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蕊  严国泰 《风景园林》2019,26(3):105-109
梳理了近200年英国乡村景观价值认知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三次价值认知转变下,英国乡村景观保护的发展历程。借鉴英国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经验和方法,提出实现我国的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多元价值的协调和多功能的融合、乡村景观特征的维系、乡村景观资源的协同管理以及乡村社区居民的参与四个途径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珠三角部分地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存在的不足,研究论证了英国景观特征评估将有助于改善乡村景观更新中“场所感”缺失的问题。通过解读针对我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景观特征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足,结合珠三角乡村的景观导控现状,提出将英国景观特征评估方法进行本土转译,用于我国珠三角地区乡村的途径、要点和形式。该途径可用于珠三角乡村多个场所尺度的景观特征评估,将助力于珠三角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斌 《南方建筑》2018,(3):66-70
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解读了乡村景观生产、生态、环境、识别和遗产等多元价值。分析认为,现行乡村保护对景观价值的选择性忽视、保护与规划脱节等问题,构成了乡村景观管护的难点。进而提出由国家自然资源部主导,以保护景观的重要特征为目标,建立国土(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和村落(群)的多层级管护体系。该体系借鉴欧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分层级实现景观特征类型识别、类型区域划分和特征描述,可为乡村景观的跨区域管护协同、县域管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村落(群)整体管护提供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当代乡村景观衰退的现象、动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解读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急剧衰退的现象,深入剖析了乡村衰退的原因,即乡村规划政策的匮乏与乡村规划体系的偏见等;并结合乡村景观职能价值的多元化、正外部性、多重空间属性的特征,提出在国家层面确立与乡村价值一致的政策目标与补贴机制,在区域层面建构完善的空间规划体系及差异化的发展体系,在地方层面以民主自治的公共机构建设为目标,同时利用新的规划工具与方法进行管理与设计,以保障未来的乡村景观在满足人类多样的社会需求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展望未来,城乡边缘区无疑是未来城镇化压力最为剧烈的地区。城乡边界日益模糊,如何有效的协调城乡两种社会经济和空间形态的关系是当今面临的重要挑战,决策者亟需一种更为综合整体的概念和方法。“多功能景观”的概念内在整合了多功能与多目标的进程,成为当今自然资源管理和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概念;景观特征评估的方法通过识别与理解景观的内在特征从而指导、控制与容纳变化;景观管治的概念强调了各政治决策层级与社会利益团体的协调,以及与自然尺度的链接,以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乡村景观不仅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与深远的文化传统。当前城市化发展对乡村景观破坏日趋严重,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更新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以乡村景观为利用对象的乡村旅游,在乡村文化传承、产业复兴、环境提升等方面具有全面促进作用,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新的契机与思考方向。本文从乡村景观保护更新和乡村旅游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出发,梳理出乡村景观要素与特征识别、乡村景观保护更新途径、乡村旅游视野下对景观保护更新的特殊性等方面的内容,并以诸暨牛头岭村为实证案例,通过对其景观要素的梳理与特征识别,提出“基于乡村特征延续下的景观保护”“基于旅游发展下的景观更新”的针对性策略,尝试系统性地探索旅游视野下的乡村景观保护更新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区域为外来游客所熟识,该区域的乡村绿道景观带逐渐成为园内外自然景观、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的衔接过渡地带。但是伴随着城市道路的过度建设以及对景观风貌的逐层忽略,也出现了比如与周边环境断层、使用功能不完善、可持续发展不彻底等问题。本文以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环境整治案例为例,首先通过研究分析该区域景观环境要素的现状与特点,整理出当前环境下该区域乡村绿道景观的不足,然后基于上述分析得出一系列乡村绿道景观的修复策略与提升技法,最后进一步提出未来该地区乡村绿道景观多样化、多功能化演进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保护区与城市分离的“二分式”方法已无法阻止遗产环境文脉的割裂与丧失,也无法保护更广阔城乡区域的历史价值。“城市历史景观”的提出开拓了利用景观方法保护城市遗产的视野,英国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逐渐进入遗产领域并成为遗产保护和规划研究的重要工具,且在郡区尺度、城区尺度与场地(保护区)尺度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历史景观特征为核心概念的景观方法开始引领历史保护研究的工具转变,建立保护区与广域的城市历史景观的链接,为我国在空间规划体系变革中于更大国土空间尺度上促进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汪伦  张斌 《风景园林》2018,25(5):87-92
发端于英国的LCA和HLC这2套体系日益成为景观特征评估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从发展历程、方法步骤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实践与应用等方面比较分析,发现LCA体系在跨国区域、国家尺度上的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与区划具有明显优势,评估结果能包容更多的景观特征,但公众参与评估的深度和对景观历史维度的关注存在局限;HLC专注于历史景观的特征识别,在地方行政和场地尺度上对景观演变和历史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优于LCA体系,但评估结果不及后者全面,二者存在互补性。合理借鉴和融合2套体系,进行景观特征类型识别和区划,将有助于指导中国国土景观、乡村景观的合理管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使自然景观产生了巨大改变,对景观变化进行科学管护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景观特征识别是管护景观变化的重要工具,健康评价是诊断区域景观环境问题的基础。针对现有健康评价研究的不足,尝试以景观特征识别为框架,试图构建一套区域尺度下的景观健康评价方法,用于指导宏观尺度的景观管护。【方法】以鄂西北秦巴山区为例,首先对其进行景观特征类型和景观特征区域的识别。随后围绕景观健康的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从景观特征改变面临的压力、景观特征的构成与格局状态以及政策响应3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景观健康评价体系。【结果】最终,划定出研究区26种景观特征区域,以及5个景观健康等级。结果表明,各单元景观健康综合指数为0.40~0.75,平均景观健康综合指数为0.61。鄂西北秦巴山区西部整体景观健康优于东部,西南部表现最佳,不健康、亚健康、健康、较健康和很健康的景观特征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4%、23.0%、23.8%、24.6%和14.2%。【结论】揭示研究区景观健康现状与胁迫因子,同时结合上位规划和区域现状,提出基于不同景观健康等级的“一区一策”分级分类管护模式与原则,并总结部分代表性景特征区域的整治策略,以期为区域景观管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英国国家公园与法国区域公园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区是人类与自然在长期合作下共同创造出来的具有突出美学、生态和文化价值的乡村地区.英国国家公园将公园内的乡村景观视为国家利益,投入必要的管理资金和管理资源,采取自然保护、适宜的农场管理方式、严格的建设控制等举措,通过强制或经济补偿的方法保护乡村的文化景观.法国区域公园则指出了一条通过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景观保护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乡村景观特征与景观性格的表征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已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载体.新时期乡村景观的内涵、构成与特征已发生深刻变化,维护乡村景观地方性特征与性格是未来乡村规划的重要途径和共同愿景,而识别与评价乡村景观特征与性格的关键在于其表征体系的构建.基于新时期乡村景观的认知,以...  相似文献   

13.
