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平井稳态产能公式综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边水和底水的油藏中水平井稳态产能公式,并举例说明了它们的应用,分析了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因素,如水平井井长,油层厚度,非均质性,泄油半径及井筒位置等。以椭球流态为基础,通过镜像反映,作者推导一个底水油藏中的水平井的稳态产能公式,通过应用比较,向现场推荐了一些简单,实用的产量公式。  相似文献   

2.
裂缝性油藏水平井稳态解产能公式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首先推导出矩形油藏中垂直裂缝稳态解公式,在此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裂缝性油藏水平井稳态解公式,在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油藏顶、底边界、两侧边界,完井方式,油藏基质各向异性以及垂直裂缝部分穿透油层等因素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水平井的产能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水平井是指水平段长度远小于泄油区域尺度的水平井,若水平段长度与泄油区域尺度基本相同,则为长水平井。目前的水平井产能公式都是针对短水平井而提出的,不适用于长水平井。采用等效渗流阻力法,推导了长水平井的产能计算公式。不能用长水平井的产能公式计算短水平井的产量,否则,会高估油井的产量。长水平井产能公式的计算结果为水平井公式计算结果的下限值。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水平井的4个典型产能公式和分支水平井的7个典型产能公式。对比发现,水平井与分支水平井的产能公式在数学上是严格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表现在,齐成伟分支水平井产能公式可以退化为其余10个产能公式。由此简化了纷繁复杂的产能公式,得到了最完善的公式。该项产能公式的归一化处理为以后的研究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产能公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40年代起,国内外对水平井产能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产能公式,其间经过不断的改进,水平井产能公式不断接近于油田生产实际。从国内外学者研究水平井产能的方法、水平井产能公式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水平井产能公式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不同产能公式地简化条件和适用范围,并针对产能公式的不足之处指出了下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齐成伟的环形裂缝群复势通式,重复陈小凡等人的推导过程,得出了低渗气藏中分支水平井的产能预测公式。结果证明,该预测公式可以严格退化为陈小凡等人的低渗气藏水平井产能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分支水平井的七个典型产能公式。对比发现,王卫红公式、李?公式均为程林松公式的特例;蒋廷学公式比程林松公式更加准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运算,验证了齐成伟公式在外部渗流阻力部分的重要突破。进一步分析发现,齐成伟公式的外部渗流阻力部分自相容,科学严谨。最后,考虑到各种附加阻力,得出了完整的产能公式。  相似文献   

8.
目前常用的水平井产能预测公式未考虑实际油藏的三维各向异性特点及水平井渗流中典型的平面线性流特征,因此,产能预测结果往往过于乐观。针对此问题,通过坐标变换将三维各向异性油藏转换为等效的各向同性油藏,在此基础上,从水平井典型渗流特征出发,将油藏内流动区域划分为外部平面径向流、中间平面线性流以及内部垂向径向流3个区域,利用水电相似原理和等值渗流阻力方法,推导出三维各向异性油藏综合形式水平井产能新公式。与常规水平井产能公式对比发现:随着水平井长度的增加,平面线性流的渗流阻力及对产能的影响逐渐增大;平面各向异性对水平井产能影响显著,其变化规律受水平井与油藏主渗透率方向夹角的控制;水平井产能随着油藏垂直渗透率与平面渗透率比值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水平井与油藏主渗透率方向夹角的增加而增加。实例应用表明新公式预测精度大幅提高,误差仅为3%,可以用于指导水平井产能预测、水平井长度和方位优化。  相似文献   

9.
水平井油藏内三维势分布及精确产能公式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过去常利用保角变换、等值渗流阻力以及Joshi等人的方法研究水平井的产能公式。由于简化和回避了油藏中水平井的三维渗流本质,这些方法缺乏严格可信的理论基础。提出以三维渗流为前提的水平井产能评价研究方法,并给出它的一些应用。首先建立均质、各向异性油藏中线源水平井速度势方程,然后利用Green函数方法分别导出水平无限大和底水驱油藏中水平井的三维势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组新的水平井产能公式,这些公式的精度明显高于一些对三维流动简化后所得到的近似公式,后者往往低估了水平井的产能。此外,讨论了水平无限大油藏中势分布的某些重要特征,从理论上证实了水平井适应于垂向渗透性好的薄油层的开采。图1参10(张望明摘  相似文献   

