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旭  安小平  谭习群  闫冠宇  何望雪 《矿产勘查》2020,11(11):2448-2454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嫄地区长6段油层组超低渗储层作为研究对象,在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储层物性特征等基础上,结合储层"五敏"实验详实数据,解释该地区超低渗储层敏感性及敏感机制。姬嫄地区长6段超低渗储层所展现的敏感性为弱速敏、中等偏弱水敏、中等偏弱盐敏、无酸敏到弱酸敏、弱碱敏、强压敏;且速敏中的临界流速、盐敏中的临界矿化度、酸敏中的临界p H值分别为1.0mL/min、10000mg/L、8.5。储层敏感程度主要受矿物成分和孔隙结构的影响,储层速敏的形成源于其孔隙填隙物-高岭石的存在;绿/蒙混层及伊/蒙混层矿物是引起水敏及盐敏的主要因素;铁白云石及含铁绿泥石等酸敏矿物的存在使部分岩样显弱酸敏;非常杂乱的孔喉结构、受到压力特别容易变形的片状喉道以及岩样中所含的云母、黏土等一些塑性矿物导致储层具强压敏性。储层敏感性评价的意义在于防止储层伤害、保护好储层,可以有效地发挥储层的产能,已达到科学的开采油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何子琼  郭艳琴 《矿产勘查》2020,11(8):1684-1689
鄂尔多斯盆地麻地沟地区长6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渗流条件较差。为厘清储层敏感性对渗流条件的影响以及储层的损害机理,通过X衍射、全岩定量分析、薄片鉴定、室内岩芯流动实验等,对研究区长6储层进行了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麻地沟地区长6储层具有弱水敏、弱酸敏、弱碱敏、中等偏弱盐敏以及弱速敏等特征。针对储层敏感性问题,可采用注入与储层内流体水质相同或相近的水、压裂和酸化等措施改造、控制入井流体的p H值、调节注入储层流体的矿化度、控制注水速度等措施使其增产。实验结果可为研究区长6低渗透油藏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130-133
疏松砂岩胶结差,不能钻取柱状岩心,因此无法用常规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建立疏松砂岩敏感性评价方法即气体流速法和回收法,利用气体流速法测定岩心的速敏指数,通过流体动能定理,推导气测法测定岩心速敏的临界流速计算方法。给出利用回收法测定储层的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特性的计算方法和敏感指数划分原则。结果表明:回收法适合于测定岩心的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特性,适合于疏松和/或未胶结砂岩储层的敏感性测定;研究方法操作简便、理论依据充分、数据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在油气田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为了维持生产和减少环境污染,需要对产出的污水进行处理回注到储层中,这种方式被各油田普遍采用。文章对某联合站处理后水质进行分析,证明油田产出污水得到了较好的处理。对处理后污水开展速敏性和水敏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注入水和模拟油速敏程度以及模拟地层条件水敏试验结果均为中等偏弱,可满足油田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跃进二号油田造成油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水敏伤害、附加毛管阻力和速敏伤害,酸敏性相对较弱。浅层可膨胀性粘土矿物占较高比例,胶结程度弱,因而对各种类型的伤害都很敏感。深层比浅层的敏感性要弱一些,主要原因在于可膨胀性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少,而且岩石的胶结程度相对较好。孔隙结构好的储层,敏感性较弱,而孔隙结构差的储层,由于其孔隙小、喉道细,粘土矿物含量高,工作制度不当时最易受到伤害。在注水开发中,要做好储层保护,提高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超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例,综合应用储层敏感性、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技术方法,系统研究了储层敏感性类型及损害程度,并深入地探讨了黏土矿物对于长6储层敏感性的影响与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长6油层的储层敏感性整体表现为中等偏强水敏性和速敏性、弱酸敏性、强盐敏性以及中等偏弱碱敏性的五敏特征;②储层黏土矿物主要有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以及伊蒙混层等4种类型,且以伊利石含量最高;③储层敏感性及其程度明显受控于黏土矿物类型及其含量,并且具有黏土矿物含量越高、储层敏感性越强的特点。本研究成果将为合水地区长6油层注水开发过程中有效保护储层以及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袁树雄 《山西建筑》2009,35(4):139-140
研究了延长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油气储层的黏土矿物特征,并对其黏土矿物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黏土矿物敏感性分析,得出水敏损害、速敏损害是由于地层中黏土矿物的存在引起的,而酸敏损害是由于碳酸岩盐的存在所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卫北三叠属于典型的低渗、裂缝性油藏。结合裂缝性油藏水驱油机理、卫北三叠构造、储层、天然裂缝、人工裂缝展布规律,部署合理的注采井网,根据储层润湿性、水敏、酸敏实验结果确定合理注水强度,注采井距。在制订了科学合理的注水开发方案后,卫北三叠继续保持了稳定高效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86-91
针对低渗油气田开发中存在的应力敏感性损害,选取天然储层岩心,开展不同渗透率储层应力敏感性试验对比研究,建立渗透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数学关系。对应力敏感性损害机制进行分析。基于平面径向流渗流理论,计算应力敏感性损害对低渗油田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效应力增加,中、高渗储层属于"缓慢下降"型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储层损害程度较弱;低渗、超低渗储层则属于"先快后慢"型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储层损害程度较强;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尺寸分布是储层应力敏感性损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油井井壁附近存在"渗透率漏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0.
