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磁耦合谐振式传能系统的频率分裂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磁耦合谐振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侧与接收侧同时工作于谐振状态,补偿电容的引入导致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可能存在多个谐振点。控制策略选取不当,会导致负载接收功率减少、系统性能大幅下降。首先通过耦合模理论建立电磁耦合谐振系统的高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模式耦合因数及品质因数对系统谐振角频率的影响,并得出不同工况下谐振角频率的变化规律。最后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盘式振荡器耦合系统进行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实际频率分裂特性与理论推导的函数关系基本吻合,因此可为谐振式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负载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由于加入了谐振补偿拓扑,可能存在多谐振点,从而导致系统频率控制中的不稳定现象。为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工作条件。本文利用互感耦合模型获得了多负载系统次级侧到初级侧的等效反映阻抗;为了保证最大功率传输能力,获得了初、次级系统谐振频率一致时的初级谐振电容值;最后,根据多负载系统初级侧存在唯一零相角谐振点的条件,得到了多负载系统的稳定条件:当所有初、次级绕组之间的耦合系数的平方和与次级系统品质因数满足稳定条件时,系统工作在稳定区域,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多并网逆变器之间的交互影响会引发谐振,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解决谐振问题,建立了多并网逆变器阻抗网络,分析了谐振抑制机理,基于导纳重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导纳的全局谐振抑制策略。该策略利用公共连接点处谐波电压产生和谐振频率相关的虚拟导纳,动态调整网络阻抗,抑制系统的谐振。以两个并网逆变器系统为例,理论分析了谐振抑制效果,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全局谐振抑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多并网逆变器系统谐振是由滤波器输出谐波与电网谐波共同作用的结果。LCL滤波器谐振是滤波器输出谐波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出LCL滤波器谐振阻尼方法对多并网逆变器系统谐振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多并网逆变器系统谐波交互的机理;其次,建立无源阻尼和有源阻尼的多并网逆变器系统阻抗模型,对比分析2种阻尼方法对低频谐振和超高次谐振的影响;最后,采用3台并网逆变器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理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多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谐振会导致电网中谐振频率的信号迅速放大,给电网带来不可忽视的电能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对多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谐振进行抑制。此处在己检测出谐振频率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准谐振控制器的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振抑制方法,通过抑制逆变器输出谐振频率电流的方法,抑制多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谐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抑制多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谐振。  相似文献   

6.
利用频域分析方法确定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振频率需要建立复杂的高阶传递函数,计算量大,并且不能提供谐振影响范围以及系统各元件对谐振的参与程度等信息。该文提出一种通过分析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节点导纳矩阵获取系统谐振频率及谐振影响范围的模态分析方法。模态分析方法所得谐振频率与频域分析结果比较证明了此方法正确。根据参与因子大小可确定系统发生谐振时的影响范围,进一步通过模态灵敏度分析确定谐振时系统各元件的参与程度。灵敏度分析结果不仅有利于谐波谐振的治理,同时也为系统参数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韩俊  徐政 《电网技术》2011,(6):88-94
阐述了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和自励磁现象的基本原理,针对多机系统,应用线性网络理论的系统公式法建立适用于次同步谐振和自励磁分析的网络状态方程,结合同步电机状态方程,推导多机系统机网状态量接口方法,建立系统状态方程组,并可由特征根判断系统是否发生次同步谐振或自励磁,由相关因子判断次同步谐振或自励磁影响因素。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多逆变器并网系统在发生谐振时,会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需要对多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谐振进行抑制。快速准确的获取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振的幅值和频率等信息,对于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振的抑制具有重要作用。此处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二阶广义积分器-锁频环(SOGI-FLL)的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振检测算法,通过小波变换消除谐波对谐振检测的干扰,然后通过SOGI-FLL自适应的提取谐振的幅值和频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多逆变器并网系统发生谐振后,快速准确的检测出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振的幅值和频率。  相似文献   

