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近年来陆续发生的因风机塔筒倾斜造成的倒塌事故,介绍了利用传统方法进行风机塔筒倾斜观测的局限性,从而引入并分析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风机塔筒倾斜观测的可行性,并结合河北大唐国际某风电场8#风机塔筒倾斜观测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风机塔筒倾斜观测时,点云数据采集、点云数据处理、模型建立及倾斜数据的获取过程,最终形象直观地表达了风机塔筒的倾斜状态.最后,该文总结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风机塔筒倾斜观测的相关经验,从而为解决风机塔筒倾斜观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2.
冯军  谭志祥  邓喀中 《煤炭科学技术》2015,43(3):130-133,145
为在大型风电塔筒下实现安全采煤,以采动工作面上的风力发电塔筒为原型,采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分析研究了塔筒在不同地表倾斜变形情况下的轴向应力和变形特征关系,得到了不同地表倾斜变形下塔筒的轴向拉(压)应力、综合位移和最大倾斜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开采影响下,随着地表倾斜变形的增加,塔筒的轴向最大应力呈线性增加趋势,塔筒的最大倾斜率也呈线性关系增加;当开采引起的地表倾斜变形超过安全临界倾斜变形时,塔筒最大轴向应力大于其许用应力,塔筒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塔筒自身的形态也对倾斜变形十分敏感,很小的倾斜变形都会使其发生破坏,对此对塔筒提出了相应有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开采沉陷区高压线路正常运行,研究了某矿区高压线塔基础沉降预计和监测方法。首先基于概率积分法地表下沉动态预计原理,设计了高压线塔基础沉降动态预计方法,预计了不同时段输电线塔基础中心点的下沉值和倾斜值,并根据高压线路运行的相关规范,分析了高压线塔的安全等级;然后采用GPS-RTK技术对研究区高压线塔基础点进行了位移监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拟合原理的高压线塔基础倾斜值计算方法;最后将高压线塔基础中心点的实测值(下沉值、倾斜值)与预计值(下沉值、倾斜值)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了预计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受GPS-RTK技术观测精度的影响,在下沉盆地中心附近高压线塔基础中心点的预计值(下沉值、倾斜值)与实测值(下沉值、倾斜值)较接近,而在下沉盆地边缘附近高压线塔基础中心点的预计值(下沉值、倾斜值)与实测值(下沉值、倾斜值)偏差较大,表明开采沉陷区高压线塔基础变形动态预计与监测方法切实可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精度优于RTK技术的方法对下沉盆地边缘附近的高压线塔进行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4.
风机塔筒的沉降与变形严重威胁风电场的安全运行。文中通过研究液体静力水准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工作机理,确定了风机塔筒自动化静力水准监测的基本流程。实测结果表明,较之电子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水准可有效提高监测效率,保证监测精度与可靠性,实现风机塔筒的全天候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计算论述了测点间距对建筑物观测站垂直变形的影响,找出建筑物观测站测点间距与地表倾斜、曲率变形误差的关系,按现行的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估算出测点间距为2~10m时倾斜和曲率变形的误差值,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给出在现行观测方法下的建筑物观测站的最小测点间距及设置建筑物观测站和分析观测资料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大面积降水工程的变形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降水工程的意义、变形观测在大面积降水工程中的作用、控制建筑物变形的观测要求和精度,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邢台矿井田范围内有23座高压电塔,压住了大量煤炭资源,在连续几年高压电塔下采煤的过程中,文中通过对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了不同开采条件下高压电塔移动与变形情况,试着分析了电塔倾斜的规律,为以后高压电塔下采煤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 急倾斜天井在矿山是普遍存在的。为了解决急倾斜天井的测量问题,有的在经纬仪的目镜上配有45°棱镜。这虽能进行上向急倾斜观测,但在下向急倾斜观测时,由于视线被水平度盘所阻挡,不能进行。我矿一直采用多种引线和联系三角形方法进行天井测量。这种方法也存在着测量工作困难、速度慢、精度低等缺点。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进行了适用于急倾斜测量经纬仪的研究工作。并利用一台破旧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理论的路基最终沉降变形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岳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12):52-53
采用适合处理信息不全问题的灰色理论,并根据实测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路基的最终沉降变形量进行计算,其计算成果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0.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针对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中的若干问题 ,从变形量测定精度的确定、变形观测周期的选取以及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倾斜大断面煤层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现场观测信息为基础,对其变形破坏关键部位进行研究,得出巷道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为巷道断面与岩层倾斜方向的钝角部位和巷道的底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倾斜大断面煤层巷道围岩关键部位非对称耦合控制对策,并对巷道非对称耦合支护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对策可以有效实现支护体与围岩之间的协调变形,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联合截面刚度理论应用于微变形设备基础不均匀变形的治理,并采用高精度密栅云纹测试手段和精密水准测量手段,实时观测了设备基础在变形和倾斜率上的微米级变位.  相似文献   

