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3):415-418
肝的病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疏泄失常,气机逆乱,精神情志改变;(2)肝不藏血,全身失养,筋膜失濡;(3)肝经循行部位受阻。在妇产科疾病诊治中,从肝辨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临床需要注意辨明其在气、在血,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属虚、属实,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7):992-995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痰浊""瘀血"范畴,为"血中之痰浊"。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但在临床上其症状表现常不典型,中医辨证论治常无从下手。因此,应详辨体质、详询病史,抓住病机根本,辨证施治,运用"潜证"的思想,临床早期干预,采用养生与药物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4):68-70
文章介绍徐瑞荣教授从补肾健脾法论治妊娠合并再障的经验。徐瑞荣教授认为本病属"虚劳"范畴,因肾虚而发,结合妊娠阴血下注冲任的生理特点,提出了补肾填精、健脾安胎的治疗方法,以补肾精、养胎元为要,佐以健脾养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9):1287-1290
"五辨论治"思想是何复东老中医根据"情志致病""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三因制宜"等中医传统辨治理论,结合"综合辨治"临床诊疗思维提出的,包括体质辨识(健康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精亏体质、阴寒体质、阳热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复杂体质),状态辨识(性别辨识、年龄辨识、摄生辨识),辨证、辨病(病位辨识、病因辨识、病性辨识、病势辨识、病程辨识)与辨症相结合的中医临床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5)
因妇女的经、孕、产、乳的特殊生理,女子又以阴血为本,而肝藏血,故妇科病多与肝相关,笔者业医十余年,临床从肝论治妇科疾病往往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3)
基于《吴氏医验录》,整理吴楚辨治"寒入血室"证的学术特色。撷取吴楚在案中首次提出"寒入血室"之证的经典医案一则,分别从病因病机、理法方药方面对其进行探析。吴氏认为,既有"热入血室"之证,遇此妇人之奇病,辨之为"寒入血室"证,详释其病因,并从肝论治,以温药舒之,寥寥数味,只一剂便愈。通过探析吴楚临证治验中体现"寒入血室"证的学术创新,继承与发扬这一新安医学辨证特色,以拓宽现代内科、妇科的临床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6):803-806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瘀血证关系密切,多从气、热、痰几个方面治疗。因气致瘀者,治疗旨在求"和",即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因热致瘀者,当首辨虚实;阴亏血少、中焦阳虚发热致瘀者治以补泻兼施;五志化火致瘀,热瘀胶结,难解难清者以清热凉血法伍以活血散瘀法,邪祛而瘀散;痰瘀交阻者,以荡痰汤及抵当汤化裁治疗,祛邪扶正。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7):1169-1171
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为久病痼疾,应属本虚标实。根据临证经验将2型糖尿病分为阴虚火旺兼血瘀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和阴阳两虚兼血瘀证。临证时主要从"培肾固本""调和脾胃""交通阴阳"3个方面着手,并辅以通阳散结、活血祛瘀、行气化痰。根据"方证对应"的原则,确定治则为"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治法以"养心阴,益心气,培补肾元,宽胸调胃,活血宣痹"为主。针对阴虚火旺兼血瘀证,以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以生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阴阳两虚兼血瘀证,以炙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1809-1811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以证统病形式,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提出并论述气阴两虚证肺系病的类证类治。气阴两虚证包括肺气阴两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等。依据气阴两虚证的共性而采用益气养阴的共同治法,并因气阴两虚证的病因、病位、病势、主症、程度等不同而佐以不同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4):689-693
《理虚元鉴》"虚证六因说"即"先、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境遇、医药之因",符合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病因认识,为中医辨治各种慢性肾脏病提供了思路。同时,《理虚元鉴》创造性提出"三本二统"的治虚理念,避苦寒辛热两端,立平调用中之法,治其肺、脾、肾三脏,肺通调水道,脾转输水精,肾蒸化开阖,共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正常功能。慢性肾脏病的用药更以通补结合为宜,因邪气所伤导致壅塞不畅,宜用"通"法;因脏腑虚损,气血阴阳虚亏,宜用"补"法。故用药之机,常须开阖相济,补肾之法每须通补互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