9.
汤赐 《广东电力》2014,(7):41-48
为有效、经济地减少开关谐波以满足日益严苛的并网条件,LCL型输出滤波器业已成为电压源型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逆变器的标准配置,但长导线、大漏感和电容器等所形成的复杂配电网环境对基于LCL型输出滤波器的多并网逆变器系统的反谐振、谐振问题影响极大,为此,建立单个、多个并网逆变器的系统模型;借助Bode图获取反谐振、谐振频率;分析不同配电网环境下,基于LCL型输出滤波器的多并网逆变器系统的交互作用。实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闭环传递函数法建立了LCL并网逆变器诺顿等效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并联逆变器数量、组成和系统控制参数对系统谐振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和传统单逆变器系统相比,多逆变器并网系统存在多个谐振频率,谐振频率个数和系统中的逆变器种类相关,较低的谐振频率随着逆变器数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并网阻抗的增大而减小;谐振频率随着电容电流内环参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并网电流外环控制参数KP的增大而增大,基本不受并网电流外环控制参数KI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线间反电动势的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传统的反电动势过零法和转子磁链G函数法估算转子位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线间反电动势过零原理并构造F函数来对转子位置进行估算的全新方法,并用于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对线间反电动势过零检测与转子位置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每一个线间反电动势的过零点即为对应的换相点。利用线间反电动势的倒数构造F函数来估算换相时刻。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转子位置估算方法计算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在全速范围内实现对转子位置的准确估算。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电厂励磁系统均流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论证了导致均流问题的2个主要原因:交流输入阻抗的差异、整流装置运行点与可控硅额定工作点的差异,并通过实际试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阐述烟囱内筒钛铜复合板材料在焊接前的清理、对口形式,以及焊接材料的准备。介绍焊接工程中施焊要点,焊接技术参数,制作合适的焊接工艺,为现场施工和焊工培训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证明该焊接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综合了Multi-Agent技术和博弈论的思想,从博弈算法层次上研究发电厂报价的Bayes博弈问题,构建了发电厂Agent,并赋予其偏好、理性、决策能力和推断能力,给出了电力市场中发电厂报价的Bayes博弈模型,构建了发电厂报价Agent,重点研究了博弈论对Multi-Agent社会性的描述.用算例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永磁同步电机拥有复杂的非线性动力行为,本文主要研究其中的混沌特性,并且对混沌行为进行控制.将永磁同步电机运行系统的数学模型无量纲化为便于分析的类混沌模型,使用参数代入法,证明了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对参数微变的敏感性.选取一组参数使得永磁同步电机运行系统工作在混沌状态下,针对工作在混沌状态下的系统,本文根据自适应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16.
张燕 《电气自动化》2010,32(4):80-81
分析了激光衍射理论在微内径测量上的可行性,以该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可实际测量的激光微内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测量的数据并对其精度分析,证明设计方案及原理是可行的。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光纤对接、医用细胞注射器内径测量等技术上。  相似文献   

17.
KD-XH型配电网智能化快速消弧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KD-XH型配电网智能化快速消弧系统对妥善处理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问题具有的独特优点,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技术特点和应用及运行情况,指出该系统经运行实践证明是一种优良的新型配电网中性点补偿装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负荷混沌特性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负荷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为基础,结合混沌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的回归理论建立了一种基于负荷混沌特性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将原始负荷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形成相点序列,然后选择与当前相点最邻近的相点作为此负荷预测模型的训练样本,经过训练寻求决策函数后就可以求出包含预测点的相点,最后还原此相点得出预测值。通过与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模型在短期负荷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以立体视觉为理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通过X射线成像方法对试件内部缺陷进行定位。在检测过程中,使试件移动一个小的距离,获得移动前后两幅图像,通过视差(Parallax)的方法求出缺陷深度。用仿真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用误差理论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进行重点分析,给出提高精度的最直接有效方法。本文提出的缺陷检测方法简单、精确,可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20.
从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一对一营销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供电企业营销服务的重点应放在重点客户身上,介绍了江门供电分公司开展一对一营销服务活动的方案及实施成效。通过一对一营销服务活动,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减少了客户企业电费开支,促进了客户企业用电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