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壳聚糖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采用热重(TG)法测试了纤维的热学特征,对纤维耐热性能和极限氧指数进行了测试,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受热后纤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的TG曲线有三个失重台阶,在270℃左右开始热分解,900℃分解完全,残炭量8.6%;纤维热稳定性好,耐湿热性优于耐干热性,随干热和湿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纤维性能呈下降趋势,断裂伸长率下降幅度大于断裂强力;壳聚糖纤维极限氧指数38%,燃烧特征属于难燃纤维。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蛋白质改性纤维素复合纤维的热力学性能,采用TG和DSC分析纤维的热力学特征,并对纤维的耐热性能和极限氧指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纤维的TG曲线有2个失重阶,主失重温度在312°C左右;复合纤维的DSC曲线呈现出双熔融峰;柔丝纤维在90∽110°C时,断裂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当受热温度达到150°C时,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比原始值高15.1%,纤维受热后,断裂伸长变化率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复合纤维的燃烧性能与棉、粘胶纤维类似,权限氧指数为19%∽20%。  相似文献   

3.
大豆蛋白纤维的热学性能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热重分析TG和DSC分析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热学特征 ,得出大豆纤维的玻璃化温度和分解温度。同时采用各种仪器测试并简要分析了大豆蛋白纤维的耐热性、热收缩率以及极限氧指数 ,并与羊毛纤维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毛纺科技》2021,49(10)
为了进一步分析骆马绒纤维的热学性能,采取热重分析与差示扫描热分析法对骆马绒纤维的热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在不同时间、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进而研究骆马绒纤维的强力与断裂伸长的变化。对骆马绒纤维的热收缩率和燃烧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羊驼毛纤维进行了比较。试验显示:骆马绒纤维的分解温度和玻璃化温度分别为213、108℃,均高于羊驼毛纤维;在150℃温度下加热60 min时,骆马绒的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分别为初始值的70.22%、84.29%;在干热空气与沸水中,骆马绒纤维的热收缩率分别为1.35%与1.29%;其极限氧指数与羊驼毛相同,均为24.0%~25.0%。  相似文献   

5.
Lyocell纤维的热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测试分析了 Lyocell纤维的热收缩率、极限氧指数以及高温对纤维强伸度的影响,同时采用热重分析和动态力学性能温度谱简要分析了Lyocell纤维的热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对纺织纤维的相关热学性能进行测量,得出了各种纺织纤维的TGA和DSC曲线,并对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纤维拥有其特定的热失重曲线,对于热失重曲线差异较大的两种纤维,在升温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降解台阶,由此区别两种纤维。可根据DTG曲线上的峰面积与纤维百分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DSC曲线各个纤维熔融所需热量与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对纺织纤维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利用纺织纤维热学性能的差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Outlast腈纶纤维的调温性能。对Outlast腈纶纤维和普通腈纶纤维的常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和步冷试验,重点测试分析了两种纤维的调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Outlast腈纶纤维的常规物理机械性能与普通腈纶纤维接近;其熔融峰和结晶峰均为单峰,具有适当的相变温度范围和较高的相变焓值;在311.85℃左右,Outlast腈纶纤维有明显失重;其降温速率随时间的延续呈指数规律减小,调温性能优于普通腈纶纤维。认为Outlast腈纶纤维具有较好的温度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DTG和DSC技术对再生竹纤维素纤维的热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再生竹纤维素纤维的DTG和DSC曲线与其他纤维素纤维相似,随着温度升高,纤维因水分蒸发而损失质量,约120℃时达到稳定;230-240℃时,纤维中的油剂开始分解;空气中,再生竹纤维素纤维305.7-330.2℃发生热裂解;氮气中,竹纤维素纤维的热裂解从310.5℃开始,到351.1℃结束。竹纤维素纤维在升温过程中没有出现熔融现象,其湿润状态下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均较干态为低。  相似文献   

9.
李秋雁  齐鲁  刘思 《毛纺科技》2012,40(6):26-29
采用二氰二胺和磷酸体系,以及二氰二胺、磷酸和戊二醛体系分别对羽绒纤维进行阻燃处理,通过红外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羽绒纤维的接枝情况和形态结构变化进行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剩炭率、热失重分析等对其阻燃性能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2个体系均与羽绒纤维成功接枝,戊二醛的加入使羽绒纤维的极限氧指数和剩炭率明显增加,热失重温度提前,热失重速率加快,热稳定性减低,羽绒纤维的阻燃性能得到永久性提高,并且对其形态结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将PBO纤维和几种常见阻燃纤维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纤维的回潮率、体积比电阻、极限氧指数、热分解温度以及染色等性能。PBO纤维的极限氧指数为68%,热分解温度高达650℃;体积比电阻较大,可用作高温绝缘材料,但纺纱极为困难;PBO纤维的耐化学性好,但染色困难。同时开发出了PBO编织软管和缝纫线,缝纫线强力是同规格芳纶1414的5倍。  相似文献   

