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基坑为研究背景,针对基坑围护结构特点,对其变形监测方案进行设计。结合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现场监测数据,重点分析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随基坑开挖深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基坑开挖钢支撑轴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是安全的。同时,结合基坑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得出基坑开挖地表沉降可分为沉降量线性增长阶段、沉降速率不断增加阶段、沉降速率递减阶段以及沉降趋于稳定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针对沉降变形的变化规律,引入Usher沉降预测模型,建立基坑开挖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实测数据与预测值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以南宁地铁3号线长堽路站基坑为工程背景,整理、分析现场施工过程监测数据,总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周边地表变形、支撑轴力实测数据规律,探讨基坑在不同开挖深度下围护结构及坑边地表变形规律及特征。采用有限元Midas软件,建立基坑开挖模拟模型,对其分步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总结分析狭长型基坑在不同开挖深度下整体变形特征。研究表明,长堽路站基坑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围护桩水平位移增大,最大值位置逐渐向下部移动,最大部位位于第二层开挖线与第三层开挖线之间;整体上基坑长边及短边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由基坑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随着基坑开挖深度不断增加,坑边地表沉降量不断增大,基坑周附近8 m范围内沉降变形最大,随着与基坑距离逐渐增大沉降量逐渐减小。基坑周边沉降影响范围约为15 m,基坑长边及短边地表沉降量均由中部向两端减小。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深基坑开挖将诱发围岩与地表变形,从而对周围各类市政设施及建筑设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对某市区富水区深基坑开挖,分析并研究开挖过程对周围建筑和毗邻管网的影响。采用数值分析法系统分析并模拟随着基坑降水以及开挖施工阶段研究对象的位移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初始很小随着距基坑边缘距离增加,地表沉降量逐渐增大,而后地表沉降量逐渐减小,开始降水后地面开始产生大面积下沉。周边建筑和管道的沉降及变形会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4.
基坑坍塌曾造成过人员伤亡的事故。为保证基坑开挖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对北京地铁4号线西四车站通风道明挖基坑施工进行跟踪监测。分别运用全站仪和Topcon精密水准仪对侧壁桩顶的水平位移和周边地表的沉降位移进行了观测。监测结果显示,基坑侧壁最大水平位移为19 mm,而基坑周边地表最大沉降为10.42 mm,均没有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展。监测取得了成功,为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做出了贡献。鉴于现场监测的重要意义,建议有关部门更应该重视并做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基坑开挖是一项工作量大、难度系数大的工程,在开挖过程中既要保证基坑整体结构的安全,又要保证基坑变形和地表沉降在控制范围内。以山东省济南市某基坑支护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基坑整体变形与应力、基坑侧壁变形和地表沉降。研究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的主要变形位于基坑底部;桩身范围内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且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第一道支撑位置处;基坑侧壁的水平位移呈现出相同的规律性,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峰值位置也逐渐下移;地表沉降值曲线呈现出相同的规律性,均呈高斯曲线分布,基坑开挖对10m范围内地表沉降影响最大,对20m以后地表变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地铁4^#线西四车站地下通风道明挖基坑施工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基坑侧壁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形规律及基坑周边10米范围内地表的沉降趋势。监测取得了成功,为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做出了贡献。鉴于现场监测的重要意义,建议有关部门更应该重视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为了进一步研究开挖引起周边地面及建构筑物变形的特性,结合对温州某大型深基坑工程的监测,从垂直于基坑围护墙以及平行于围护墙两个方向,对基坑外地面道路以及建筑物的沉降和裂缝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总结了开挖引起基坑外地表沉降的分布特性,分析发现:基坑边角对围护墙变形以及地表沉降具有明显限制作用;在垂直于基坑方向上,处在沉降主要影响区2He范围内,建筑物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沉降,最大角变量达到1/1300;平行基坑方向距离边角(0.4~1.2)He(最大开挖深度)范围观测到纵向裂缝,沉降变化率较大,可能破坏道路或建构筑物;此外,桩基础的建筑物总沉降以及差异沉降均明显小于条形基础建筑。  相似文献   

