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艾  葛怀敏  于宪政 《玻璃》2012,39(6):20-21
鼓泡器对玻璃液的均匀性和消除微气泡有很大帮助,因鼓泡器在玻璃窑炉中使用较少,更换经验不足。现有直接将鼓泡器拉出的方法,危险性极高,成功率低。我公司利用玻璃在低温凝固、高温熔化的原理,保证玻璃液不会外流,使整个更换过程可控,危险性消除,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GFM(Glass Furnace Model)软件,对瓶罐马蹄焰玻璃熔窑进行了数值建模,模拟研究了熔窑池底多排鼓泡技术的应用效果。根据熔化部池底设置1~3排池底鼓泡工况下的GFM模拟结果,分析了池底多排鼓泡技术对熔窑内玻璃液温度与液流分布、热效率及玻璃液质量的影响,发现池底多排鼓泡技术对提高熔窑热效率、玻璃液质量以及熔化率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随着玻璃工业的发展,玻璃池窑的熔化率不断提高,相应地熔化温度高了,池窑中的玻璃流加快,导致将未熔化好的玻璃液带到作业池中,从而降低了玻璃液的化学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前发展趋势是采用强化玻璃熔融技术,鼓泡技术是强化熔融过程的一种先进而又可靠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耀君  李建业  李志广  程志悦 《玻璃》2021,48(5):20-22,32
高强盖板玻璃由于其优异的耐划伤、抗冲击性能,在手机屏领域广泛应用,但是却由于其难熔化、难澄清的特点,在普通的玻璃窑炉中难以得到优质玻璃液.在浮法玻璃窑炉中应用鼓泡系统,为提高玻璃液的熔化澄清质量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池炉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采取强化熔融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炉底鼓泡是提高玻璃质量和熔化率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远在五十年代,国外就开始应用鼓泡技术。既可以减少炉底不回流层的厚度,使炉内玻璃液不断翻腾、上升,降低玻璃的温度梯度;又可提高炉底玻璃液的温度。 我厂于1966年在二号炉上开始应用炉底鼓泡技术。当时国内玻璃池炉应用鼓泡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厂从1965年开始在玻璃熔炉的炉底,以压缩空气向玻璃液进行连续鼓泡,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观察和使用感到鼓泡对提高熔化率,玻璃均化的效果明显。总结了有关鼓泡装置和工艺的一些经验。例如,空气的净化要求及处理方法,喷嘴的装配与检验,插入深度与耐火材料的选择,喷嘴孔径的选择,鼓泡点的个数和位置选择,鼓泡工艺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过去,在连续熔化玻璃的方法中,被加热的玻璃表面和底层玻璃液之间存在着温差。为加速熔化和澄清,采用能够在熔窑内产生和增大对流的鼓泡器,通过鼓泡搅拌,不仅能提高熔窑的总效率,而且减少温度梯度,使表面和底层玻璃液之间的温度尽量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8.
池窑生产E-玻璃纤维主要用单元窑熔化玻璃,一座年生产能力为4000~5000吨的无碱池窑其液面高度一般为600mm,熔化温度为1550~1600℃,熔化能力每平方米0.7~0.9吨的玻璃液.为了提高E-玻璃池窑的熔化能力和玻璃的均匀性,池窑中普遍采用鼓泡器,早先在我国上海耀华玻璃厂中碱池窑中使用,近年来南方玻纤制品有限公司和珠海玻璃纤维厂全套引进无碱纤维生产技术,鼓泡技术便得到了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玻璃熔窑内不同粒径硅砂的熔化过程进行模拟,追踪了硅砂粒子由投料口进入玻璃池窑的运动轨迹.研究了粒径对硅砂运动过程,及硅砂熔化时间、熔化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硅砂粒径增大时,部分硅砂由配合料熔化区向池窑底部运动,并在第Ⅰ环流玻璃液作用下沿窑长方向运动.随着硅砂粒径增大,硅砂的熔化时间分布变宽,熔化时间延长.由于熔化过程中部分硅砂向温度较低的池窑底部运动,硅砂的平均熔化温度由1313℃升高到1374℃后基本稳定在1350 ~1380℃.随着硅砂粒径增大,硅砂沿窑长方向运动的最大距离增加,当硅砂粒径大于500μm时,热点后仍有部分硅砂未完全熔化,可能会对玻璃液的进一步澄清均化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GFM(Glass Furnace Model)软件,对瓶罐马蹄焰玻璃熔窑进行了数值建模,模拟研究了熔窑池底多排鼓泡技术的应用效果。根据熔化部池底设置1~3排池底鼓泡工况下的GFM模拟结果,分析了池底多排鼓泡技术对熔窑内玻璃液温度与液流分布、热效率及玻璃液质量的影响,发现池底多排鼓泡技术对提高熔窑热效率、玻璃液质量以及熔化率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脉冲鼓泡技术在85m2玻璃熔窑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论述了脉冲鼓泡技术在玻璃熔化过程中的强化作用与效果,脉冲鼓泡与连续鼓泡的区别及其特点,脉冲鼓泡系统的设计及其工艺管理,并建议在日用玻璃熔窑上广泛应用这项经济实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玻璃池炉装置炉底鼓泡器,对提高熔化率,降低燃料单耗,加速玻璃液的澄清、均化,都具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熔制深色玻璃液或粘稠的玻璃液时,其效果更为显著。 在上海玻璃搪瓷研究所、公司窑炉改革小组的配合下,以上海玻璃瓶一厂的壹座横火焰流液洞池炉作为试点,两次装置了炉底鼓泡器。第二次所安装的鼓泡,已经连续运行半年,情况良好。在熔制全粉料时,熔化率是1.5吨/米~2·天(熔化面积25米~2,出料38吨),重油单耗  相似文献   