陈英瑾 《中国园林》2012,28(1):102-104
我国风景名胜区中拥有大面积乡村地域,但乡村类文化景观未被列入被保护景源.在风景名胜区中保护乡村类文化景观,有助于保护乡村自然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区内自然资源和减少区内社区与管理机构的矛盾.风景名胜区中乡村类文化景观的发展目标和保护原则,并从土地权属与管理责任、社会系统调控、经济发展引导和乡村景观规划方面,探讨保护与管理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4.
郭晓彤  韩锋 《风景园林》2021,28(2):116-120
目前中国许多村镇规划中有关乡村景观遗产认知的内容存在不足或较为片面,缺乏有效的价值转化引导和协同发展策略.文化景观研究以人地关系为核心,解读乡村景观遗产价值及其要素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规划策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梳理意大利皮埃蒙特遗产地近10年的保护管理成果,从认知理念、规划策略、管理机制3个层面归纳文化景观视...  相似文献   

15.
相比城市,乡村在交通、经济、技术、意识等诸多层面上落后很多,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客观上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城乡一体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将乡村建设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美丽乡村”的理念为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内涵.走访调查了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和问题,通过景观规划实例分析,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加以归纳,提炼出符合“美丽乡村”内涵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是人居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景观是兼具多重价值的复合景观系统。“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与实施,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2000—2020年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管理与保护、乡村景观多样性,国内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景观政策、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景观评价与保护。分析国内外乡村景观的研究背景及驱动因素,对比两者在研究视角、理论与方法3个方面的差异,为探究乡村景观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基础,提出国内的乡村景观研究未来应持续关注乡村景观多种功能和价值,健全评价与保护机制,完善理论与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秀萍 《山西建筑》2010,36(21):1-2
以浙江丽水大港头村景观设计为例,从村庄标志性景观、村民公共空间、建筑立面风格、旅游定位等方面对其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具体介绍,从而为丽水新农村景观建设提供了可行的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敏  侯晓晖  汪洁琼 《风景园林》2017,24(6):95-104
关注当前中国乡村景观面临的生态冲击与风貌特色危机,正视美丽乡村发展的新需求以及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误区。本研究引入生态审美理论,以乡村景观风貌在生态价值与审美体验上的要素耦合与内在关联为切入点和概念框架,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尝试回答"乡村景观风貌规划如何实现生态—审美双赢"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基于生态—审美双目标体系的乡村景观风貌规划的技术路径,形成以地域性(locality)、多样性(diversity)与服务价值(services)为联结和关键的乡村景观风貌整体发展思路与基本实践方法。通过崇明东滩地区案例进行"落地"探索,进一步明确规划过程中的技术要点,验证实践途径的可操作性、典型性和普适性,为当前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新思路、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Current research into the peri-urbanis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of preferred Australian metropolitan regions has shown that their landscape values are put at risk and the region's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the community's standards of liveability are consequently threatened. Whilst the concept of a landscape framework as an analytical, policy and management tool has general acceptance, there appears to be few if any working examples where this concept has been operationalised. To date,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utilised by regional planning agenc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have not been able to deliver the necessary tools to incorporate the essential landscape planning principles let alone planning processes to address the regional landscape values at risk in the peri-urban areas of rapidly growing regions. However, promising initiatives have emerged from allied planning fields such as landscape planning. Despite shortcomings in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this conceptual framework, a regional landscape framework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recently released SEQ Regional Plan 2005–2026, a statutory planning instrument for the South East Queensland (SEQ) region, Australia's fastest growing metropolitan region. Whils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in the SEQ case, practice may be ahead of theory, there is now an imperative to develop this framework in a manner that it can be utilised as a regional policy framework and as an integrating instrument to address the values of regional landscapes including the range of existing and emerging rural values of the critical urban–rural inte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