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contact lens,简称Ortho-k)是一种设计特殊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Ortho-k采用反转几何设计,通常包括基弧区、反转弧区、定位弧区、周弧区等(图1)。镜片各区的弧度关系为:基弧比角膜曲率明显平坦;反转弧比基弧  相似文献   

2.
正角膜塑形镜是采用一种特殊反转几何设计,光学区比角膜中央区平坦的高透氧硬质角膜接触镜片。通过夜晚睡眠8小时左右的佩戴,使角膜中央区变平,达到重新塑造角膜形态、暂时性降低近视度数,达到白天获得清晰裸眼视力的作用。白天眼球活动频繁,而晚上才是最佳的塑形时机,作为睡眠时佩戴的角膜接触镜,佩戴者应该有良好的眼部及全身适应条件、依从性及卫生  相似文献   

3.
<正>(续)第三节特殊疑难问题处理方法本节主要介绍验配角膜塑形镜时常见的疑难问题的具体处理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验配的成功率。分析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各个环节,大致有以下原因可导致角膜塑形镜验配失败:角膜曲率测试有误、试戴片曲率参数选择有误、试戴片配适评估有误、屈光参数测试有误、订单信息填写笔误、订单信息传送有误、镜片制作参数有误、寄送地址有误,配发给配戴者有误等等。其中大多数经过严格  相似文献   

4.
角膜塑形镜源自美国.几十年来渐进发展.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角膜塑形镜服务模式.这和美国较为发达的视光教育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lens,RGPCL)对儿童散光性弱视的矫治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框架眼镜矫治效果欠佳的儿童散光性弱视23例(46眼),其中,单纯远视性散光5眼,复合远视性散光23眼,复合近视性散光14眼,混合散光4眼。依据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分为轻度弱视组(13眼),中度弱视组(22眼),重度弱视组(11眼)。所有患儿配戴高透气性RGPCL,随访12个月,观察其矫治作用。结果:配戴RGPCL即时,矫正视力较框架眼镜提高1~4行,平均(2.7±0.9)行,达到或超过5.0者7眼(15.22%)。12个月后,28眼(60.87%)的矫正视力≥5.0,其中,轻度弱视组11眼(84.62%),中度弱视组17眼(77.27%),重度弱视组无一眼达到5.0。观察期内无严重角、结膜损伤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因不能耐受而停戴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和长期配戴硬性透氧性接触镜者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500例(918眼)、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2年以上200例(386眼)和长期配戴RGP≥1年者100例(195眼)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平均角膜中央厚度为(528.5923.37)μm,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12.31±21.73)μm,配戴RGP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15.03±22.97)μm。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配戴RGP者与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RGP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和RGP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均薄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者。  相似文献   

7.
正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并不像其他屈光矫正手段具有极可靠的成功率,主要原因在于镜片的常规设计未能涵盖适应所有配戴眼的条件、验配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未臻成熟。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应该说角膜塑形镜验配的成败更多地取决于镜片的材质、设计和制作工艺,若镜片的适应性更好一些,则可相对降低对验配技术的要求。角膜塑形镜验配后的疑难问题大致表现分为两类,一类为验配过程不成功,主要见于镜片荧光素配适不理  相似文献   

8.
角膜塑形术作为一种屈光矫治万法已有近45年的历史。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它又重获新生。但是由于验配技术、镜片设计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媒体对其不科学的宣传,还有医师不利指导等诸多影响因素,使得OK镜配戴中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并发症。本文对之加以综述,希望对科学认识角膜塑形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呈不断上升且低龄化趋势,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严峻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1]。诸多近视矫正手段中,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 OK镜)能有效延缓青少年近视增长速度已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2],但临床上仍有各种并发症发生,其中角膜上皮点染是发生最多的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一例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出现角膜上皮点染的病例,来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造成角膜上皮点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角膜塑形接触镜通常为夜间佩戴,白天摘下。一则因为只有在夜间瞬目少的时候,镜片才可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塑形时机;再则因为角膜塑形术的优势在于白天不戴眼镜的时候仍然能保持良好的矫正视力,若在白天佩戴角膜塑形接触镜则不如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舒适。因为该种佩戴方式阻碍了角膜前氧呼吸的生理通路,因此角膜塑形接触镜的透氧性能直接关系到镜片佩戴后的角膜氧代谢水平和戴镜后眼部的健康水平。实验证实:夜间睡眠情况下,若要维持角膜最低的生理氧代谢,角膜接触镜材料的透氧系数(DR值)必须达到90。  相似文献   

11.
角膜接触镜(contact lens,CL)作为一种有效的屈光不正矫正用具,目前全球已有数千万人在配戴。近年来,包括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与小切口RK(mini-R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  相似文献   

12.
<正>(续)第二节验配效果的疑难问题配戴角膜塑形镜以后,可能发生矫正效果不理想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戴镜,可能发生于矫正近期,也见于矫正成功数月,甚至数年以后。兹将验配效果的疑难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戴镜导致的视觉异常,另一类是戴镜导致的角膜损伤或眼  相似文献   

13.
正角膜塑形镜是反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晚间配戴角膜塑形镜,改变角膜中央曲率,降低配戴者角膜表面屈光度,暂时性的降低近视度数,使视力恢复,进而达到矫治近视。虽然角膜塑形镜降低屈光度的效应是短暂的,但长期戴镜后对近视发展的控制效果显而易见。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使用  相似文献   

14.
3角膜塑形接触镜的验配 3.1稳定性试戴 3.1.1镜片的稳定性附着 角膜塑形的成功与否首要条件是使镜片在角膜特定的位置上形成较为稳定的附着,这种附着是依赖镜片的配适弧与角膜平行吻合所产生的张力来实现的。当镜片与角膜稳定附着后,镜片的基弧区对角膜中心区的压平量可以根据近视屈光焦度来设计。故通常将镜片的配适弧作为镜片的稳定因素进行单独分析。  相似文献   

15.
角膜塑形镜最早引入中国大约是在1995年,当时我国的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已经对由美国引入的第三代加速型角膜塑形镜展开临床研究。较早在专著中描述这一技术的是上海复旦大学汪芳润教授,  相似文献   

16.
17.
在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措施中,配戴角膜塑形镜被认为是能够有效延缓近视增长的方式之一,但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增长的机制目前还未明确.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角膜塑形镜能有效改善近视患者的调节功能,而进展性近视患者常伴有调节功能下降的情况.针对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调节功能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1.角膜塑形镜治疗的用途有哪些?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也是一种隐形眼镜,但是它的材料和设计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隐形眼镜不同,它是一种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透氧系数在100以上,角膜塑形镜有其独特的反几何设计,镜片中央区较个体角膜中央区平坦,通过夜间佩戴可以改变角膜中央前表面的弧度,从而达到暂  相似文献   

19.
<正>角膜塑形镜作为一种通过角膜塑形术改变角膜形态,从而暂时矫正眼屈光不正以及延缓近视发展速度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已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近视管理手段。但是,验配角膜塑形镜有诸多的注意事项需提前了解,只有正确认识角膜塑形镜,方能作出最佳判断。  相似文献   

20.
TL为角膜与外眼病的治疗增添了一种重要手段。它有助于促进上皮愈合与缓解疼痛。可以有助于治疗小的穿孔与划伤,也有助于矫正不规则的角膜表面。CL用于有病变的角膜,更要警惕并发症。然而,更舒适与耐受性更好的CL的发展,扩展了TL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