13.
我厂于1975年5月在四机无槽平板窑上按装了鼓泡装置。使用至今已有八年,在促进熔化,改善产品质量方面起了一定积极作用。现将有关资料综述于下,以供兄弟单位讨论参考。一、对于鼓泡机理的认识一定性质的气体以一定压力鼓入按置在玻璃液内的鼓泡管中,形成气泡,气泡自形成至逸出液面破裂的过程中,将对玻璃液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其化学过程,如对玻璃液氧化或还原,铁离子的价数  相似文献   

14.
加强玻璃熔融过程,提高池炉生产能力和改进玻璃液质量是玻璃工业的迫切任务。 提高玻璃的熔化温度能够降低熔体的粘度,并能加快玻璃液的熔融和均化过程。而加强熔体热交换和提高玻璃液热均匀性及化学均匀性的另一方法,则是用压缩空气对玻璃液进行鼓泡。 用空气鼓泡在生产器皿及包装玻璃的池炉中已得到广泛采用。 目前生产平板玻璃的池炉采用玻璃液鼓泡的方法正在进行试验。根据某些设计,玻璃  相似文献   

15.
大型马蹄焰玻璃熔窑结构对玻璃液流动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熔窑结构特征上探讨了马蹄焰熔窑的优势和劣势.马蹄焰熔窑的优势是结构紧凑、节能效果明显,劣势是玻璃液熔制工艺和熔制质量有欠缺.借鉴多对小炉横火焰熔窑的高质量玻璃液熔制工艺特点,设置窑坎可以改变马蹄焰熔窑熔化部生产流的流动路径,以此延长了生产流路径,增加了玻璃液在热点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提供了玻璃液在窑坎后空间的折转分层流动的优选玻璃液的机制.增设鼓泡可以建立马蹄焰熔窑熔化部的强制对流,改善由于窑坎的分隔使得熔化部环流的弱化和分层,尤其是随着窑坎增高,熔化部玻璃液底层迟滞层厚度增加;鼓泡形成的强制对流重组了整个熔化部的玻璃液流动形态,强化了混合性和传热过程.  相似文献   

16.
胡斌 《玻璃与搪瓷》2012,40(3):23-28
介绍了在保温瓶玻璃熔窑中采用煤气与空气助燃混合燃烧,以提高小炉向熔化部供热的强度。在熔窑结构上,采用窑坎配鼓泡、澄清池底向流液洞倾斜、流液洞采用下沉、倾斜、外接式,工作部空间与熔化部空间采用全分隔、空气蓄热室采用三通道、废气采用余热回收,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汤小慧  诸葛勤美 《玻璃》2009,36(10):16-17
介绍了鼓泡技术强制熔化的作用和机理,指出了玻璃熔制选用鼓泡技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屈武 《玻璃》2023,(1):39-42
玻璃熔窑鼓泡技术是玻璃熔化过程中一种强制性的助熔措施,由于其经济、安全和易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玻璃熔窑。基于浮法玻璃生产线熔窑实际工艺配置及熔化工艺,分析干式鼓泡器在浮法玻璃生产中的使用温度制度和日常维护方法,合理设置和使用,以改善熔化、澄清效果,提高产品产质量,降低熔化温度,节省能源消耗,延长窑炉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玻璃液鼓泡的过程、作用和应用实施的情况。鼓泡技术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玻璃液质量,减少微气泡数量,加强了上层玻璃液与深层玻璃液间的热交换,提高了深层玻璃液温度,起到了强制均化作用,达到了提高成品内在质量、节支降耗、增产提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玻璃》1976,(2)
池窑中鼓泡对玻璃液所起的匀化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鼓泡影响了玻璃液在池内运动的周期性。生产器皿玻璃的流液洞式熔窑中液流的特点为单周期性,即玻璃液由熔化部直接入流液洞,沿着池底移动。在流液洞壁附近的上层中,通常产生较滞流的玻璃液的单独流转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