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羊毛产品高支轻薄化的发展,羊毛拉伸改性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拉伸改性处理必然会对羊毛纤维的各性能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即针对拉伸改性对纤维的机械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羊毛纤维的几种物理、化学改性加工技术,分析比较了各种改性羊毛的表面形态特征及拉伸性能,对羊毛织物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拉伸改性羊毛特性测试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拉伸改性羊毛外观和结构的变化,使其性能特点与常规羊毛有所不同。文章以OPTM Fine拉伸改性羊毛为对象,对其白度与亮度、摩擦性能、沸水收缩率、染色性能以及单纤维与束纤维强伸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并和超细支及细支等常规羊毛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以拉伸改性羊毛为原料开发新产品,其加工工艺参数的制定与实施,要掌握低强度和低温加工原则,发挥其白度和亮度的优势,提高其抱合力,控制上染速率。  相似文献   

4.
人发及羊毛等角蛋白纤维经拉伸细化处理后,其表面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其他理化性能等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文中通过溴阿尔瓦登(Herbig)反应现象系统的研究了拉伸细化处理后人发纤维鳞片层的完整性和未定形回缩后鳞片层的回复状态,比较了拉伸细化处理对人发纤维改性作用的不同,从而探讨人发纤维拉伸细化的机理。结果表明,拉伸细化对人发纤维的鳞片表层有较大的改性,拉伸率越高,对纤维改性越大,拉伸并定形后,人发纤维鳞片层改性程度更大;同时还发现鳞片表层和表层以下的鳞片层部分对拉伸处理的反应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拉伸不定形回缩后纤维鳞片层在拉伸过程中发生不可逆变化。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丝胶蛋白助剂改性条件对羊毛纤维上染百分率的影响,确定出其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在改性羊毛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过程中,使用单因素法确定了丝胶用量,阳离子剂DE用量及处理时间和温度;并对改性羊毛纤维与未改性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进行评价。在对改性羊毛与未改性羊毛染色性能的评价中,主要研究染料种类、染料用量、氯化钠用量、染色时间、染色温度5个因素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并且评定了改性羊毛染色牢度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选用阳离子改性剂WLS对羊毛纤维进行改性,研究石榴皮色素对改性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探讨WLS改性工艺条件对羊毛纤维石榴皮色素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出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评价改性羊毛纤维石榴皮色素染色效果.结果表明,改性羊毛纤维对石榴皮色素的染色性能明显改善,在不加媒染剂,染色温度为60℃条件下上染百分率很高,且其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这对天然色素的研究应用以及羊毛纤维的低温染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介绍了将羊毛进行拉伸,并且辅以生物酶改性相结合的连续加工技术.毛条经预处理后,由拉伸装置将纤维实现拉长变细,定形后的羊毛纤维再由生物酶有效剥去鳞片.实验表明:不仅明显降低了纤维细度,同时高效去除了鳞片,大大提高了羊毛品质,可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供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8.
丝胶交联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丝胶蛋白助剂改性条件对羊毛纤维上染百分率的影响,确定出其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在改性羊毛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过程中,使用单因素法确定了丝胶用量,阳离子剂DE用量及处理时间和温度,并对改性羊毛纤维与未改性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进行评价.在对改性羊毛与未改性羊毛染色性能的评价中,主要研究染料种类、染料用量、氯化钠用量、染色时间、染色温度5个因素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并且评定了改性羊毛染色牢度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研究羊毛角蛋白对氧化竹原纤维改性的工艺。采用高碘酸钠对竹原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再利用羊毛角蛋白溶液对制得的氧化竹原纤维进行改性整理,测试并分析了羊毛角蛋白处理时间、处理浓度、处理温度、pH值对氧化竹原纤维增重率和强伸性能的影响。整理结果表明,角蛋白溶液处理氧化竹原纤维后在纤维表面吸附成膜并产生增重,同时处理后氧化竹原纤维的强伸性能也有所提高。较理想改性工艺为:羊毛角蛋白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3%,处理温度40℃,溶液pH值6,处理时间1 h。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新型纤维——拉伸羊毛纤维的概念、产生与发展、细化机理、工艺流程、特征及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结果显示,新型拉伸羊毛纤维性能优越,提升了羊毛纤维的服用性能,顺应了当今毛纺产品轻薄化、高档化趋势,在世界纺织业对细毛和超细羊毛的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羊毛纤维结构特征及拉伸细化机理的分析.探讨了羊毛拉伸细化预处理剂的选择依据,并应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安排试验方案.最终选择出能用于实际生产的预处理剂。  相似文献   

