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是华东地区第一座大型的抽水蓄能电站,安装6台300MW机组,总容量1800MW,是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单个厂房装机容量最大、水头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电站第一台机组(10机组)已于1998年9月30日投产,2#、4#、5#和3#机组先后于1998年12月底、1999年8月中旬、 相似文献
2.
3.
4.
6.
7.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从规划选点开始到2000年12月6台300MW机组全部投产,在前后时约二十年过程中,华东院广大职工为天荒坪工程勘测设计工作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大量的汗水,取得了丰硕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9.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勘测设计中,在地质勘探,站址选择,洪水调度,枢纽布置,枢纽各建筑物结构形式的选择及其设计,以及在高水头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参数与结构形式的选择,电站接入系统和主接线设计,电气一,二次,尾水事故闸门设计和通风空调设计等方面,取得了大批优秀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为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供其他抽水蓄能电站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主要介绍了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和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并结合实际工作谈了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谈加快我国东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电为主的我国东部地区调峰矛盾日益突出,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对东部地区的电源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一步认识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发展新格局中的作用,在及时兴建一批效益好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同时,抓紧进行东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规划选点的滚动调整或重新选点工作,优选出一批条件好,指标优的站址,尽早开展前期勘测设计工作,以满足未来电力发展的需要,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天平抽水蓄能电站是华东地区兴建的第一座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总容量180万KW,电站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境内,太湖流域西茹溪支流大溪上,距杭州57km,距上海175km,接近华东电网的负荷中心。电站装6台30万KW立轴、可逆、混流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该工程于1994年3月正式开工,1998年10月首台机组投运,至1999年底共投运4台。它的建设对增强华东电网调峰、调频能力,提高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5.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不仅机组容量大,起停频繁,运行工况多,而且设备造价昂贵,因而对电站的继电保护设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有关规程还未对抽水蓄能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只能根据电站自身的特点并结合相关规程及本着加强主保护,简化后备保护的原则进行;为提高可靠性,便于维修和主保护双重化的要求,保护分成两个独立的系统配置,并经过优选采用了奥地利ELIN公司生产的数字化,微机型的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16.
17.
地下洞室群围岩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及施工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开挖工期只有22个月,地下洞室群复杂,洞室交错;为此,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在施工中结合实际揭露的地质情况和施工进度安排,以厂房开挖为关键路线,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对洞室群的施工进行了整体优化。通过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得出了开挖过程应力,位移和屈服范围的变化规律,认为围岩不会出现拉裂或挤压破坏,并发现洞室开挖的相互影响,从而有效地指导了施工开挖和支护,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我国是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电网调峰填谷等需要,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已势在必行。为更好地发挥抽水蓄能电站的效益,改善供电质量,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用抽水蓄能电站与火电、核电、风电厂或常规水电站联合开发的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抽水蓄能机组压力脉动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州蓄能水电厂(一期)300MW抽水蓄能机组压力脉动的实测与分析,就测点布置、分析方法与基本参数作了说明,并对测点信号时域特征和频域特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压力脉动沿流道的分布。测试结果表明:导叶前后的压力脉动总是显著存在,其特征频率为叶片倍数转频;其测试结果与分析结论,对于机组的疲劳设计、设备维护和测试系统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该坝于1994年3月截流,1997年建成,该工程施工严格按施工规程进行,面板坝上游各区堆石采用“金包银”的施工方法,以确保过渡料对垫层料的反滤作用,面板坝的按施工规程进行,面板坝上游各区堆石采用“金包银”的施工方法,以确保过渡料对垫层料的反滤作用,面板坝的漏水量是衡量面板坝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因此,结合天荒坪工程实际重点讨论了面板坝的漏水处理及漏水源分析,天荒坪下库坝是我国首先有用1m宽垫层料的工程之一,经过漏水考验,证明设计和施工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