慕尚超  何子琼 《矿产勘查》2021,12(2):282-287
鄂尔多斯盆地Y66井区延9油层组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注水见效差异显著.为实现该油层组高效开发,利用静态和动态连通性组合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延9油层组的砂体连通性.基于单砂体叠置类型确定砂体静态连通性,并引入连通厚度与连通系数对砂体连通性进行定量表征.依据开发过程中产能变化和注水响应定量描述井间砂体的动态连通性.综合钻井岩心...  相似文献   

11.
特低渗储层不同渗流介质应力敏感特征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岩石的渗透率应力敏感特征对于地下油气资源开发、核废料地下处置等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选取大庆油田外围特低渗油藏及长庆油田某露头储层砂岩岩石进行不同渗流介质(氮气、盐水、煤油)渗透率应力性试验,分析岩样渗透率、孔喉变形、流体压缩性及流固耦合作用机制等因素对应力敏感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特低渗储层岩石不同渗流介质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气测渗透率与束缚水状态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在有效应力增加初期(2~16 MPa变化区间)急剧减小,但有效应力增加后期水测与油测渗透率仍具有较为明显的减小趋势。1×10-3 μm2是特低渗岩石气测与水测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强弱对比发生变化的临界渗透率。有效应力作用下作为主要渗流通道的较大孔喉首先被压缩变形是导致渗透率在有效应力加载初期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不同渗流介质压缩性和流固耦合作用机制差异是导致气、液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特低渗油藏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中应以油相作为渗流介质进行评价试验。提出区分岩芯与油气储层2种不同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试验及其评价方法。在实际油藏储层有效应力变化范围内,特低渗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5):157-164
确定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关键物性特征参数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保证三元复合驱应用效果的重要前提。利用岩芯驱替及原子力显微镜探测等实验,对大庆油田某区块三元复合驱前后岩芯润湿性、敏感性、孔隙度与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相对渗透率测定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岩石润湿性会发生改变,亲油性储层岩芯可反转为亲水润湿性;敏感性实验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对储层不同敏感性造成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驱后水敏性增加但速敏性、酸敏性、碱敏性等有所降低。对储层孔渗统计分析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岩芯孔隙度和渗透率绝对值均有所增加,且二者相关性较好;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对岩芯微观孔隙结构的观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孔渗改善的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新场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地层水产出问题日益凸显, 处理后达到外排标准的成本高。文章从气藏地质特征、采出水水质分析、 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分析、回注层储集能力等方面研究了新场气田须五段产出地层水回注的可行性, 并在室内开展了回注水对储层岩心的伤害试验。结果表明:须五段巨厚的泥页岩砂岩互层及层内水平缝发育特征,有着较大的储水能力;采出水成分复杂, 但经预处理后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好;对岩心的伤害小,回注后储层渗透率 仅下降1.23%; 储层中的砂岩层具有中等偏强水敏、弱碱敏特征,泥页岩层具有中等偏弱水敏、弱碱敏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波动采油对低渗储层物性改善的动态过程,利用变参量的岩土固结模型分析弹性波对饱和渗流流体径向模型流固位移、孔隙压力等的影响规律。通过Laplace变换与迭代消去,得到拉氏变换下低渗开发油藏波动控制方程为变系数高阶微分方程;利用变系数向量拆分与矩阵求法,推导了波动采油作用下饱和单相流体径向(定流量或定压)开发储层的流固位移近似解。通过Matlab编程,算例分析了饱和水相介质和不同振动频率下饱和油相介质的渗流、物性变化。结果表明,低频波动采油技术可增加低渗开发储层孔压和渗流速度,文中基础参数下,存在最佳振动频率5~30 Hz使得增幅最大,作用范围可达60 m,径向模型Laplace变换–Durbin离散近似求解适用于波传播时间较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89-93