10.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是油藏工程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现有的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均是基于短水平井渗流模型提出的,但对长水平井产能并不适用,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底水油藏长水平井产能,综合考虑各向异性和油井避水高度对长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并运用等值渗流阻力、势的叠加原理以及镜像反映等方法推导出底水油藏长水平井产能公式。通过实例分析发现,各向异性对长水平井产能影响十分显著,其产量较不考虑各向异性的公式所计算的产量同比下降了53.52%,在用短水平井产能模型预测底水油藏长水平井产能时油井的产油量较大,最大可达实际产油量的5.01倍,而底水油藏长水平井产能模型的计算结果则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井筒周围局部脱气时产能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压力一般高于饱和压力,而井底流压常常低于饱和压力,井筒周围出现局部脱气。这种局部脱气现象往往被人们忽视,这种条件下水平井产能的工程计算一般采用单相渗流公式,使计算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将渗流模型进行适当简化,并将两相渗流区进行徽元处理,建立了局部脱气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该方法使局部脱气时水平井产能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另外,该方法还可用来计算水平井极限产能和极限生产压差。  相似文献   

12.
在水平油井产能公式的基础上,将水平气井渗流场分解为外阻力区和内阻力区,利用保角变换和等值渗流阻力法,依据理论推导了水平气井稳态产能公式。该公式合理考虑近井区污染损害与非达西渗流,定量研究了污染损害与非达西渗流对水平气井产能的影响,用实际测试资料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封闭边界油藏水平井产能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水平井以其泄油面积大、油气流动阻力小的突出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水平井的产能预测,可以预测该水平井的开发效益及经济回报,为此对水平井产能的研究也就尤为重要。本文在前人对产能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在上下封闭边界油藏内有一口水平裸眼井的垂直面内渗流阻力及垂直面内径向渗流等效外边界半径,在考虑了完井损害和垂向渗透率对产能的影响条件下,建立了上下封闭边界油藏中一口水平井裸眼完井时的产能模型。  相似文献   

14.
水平井产能及试井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平井较好地开发油藏,必须了解水平井的产能和油藏参数,需要对水平井进行产能预测和试井分析。本文对水平井产能和试井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分析,对于研究和发展水平井的产能和试井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生产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内近200口水平井的生产资料,归类总结出底水油藏、超稠油油藏、低渗透油藏、薄层油藏等8种不同油藏类型水平井的生产递减规律,给出了水平井的产量公式和累计产量公式。利用初期产能公式和递减经验公式可以在设计水平井时就能对水平井未来的生产有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研究有关产能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将水平井视为三维线,推导出无界地层水平井三维稳态渗流速度势分布。根据镜像反映和势叠加原理,又导出了底水驱油藏水平井三维稳态势分布,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三维稳态产能新公式。公式中考虑了水平井在油藏中的位置及油层各向异性等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引入了流动阻力修正系数,它使得产能计算公式更简单、实用、实例计算表明,新公式比二维导出的公式更严密,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运用保角变换法、镜像反映和势叠加原理等渗流力学理论推导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产能公式,采用电模拟实验手段针对所建立的井网产能公式进行了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产能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相符,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不完全对称多井底水平井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地为水平井油藏工程研究提供基本分析手段,根据拟三维思想,运用保角变换以及镜像理论、叠加原理和等值渗流阻力法等渗流理论,对不完全对称多井底水平井稳定渗流进行了研究,推出其流场分布和产能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是完全对称多井底水平井相应结论的推广。此外,还对影响不完全对称多井底水平井的部分参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多井底水平井的产能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可用于水平井油藏工程问题研究、计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在气藏开发的中后期,因水平气井产水,渗流阻力增加,气体单相稳定渗流理论不再适合于气水两相流动。提出采用复合模型分析方法来分析产水时的水平气井产能,即考虑近井地带地层渗透率由于水的影响而降低,而远井地层渗透率不变;通过产能方程的建立,研究了水对气井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