13.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索塔挠度变形观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论述了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索塔挠度变形观测的目的、监测控制网的建立、观测点的布设、观测方法及其精度 ,并对索塔 2 4小时挠度变形观测的结果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GPS技术在垂直位移监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GPS变形监测中,对垂直位移的监测精度难以满足要求,从而限制了GPS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GPS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研究了提高GPS大地观测精度的方法。对GPS观测的高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以便相邻两期监测所反映的垂直位移与实际变形情况相吻合,目的是解决在用GPS进行变形监测中垂直位移的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常用预计方法不适用于急倾斜矿层开采地表下沉预计,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差较大,难以符合实际生产要求。在急倾斜矿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中一般采用皮尔森Ⅲ型函数,由于该模型所需的计算参数较多且求取方法较为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采用改进的皮尔森Ⅲ型函数进行急倾斜矿层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改进后的皮尔森Ⅲ型函数与经典皮尔森Ⅲ型函数具有相同的性质,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且方便求解应用。根据某金矿地表移动观测资料,采用改进的皮尔森Ⅲ型函数为预计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预计了急倾斜金矿层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倾斜和曲率,分析了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的特点,为金矿建(构)筑物下安全开采提供了依据,为实现急倾斜矿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精确预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韩凯  王列平  陈南南  王瑞云 《地矿测绘》2013,29(2):18-19,23
为了研究倾斜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移动与变形规律,以淮南矿业集团潘一矿11-2煤层为例,采用全站仪观测法,对倾斜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与变形进行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研究,基本掌握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覆岩移动与变形规律,为倾斜煤层综采技术的应用和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中针对微山湖下开采湖底变形观测问题,对湖区水下开采设计了"水下观测点配合特制测竿观测方法",并进行湖底变形观测。由于该装置需要应用GPS-RTK技术,因此在矿区内进行静态GPS与动态GPS-RTK实验及GPS-RTK高程测量与四等水准测量实验,确定了基站与流动站之间距离与GPS-RTK平面及高程测量精度的关系模型。并应用该技术在山东某矿微山湖下开采工作面进行了湖底变形实际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数据较准确,精度高,解决了湖底变形观测与埋点问题。并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了变形曲线;求得了岩移参数;为静水下变形测量提供了一种新型可靠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全新的动态变形监测方法,GPS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克服了传统的动态变形监测方法精度、实时、同步无法保证的缺陷,且提高了精度和实时性。本文基于载波相位三差观测值,采用卡尔曼滤波的数据处理方法,详细推导了利用GPS观测值实现动态变形监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于检查施工质量、监测建筑物的安全,沉降观测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简要介绍了根据允许变形值、差异沉降量和水准观测等级3种设计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精度的方法,并给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对工程实践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孙德宁 《煤矿现代化》2024,(1):52-55+60
西北荒漠地区拥有大量高压电塔,然而煤层采动对这些塔基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确保采动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了概率积分法来预测高压线塔基地表移动变形,并对受采动影响的塔基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同时提出了改造加固技术的具体方案。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杆塔基础加固改造、杆塔的纠倾和杆塔平移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高压电线塔在井田采动作用下出现的倾斜、坍塌和变形等问题。这种改造措施不仅保证了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并避免了由输电线路坍塌引发的人身伤害,对于解决西北荒漠地区高压电塔受采动影响的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的成果不仅保障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还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实施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