以特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应用恒速压汞技术深入分析其微观孔隙结构,通过低渗透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该类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单相流体渗流以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微观孔隙结构是决定和影响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的根本性因素;当渗透率小于2×10-3μm2时,孔喉微细,储层动用难是开发面临的最核心的矛盾,但储层一旦得到有效动用,因其良好的喉道分选,开发效果会比较好;而当渗透率大于5×10-3μm2时,流体流动通道较宽,建立起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较为容易,开发此类储层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微观非均质性降低了储层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低频波动采油作用下的低渗储层开发背景,对渗流孔隙介质波动控制方程进行Laplace解析–Durbin离散求解,分析低频波动采油对饱和单相一维储层渗流的影响。通过对时间 进行Laplace变换,利用迭代消去和非齐次微分方程降解解法,结合开发储层边界与初始条件,推导得到Laplace变换域内单一波作用下一维储层定压或定流量开发时的流固位移解;利用延长油田物性拟合参数,Matlab编程计算饱和水相孔隙介质和不同振动频率下饱和油相孔隙介质两类算例的渗流变化。计算结果验证了波动采油技术在储层开发过程中的增渗能力,在一定储层物性条件下存在最佳振动参数(文中最佳振动频率为10~30 Hz),使得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幅最大,与实验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17.
刘先珊  王科  许明 《岩土工程学报》2018,40(9):1584-1592
低渗储层采收率的准确评价是制定合理开发方案的重要理论基础,有效揭示开采过程诱发岩体渐裂的渗透性演化机理至关重要。以低渗储层砂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荷载组合下岩体裂纹的发展规律,研究渗流–应力–损伤破裂过程中渗透率与裂纹状态的关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加载初期由于岩石内部孔隙及微裂隙的压密,渗透率减小;随着环向裂纹应变增大,岩石内部裂纹开始稳定扩展,渗透率缓慢增大,随着荷载的增大,裂纹加速扩展导致渗透率快速增大;最后断裂面发生相对滑移,岩石碎屑堵塞原有的渗流通道,渗透率下降。基于试验结果,运用理论方法研究不同荷载下的岩体损伤特征,建立损伤变量与裂纹环向变形的关联性,推导岩体渗透率与损伤变量的关系式,描述岩体渗流–应力–损伤渐裂中的渗透特性,揭示低渗储层砂岩的渗透率演化机理。其研究成果可为低渗砂岩储层开发过程的优化及产能预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对确保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应力敏感性使得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地应力变化比较明显。考虑储层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揭示了注水井及采油井附近围岩体孔隙压力随注采压差的动态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3):98-99
温度对特低渗砂岩渗透率的影响存在争议,且温度对砂岩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较少。以延长油田特低渗砂岩岩芯为研究对象,应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压力条件下温度对特低渗砂岩渗透率的影响以及温度对特低渗砂岩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在高围压(20.0 MPa)下,温度从30℃增加到150℃砂岩渗透率几乎不变;在低围压(3.0 MPa)下,温度从30℃增加到150℃时砂岩渗透率降低了13.47%;温度从30℃增加到150℃,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伤害程度增加了3.8%,高温条件下比低温条件下应力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盐岩裂隙渗流-溶解耦合模型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根据盐岩溶解机制,对盐岩裂隙的溶解过程进行合理简化和假设;在此基础上,考虑盐岩裂隙溶解和渗透性变化的耦合条件,建立盐岩裂隙渗流溶解耦合模型。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盐岩裂隙渗流-溶解耦合试验装置对特定条件下的盐岩裂隙渗流-溶解耦合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并应用盐岩裂隙渗流-溶解耦合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与验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非常吻合,表明所建立的盐岩裂隙渗流-溶解耦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盐岩裂隙的渗流-溶解耦合机制。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盐岩的应力-渗流溶解耦合机制奠定重要的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