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葡北油田聚合物试验区于2001年建成,2007年试验完成后改为水驱开发方式。驱替方式调整后,12口水井中有6口井注不进水,导致与其连通的16油井的平均日产液由试验前的41.0t降为22.1t,严重影响了水驱油田开发效果。为此,开展聚驱后水驱井解堵增注技术研究,优选解堵剂配方体系,有效恢复注水井的注水量,提高连通油井产量,保证区块开发效益,为三次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
吉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可通过采用聚合物分层注入工艺来提高聚合物驱的整体开发效果。简述了吉林油田聚合物驱开发现状,详细介绍了目前在吉林油田应用的几种分层注聚工艺及其适应性。分析了分层注聚工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聚合物驱技术的广泛使用,其管杆腐蚀状况严重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孤东油田聚合物驱的采出液综合测试分析及动态腐蚀速率实验,分析得出聚合物生产井腐蚀加剧因素及机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聚合物驱技术的广泛使用,其管杆腐蚀状况严重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孤东油田聚合物驱的采出液综合测试分析及动态腐蚀速率实验,分析得出聚合物生产井腐蚀加剧因素及机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注聚进程的深入,开发过程中暴露出来高压注入井增多、地层堵塞、窜聚井、含水回返井增多等诸多矛盾,本文通过对油井堵塞机理、水井高压成因、油井低液原因等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放大生产压差提液、扩大螺杆泵应用范围、完善井网补充能量等措施有效实施低液井提液;通过复扩射、石英砂压裂解堵、氧化剂解堵、更新侧钻等措施综合治理高压水井;通过喷砂、射流、气举等办法,解决近井地带堵塞;通过混排、射流解堵等方法,解决防砂工具堵塞;通过层内挖潜、补孔改层等措施对窜聚低效井实施二次挖潜;通过各项综合挖潜措施的实施,聚驱采收率提高了2.6%。  相似文献   

6.
污水聚合物驱油是目前大港油田开展的三次采油主要方法,在聚合物干粉溶解及聚合物溶液注入过程中,由于聚合物本身存在的不溶物和溶液中的"鱼眼"被注入地层,在注入井近井地带造成堵塞。为确保污水聚合物驱油的整体效果对井底堵塞物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对注入井近井地带进行化学剂解堵施工,解堵施工效果:1西9-8-5注聚井经解堵施工后注入压力由解堵前的11.5MPa降低至解堵后的9.3MPa,压力降低2.2MPa;2该井解堵后转注压力为9.3MPa,可以完成50m3/D的配注量;3从西9-8-5注聚井解堵前后的注水注水指示曲线结果表明经过化学剂解堵后该井吸水指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达到了预期的解堵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石油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国内油田的开采用广泛应用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提高油田采收率,科学合理地进行石油开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针对油田的特点,聚合物驱地面配注工艺还在根据油藏类型不断创新探索,从资源成本节约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工艺技术优化,简化开采工艺流程,节省工程运作维护费用,为油田开采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层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动用不均匀,剩余油挖潜进一步加大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对聚驱后泡沫驱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合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区块实际情况,通过评价泡沫高度、泡沫的半衰期和泡沫综合值方法,对泡沫驱起泡剂种类、起泡剂浓度和稳泡剂浓度进行了优选,考察了不同渗透率岩心、不同气液比和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泡沫的封堵能力,确定了泡沫驱的气液比和注入速度,进行了聚驱后泡沫驱的驱油实验,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聚驱达到含水98%后注入0.4PV泡沫驱能够在聚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8%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前胜利油田Ⅲ、Ⅳ类油藏和聚合物驱后油藏总和约为7亿吨,资源丰富,成为今后化学驱的主阵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挖潜,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二元复合驱正在孤东、孤岛和胜坨等油田实施,取得显著效果,得到中石化总经理的肯定。进一步研究其微观驱替规律,有利于为油田现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预交联驱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进一步分析其对剩余油影响的文章很少。本文论述了聚驱后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详细分析了聚驱后二元驱的驱油效率和波及效率;探索研究了聚驱后预交联体系调剖,调驱作用及对剩余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内很多油田都进入到高含水开发时期,传统的注水增产效果较差,应用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但聚合物地面配注系统比较复杂,注聚泵的数量较多,工程建设成本较大。