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地下水保护战略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地下水作为战略储备资源,予以最严格的保护。通过对山西省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地下水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框架,以及地下水保护、治理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实施地下水资源储备战略,是保障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浙江省水资源储备的形式和地下水使用状况,分析了实施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所需的地质条件和制度保障条件,提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储备规划、完善政策法律、建立技术与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汾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状况不断恶化,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山西省"十一五"期间实施地下水保护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分析了汾河流域地下水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保护地下水资源提出建议,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肯定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对水利政策法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1.1水利政策法规体系日趋健全为切实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九五”期间,我们把推进水利改革,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利经济立法作为政策法规制定重点来抓。在地方水法规立法工作方面,省人大于1997年颁布实施了《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省政府于1998年颁布了《山西省泉城保护区及重点保护区范围》,使我省岩溶泉域的保护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在水利发展政策方面,省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水利建设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煤炭开采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锁林 《中国水利》2010,(9):37-39,42
山西省是全国煤炭生产大省,而山西省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太原西山地区是采煤工业相对集中、对水资源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在全省及北方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西山煤田开采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破坏机理、破坏过程及破坏程度的分析研究等,提出煤炭开采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如法制管理、分区管理、制度建设等,探讨水煤共存、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保护模式和管理保护政策体系,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丰富,但遭受突发事件或区域性极端干旱时,城镇因地表水资源枯竭或供水能力不足而面临水资源安全危急。可利用相对安全的含水层,建立地下水战略储备(GSR)以应对水资源安全问题。基于此,针对地下水战略储备如何选址,从水资源利用与安全角度提出了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原则,并采用专家咨询与层次分析方法,从地下水储备区供水能力、应急利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灾害影响等方面识别了16个影响因子,确定了影响因子权重(含水层储水能力和应急供水时间权重最大,分别为0.213 8和0.153 0,应急供水经济成本权重最小,为0.005 7),建立了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下水战略储备布局及应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是现阶段山西省建设项目对泉域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依据。以梗阳煤矿为例,针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对上覆、下伏含水层及村庄的影响,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措施,提高了煤矿开采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山西水利》2022,(9):8-9
<正>9月29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举办《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副厅长杜咏梅参会并回答记者提问。9月28日,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为了保护弥足珍贵的泉域水资源,1997年,山西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制定了《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将全省19处岩溶大泉纳入保护范围,这是全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岩溶泉域水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在我省泉域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简述南水北调干线主体工程以及济南市配套工程概况,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对水资源供给、地下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应急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并结合济南实际,提出续建配套工程实施步骤,为构建济南供水水网体系明确了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永定河流域分区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对山西省永定河流域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水污染、地下水超采、采煤漏水、水资源浪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