12.
羊毛拉伸细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羊毛纤维结构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羊毛拉伸细化的机理,并对国内羊毛预处理和定形所用化学试剂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羊毛拉伸细化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细化效果不显著和细化毛纤维性能不稳定问题,利用自行设计的模拟工业化加工设备,对64支国毛进行连续化拉伸细化加工,测试了细化毛纤维的细度、长度、强伸性能等,并与国外细化毛Optim○R的性能进行比较,以检验拉伸细化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细化毛纤维的平均细度下降了16.1%,豪特平均长度和巴布平均长度均提高了26.4%左右,平均强度提高了23.49%,表明该拉伸细化工艺已达到预期的效果;拉伸细化显著降低了纤维的断裂伸长率,纤维的弹性变差。  相似文献   

14.
羊毛细化与定形的基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羊毛细化拉伸和定形机理的描述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说明现行理论的缺陷和细化加工的弱点 ,提出以羊毛纤维“滑移细化”机理为基础的纤维预处理、拉伸和定形方式。  相似文献   

15.
拉伸羊毛的性能及膨化羊毛的纺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拉伸细化羊毛和膨化羊毛加以讨论,描述了处理后新型羊毛纤维的结构性能及收缩性、可纺性等。结果表明,新型羊毛制成的产品具有优良的细度、长度、强伸度、蓬松性、弹性、透气性、保暖性及手感,可与羊绒产品相媲美。  相似文献   

16.
拉伸速度及其他参数变化对束纤维细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毛拉伸细化中,拉伸的速率对分子的构象和滑移影响重大,不仅会造成拉伸力过大形成冲击和损伤,而且会导致能耗大,结构不稳定。利用自行设计的拉伸细化过程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了羊毛纤维条拉伸的力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和分析了拉伸速度、毛条捻度、握持距离等不同拉伸工艺条件对纤维细化过程的影响,验证了控制拉伸速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测试牦牛绒纤维特性的基础上,以牦牛绒原绒和拉伸细化牦牛绒为原料,经过半精纺及精纺工艺纺纱加工,分别纺制了半精纺16.7 tex牦牛原绒纱、15.6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纱,精纺13.5 tex牦牛原绒纱、10.9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纱和10.9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牦牛原绒混纺纱。实验证明,牦牛绒可加工细特纱及轻薄产品;拉伸细化可有效改善牦牛绒纤维品质,提高其可纺性,纺纱特数更低,产品更轻薄,牦牛绒资源的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18.
拉伸细化牦牛毛形态与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伸细化后牦牛毛表面形态与内部结构均发生变化,细度明显变细,且实际细化率远超理论细化率.实验结果表明:牦牛毛拉伸细化后鳞片高度增加,鳞片之间距离增大,纤维截面呈椭圆形,说明拉伸后纤维表皮细胞变长变薄,细度下降明显.纤维拉伸过程中髓质层空腔变得紧密,皮质细胞间质的裂缝一定程度上弥合.晶粒结构趋于紧密完善,纤维密实化,密度增加,拉伸率90%的纤维相比于原毛,密度增加近4%,综合因素导致拉伸后纤维实际细化率超过理论细化率.  相似文献   

19.
The simultaneous in situ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slenderizing of wool fibers was carried out in one single step process without using external reducing agent.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wool fiber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reduction of silver ions into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the possibl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ynthesized nanoparticles and the protein chains of wool fibers have been thoroughly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hypothesized mechanism, which was further proved by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there is also a possibility of cross-linking formation within wool protein chains through diazotion reaction with amine groups of wool fibers. Duration of the process at the applied temperature allowed enough time for complete growth of the silver nucleus inside the protein chains, creating more cross-linking within the protein chains of wool fibers. Findings suggest the potential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producing fine wool fibers with enhanced tensile strength and slight color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