8.
王营彩 《工程勘察》2022,50(5):19-23
为了归纳对比超深基坑变形特点,以上海某项目一、四号工作井工程为例,通过对围护结构及周边地表变形情况监测,分析探讨了软土地基超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及周边地表变形特点,根据分析得出:对于超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尺寸效应明显,三轴搅拌桩及旋喷桩加固手段对于控制超深基坑变形效果极为明显;地表最大沉降量位于墙后0.5H~0.65H处(H为基坑开挖深度),地表沉降主要在基坑周边2H范围内;地表最大沉降量约为围护结构深层最大水平位移的0.83倍;与相关规范给定结论基本吻合,结果符合预期,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以大型桩锚支护基坑开挖为例,进行施工过程动态监测分析,了解基坑周边土体的应力、变形情况以及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和基坑围护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锚杆对其位置以上土体的约束作用较小,土体变形量较大.受到支护桩的抑制作用,基坑底部位移在不同时期位移量与变化量都非常小.②在开挖过程中土压力的分布形式未发生明显变化.孔隙水压力从基坑开挖初期的减小消散状态变化到后期受到支护体系约束而增大的状态.③地表最大阶段沉降量不是发生在基坑开挖到坑底时,因此,建议对地表变形的监测时间应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大连后盐站富水岩溶地层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编制后盐站一期主体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以工程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移变形趋势及变化规律,得出:深基坑开挖对坑外地表沉降的影响在横向上表现为最大沉降点随基坑开挖由基坑边缘逐渐向外移动到一定距离;施工后期,支护桩的水平位移呈现出随开挖深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弓形”变化趋势;基坑开挖会对邻近桥墩产生一定的扰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大连地铁2号线车站主体底板、侧墙、顶板的防水施工技术,对施工缝、穿墙管、变形缝等部位的防水措施进行了重点阐述。该工程针对不同的防水部位,设计采用了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钢板橡胶止水带、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等防水材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铁5号线及奥运线路的车站设计,让大家眼前一亮。而最近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大力发展各城市地铁及轻轨的建设。地铁站及城铁站的设计将成新的关注点。为此我对柏林的地铁站、城铁站甚至主火车站进行了一些调研,希望对国内的同行有所帮  相似文献   

13.
依托深圳地铁10号线福田口岸站~福民站区间隧道下穿4号线福田口岸站施工工程,针对该段下穿时隧道下半部分遇到中风化花岗岩,导致施工难度加大的的工况,提出了"在标准段进行上台阶开挖,下台阶盾构掘进;二衬段进行台阶法开挖并配合破除地连墙截桩"的新型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且缩短了工期,并且有效控制了沉降.  相似文献   

14.
地铁运输比路面交通方式更具可持续性,通风系统作为地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应了解环境对其建设,维护和运营的影响,应将通风系统设计与系统整体热工性能相结合,从而实现更高效、持续的通风功能。本文通过仿真计算地铁通风系统设计前期的各个参数影响,明确各参数各自的最佳工作数值范围,并在设计阶段将各参数最优值进行优化结合,从而最大程度实现既经济又可持续的工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申樟虹  翁红 《中国电梯》2009,20(14):38-40
北京城市规划发展迅速,人口密度逐年增加,给交通带来的压力逐渐上升。为缓解日益拥挤的地面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设施,并作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乘坐飞机出行的几率更加频繁,为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节约出行时间,北京市轨道交通首都机场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往往为满足建设工期,使得建筑师在满足地铁车站基本的交通功能时,忽略了地铁空间作为交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应体现为人服务的人性化设计,造成车站空间呆板,千篇一律,设计细节处理不够、地面建筑缺乏特色等问题。因此,本论文将人性化设计作为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的切入点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铁二号线于199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兴建,并于2000年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2003年6月28日,广州地铁二号线工程琶洲至三元里段开通试运营。该段全长18.28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路),共设16座地下站、两座主变电站、一座车辆段  相似文献   

18.
地铁的整合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地铁整合建设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提出了地铁整合建设的方式,并对地铁整合建设中与城市发展的整合、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整合、地铁车站的整合、信息整合、资费整合、机构整合以及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合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地铁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火灾发生后,一系列及时正确的应急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火势和减少伤亡。通过对两起非常相似但造成的伤亡损失结果完全不同的地铁纵火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了所采取的不同应急响应措施。针对我国普遍的地铁运营系统,提出了合理的地铁火灾现场应急处置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空间可达性不能反映不同OD间可达程度的差异,为此,研究提出了在地铁出行模式下的城市时空可达性表达模型.该模型以地铁站点的服务范围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各服务范围包含了不同种类与数量的兴趣点,模型以兴趣点的可自由活动时间作为时间约束,以可达范围作为空间约束,研究地铁两站点在时间和空间的共同约束下相对于整个区域的时空可达情况.通过对广州市地铁网的实例研究与分析,证明了该模型可以实现面向个人的可达性表达,提高了时空可达性研究的实用价值与应用水平,丰富了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