆墙受控约束等4个方面研究现状并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对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