本文对聚合物地面配注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行聚合物地面配注工艺技术优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精简了注聚工艺流程,工程建设和后期维护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驱能够在水驱后进一步采出更多的剩余油,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以下结论: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是降低聚合物油水流度比和水相渗透率的重要指标,影响着注入PV数和聚合物浓度;聚合物驱含水率曲线呈下降漏斗状,随注聚时机的提前,低含水期长,驱油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砾岩油藏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特点的基础上,从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等方面评价了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聚合物驱后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技术、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技术、聚合物驱后高效洗油技术,并结合砾岩油藏的储层物性和已有的砾岩油藏二次开发经验,提出了适合砾岩油藏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转水驱后含水率上升快,同时地下又残留大量聚合物,以溶液溶解、吸附、捕集的形式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向地层注入再利用剂将地层残留聚合物再利用,形成弱冻胶或(和)絮凝体,封堵高渗透层,控制水的窜流,通过提高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11):2111-2114
针对冀东油田南堡断块油藏聚驱后大孔道发育、前期常规调剖措施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一种利用残留聚合物的絮凝剂和冻胶复合体系新技术,其中絮凝体系配方:4%潍坊改性钠土(CX-1)+0.06%稳定剂Na_2CO_3;冻胶体系配方为:0.5%0.6%聚合物YG100+0.6%0.6%聚合物YG100+0.6%0.7%交联剂YJ-1+0.016%0.7%交联剂YJ-1+0.016%0.017%交联剂TJ-1。长岩心驱替实验表明,注入复合体系后,高渗通道的渗透率降低93%,是因为复合体系中CX-1与岩心残留聚合物发生絮凝作用,形成粒径较大的絮凝体,封堵高渗通道,冻胶成冻后通过吸附和滞留方式封堵渗透层。纵向三层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表明,在不同高含水时期,均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12.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17,(11):2111-2115
针对冀东油田南堡断块油藏聚驱后大孔道发育、前期常规调剖措施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一种利用残留聚合物的絮凝剂和冻胶复合体系新技术,其中絮凝体系配方:4%潍坊改性钠土(CX-1)+0.06%稳定剂Na_2CO_3;冻胶体系配方为:0.5%~0.6%聚合物YG100+0.6%~0.7%交联剂YJ-1+0.016%~0.017%交联剂TJ-1。长岩心驱替实验表明,注入复合体系后,高渗通道的渗透率降低93%,是因为复合体系中CX-1与岩心残留聚合物发生絮凝作用,形成粒径较大的絮凝体,封堵高渗通道,冻胶成冻后通过吸附和滞留方式封堵渗透层。纵向三层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表明,在不同高含水时期,均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12.5%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二类油层平面、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导致注入浓度与油层匹配性变差,驱替效率下降。本文根据不同聚合物体系恒压渗流实验研究结果,结合井组平均渗透率,完善二类油层聚驱注入浓度与油层匹配方法,注聚浓度匹配细化到层段,实现了注入浓度与油层的最佳匹配。注入浓度优化后,整体注入压力分布更加均衡,低渗透部位、薄差层吸水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黄泽超  康晓东  王全  高建崇  杨彬  李先杰 《辽宁化工》2020,49(9):1063-1065,1110
针对海上油田现有注聚工艺缺乏配套井底注入压力监测方法,无法实时监测井下动态,现场作业过程中无法及时优化调整单井配注的问题,开发了聚合物驱无线压力监测工艺。该工艺由地面控制装置和井下无线压力监测装置两部分组成,通过控制油管内压力形成规律性压力波动编码,实现地面和井下参数信息的双向传递。经试验验证,该工艺具有指令简洁、传输耗时短、监测精度高等特点,适用于海上油田注聚井实时监测井下动态,指导地面优化配注,并为后期无缆注聚工艺的研发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处于聚驱开发后期的某区块利余油分布特点和存在主要矛盾,通过注采井综合调整挖潜,促使该区块在注聚后期取得了较好的开发调整效果,并初步形成了注聚后期提高采收率配套调整技术,这对于其它三次采油区块的注聚后期开发调整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迪  杨海玉 《当代化工》2016,(6):1225-1229
为研究聚合物驱后开发指标变化规律,通过流动实验测得了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通过注入能力评价实验得到了合理注入速度。利用相对分子量为2 500万的高分子高浓度聚合物在用模拟的方式实现了各种井网类别的前提下,在仿真的特定物理模型之上开展了驱油的相关实验,其研究的数据结果清晰地表明了井网重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普通聚驱剩余油饱和度,且井网重构后还能缓解注入压力的持续上升;随高浓聚合物驱阶段浓度增加,中低渗透层波及系数均有提高;井网重构后,使得原井网油井周围和其处在中间和低水平层次的渗透层中的剩余油获得了相应地使用,且这些剩余油处在分流线部位的,其驱油的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港西油田总体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阶段,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港西油田推广应用已24年,聚合物驱控制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的21.9%,聚合物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港西油田面临的重要技术难题。经证实聚驱后二元复合驱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重点介绍港西三区聚驱后注聚/表二元复合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实施方案优化和现场应用效果分析,从而验证了聚驱后注聚/表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港西油田复杂断块"双高"油藏条件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