11.
杨莉  张艳艳  杨稳  苏瑞 《纺织学报》2017,38(8):62-67
为研究聚酰亚胺纤维作为纺织服用纤维的热舒适性能,分别以聚酰亚胺纤维和聚酰亚胺针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重分析仪研究纤维的热力学特征,并对纤维的耐热性能进行测试,同时讨论织物结构对聚酰亚胺针织物阻燃性、保暖性及透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服用聚酰亚胺纤维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在570℃左右开始发生热分解,在200℃下强度损失率较低,处理1.5 h后纤维强度仍可保持原纤维强度的80%左右;聚酰亚胺纤维织物有较好的阻燃性能,其极限氧指数均大于45%,且随织物面密度的增加,阻燃性增强;聚酰亚胺织物的保暖性受织物结构影响较大,对于结构稀松的织物,随透气量的增加保暖性不断下降,同时还受织物厚度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厚度对织物保暖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皮芯负氧离子涤纶长丝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负氧离子粉体添加到聚酯载体中制备功能母粒,与常规聚酯(PET)复合纺丝制成皮芯负氧离子长丝。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流变仪、熔融指数仪对负氧离子功能母粒的结晶温度、熔融温度、流变性、表观粘度等可纺性能进行了表征,对负氧离子纤维的纺丝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复合功能纤维的负氧离子释放浓度、回潮率、比电阻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负氧离子母粒的结晶温度降低,熔融温度变化不大;在相同剪切速率下,负氧离子母粒的剪切黏度比PET大;当温度达到280℃时,负氧离子母粒和PET2种熔体才能进行复合纺丝;负氧离子母粒的熔融温度及纺丝温度要比PET高;功能纤维释放负氧离子浓度达到郊外田野的水平,回潮率比PET提高了1倍,并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牛奶蛋白复合纤维染整加工中经常伴随着湿热加工,因此,着重研究了湿热处理对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对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的收缩率、强力、白度及表面形态影响显著,对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结构及结晶形态影响很小.随着湿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顶破强力稳步提高,而白度出现下降;当湿热处理温度大于100℃时,收缩率的增幅明显变大,且手感变硬;特别当湿热处理温度超过130℃时,纤维的表面已经几乎没有平整的地方.因此,牛奶蛋白复合纤维宜采用90、100℃为其最高湿热加工温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氧化淀粉、金属盐与氧化淀粉结合作用胶原纤维,测定其DSC曲线主峰值或热稳定温度。氧化淀粉或金属盐与氧化淀粉结合作用胶原纤维的DSC曲线主峰值在80℃以上;Fenton试剂催化金属盐与氧化淀粉结合作用能提高胶原纤维的热稳定温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测定了BHT的熔点、熔融热、汽化热,以及BHT的固体比热(20℃~50℃)、液体比热(90℃~120℃),并将比热与温度进行了关联,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所提方程中的参数,最后导出了计算Cp的直线方程。  相似文献   

16.
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熔点低、易蠕变等不足,以油田井下作业环境为测试条件,研究了UHMWPE纤维在干热和湿热状态下的力学稳定性能,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能谱分析仪,表征并分析了UHMWPE纤维的热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UHMWPE纤维表面在热和处理液的刻蚀作用下产生明显的沟槽;在相同的温度下处理,湿热状态下纤维的力学性能损失比干态下小,尤其在70 ℃下湿热连续处理30 d,纤维强力下降率基本控制在6%以内;对纤维进行干热处理,当温度接近纤维熔点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强力下降明显,140 ℃下干热处理1 h,强力最大下降率达19.87%。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改性聚乳酸,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DSC、TG、X-射线衍射、热收缩及断裂强力等测试.在130℃时,这种耐热聚乳酸的热收缩率是普通聚乳酸的28.9%,耐热性有了明显改善,聚乳酸的强度有所增加,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对聚乳酸改性是化学作用,聚乳酸部分发生交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