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粕残油是油脂厂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入浸料质量、入浸水分、浸出温度等工艺参数,以及采取提高沥干效果和间歇式大喷淋法浸出等措施来达到降低浸出粕残油的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预榨菜籽饼膨化,整理入浸物料的性状,解决了进口油菜籽加工中许多问题。结果表明:预榨饼直接浸出的粕残油在1.3%~1.5%,湿粕含溶为25%~38%。通过膨化后浸出的粕残油降至0.6%~1.0%,湿粕含溶降至15%~20%。提高了出品率,降低了蒸汽消耗。  相似文献   

3.
如何降低浸出粕残油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浸出油厂生产过程中,浸出干粕残油每降低0.5%、则每吨可多出油5kg、而一个50t/d浸出车间每天要多出毛油250kg,每公斤按4元计价,则每天增收人民币1000元、一年按200天生产计算、可增加收入20万元,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这是在相同条件下的纯收入。所以,每家浸出油厂都想将残油降到最低限度,但如何降低呢?笔者从入浸前料坯质量和浸出器的操作两个方面作一介绍,以便广大浸出油厂工人和技术人员结合本厂情况作其验试。一、入浸前料坯质量入浸前料坯质量,不但影响残油率,而且  相似文献   

4.
浅谈棉籽膨化浸出及棉籽粕脱酚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云肖  王毓蓬 《中国油脂》2004,29(10):20-22
主要介绍了棉籽膨化浸出及棉籽粕脱酚生产工艺.棉籽膨化浸出包括棉籽预处理、挤压膨化和浸出3个工艺过程,通过此工艺生产棉籽油具有生产稳定性好、浸出油质量高、粕中残油少、溶耗低等特点,浸出后的棉籽粕再用甲醇萃取其中的棉酚,可以达到脱除棉酚的效果.棉籽粕脱酚后,使用价值得到提高,可作为饲料蛋白广泛应用于奶牛等养殖业中.  相似文献   

5.
赵军 《中国油脂》1998,23(4):21-22
从制坯质量,入浸水分,浸出温度,溶剂质量,操作问题等几方面论述了影响粕残油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齐玉堂 《中国油脂》1997,22(3):29-30
探讨了采用回榨工艺处理高水分菜籽的生产方法。通过试验,采用回榨工艺压榨高水分菜籽时,可使预榨饼的残油有效降低且预榨饼成形好,保证了入浸料的性质,浸出后粕中残油由2%~3%降到了1%左右。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浸出制油工业中,加工100t/d以上的厂占的比例还较少,大部分都是100t/d左右的厂,在目前国内豆粕价格下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临对手如林的竞争中,要想立足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出路就是花大力气,降低粕残油。因此,降低粕残油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对这些小厂就更有必要,因为产量低的厂,都比产量高的厂粕残油高,我厂就是100t/d生产以下的小厂,粕残油过高不但完不成各项经济指标,也直接体现了浸油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几年的生产,总结出降低粕残油的经验。1 用间歇式大喷淋浸出车间新鲜溶剂喷淋形式有连…  相似文献   

8.
菜籽浸出各阶段浸出油量、油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现行菜籽制油工艺,对经机械预榨菜籽饼(含油量17%左右)连续进行间歇式浸出。 测定各阶段浸出油量、油质。浸出13次,每次15分钟,粕饼残油率可达1.0%。前6次浸 出,可使粕饼残油率达到2.0%左右;后7次浸出,使粕饼残油率由约2.0%降至约 1.0%。可浸出油量的95%已在前6次浸出中提取出来;后7次浸出,仅提取出可浸出油 量5.0%。浸出油脂质量,愈在浸出后期愈差;表现为色泽加深,酸价升高,不皂化物含量 增多,因而毛油精炼回收率也愈往后愈低。浸出过程后半期,获得油量很少,油质愈来愈 差,增加后续精炼工序的工作量,如考虑能源(电力、蒸汽)与溶剂消耗、人工等成本因素, 现行的油脂浸出工艺,过多地着眼于降低粕饼残油率,浸出时间过长,是否经济合算,值得 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采用浸出法制油过程中,提高大豆出油率,降低粕中残油是鉴别浸出效果好坏的最重要标志.多年以来,我们始终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多次研究和生产实践,(包括对生产工艺改进、调整,主要设备挖潜、改造),力争达到降低粕中残油目的.一九八二年通过技术改造,对大豆预处理车间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主车间浸出器更新改造,降低粕中残油.一九八三年以来形势越来越好.粕中残油降低幅度较大,达到粕中残油0.64%.  相似文献   

10.
分析影响平转浸出器粕残油的几个主要因素,介绍了在生产实际中改进平转浸出器结构, 调整工艺参数以降低粕残油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植物油罐测量方法中的人工检尺法、质量流量计和雷达液位仪的测量原理进行了介绍,并根据生产实际对人工检尺法、雷达液位仪和质量流量计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质量流量计和雷达液位仪具有较好的测量效果,可用于植物油罐油脂的计量.  相似文献   

12.
花生油中掺杂棉籽油、大豆油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以掺入这两种油的花生油为样品,通过伯利哀试验和气润色谱法测定不同掺入量的混浊温度和脂肪酸组成,从而对花生油的掺杂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3.
大豆油中掺伪棕榈油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72份纯品大豆油和70份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进行了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油和棕榈油中亚油酸(C18:2)平均值分别为55.6%和10.7%;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C18:3)含量最稳定,平均值分别为86.0%和52.0%;C18:1+C18:2值较稳定,平均值分别为77.7%和51.7%.对10份掺伪模拟样品进行了测定,其定量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利用这3项指标可对大豆油中掺伪棕榈油的含量进行多元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油茶籽油、油橄榄油、核桃油、香榧油中的主要功能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基于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木本油脂中脂肪酸组分、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油脂中各种功能成分组成和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种木本油脂中总不饱和脂肪酸(USFA)和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分别在83.1~91.4%和8.6~16.9%之间,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差别较大,油茶籽油和油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核桃油和香榧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油脂,达到398.9 mg/100 g;香榧油中β-谷甾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油脂,达到328.7 mg/100 g,维生素E在不同木本油脂中存在形式和含量差异较大,总维生素E含量在24.9~129.8 mg/100 g之间。结论从主要功能成分组成来看,油橄榄油和油茶籽油比较接近;核桃油与香榧油中各种功能成分含量相近,通过对4种油脂功能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开发和推广我国木本油料资源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soya bean (Glycine max Merr.) seed oil from crops treated post-emergent with 3-[p-p′-chlorophenoxyphenyl]-1, 1-dimethylurea (chloroxuron) or 3-(3,4-dichlorophenyl)-1-methoxy-1-methylurea (linuron) in phytobland oil was measured by 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Variations 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were found to be random and not the result of herbicid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6.
大蒜精油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过氧化值(P0V)为指标研究了大蒜精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对花生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添加了大蒜精油的花生油应尽量贮存于低温条件下;Vc、柠檬酸、酒石酸对大蒜精油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大蒜精油与合成抗氧化剂混合使用时,其抗氧化能力均好于只添加单一抗氧化剂的效果;使用0.2%大蒜精油和0.04%大蒜精油+0.005%PG为花生油的抗氧化剂时,可使花生油在20℃下的货架寿命由4.2个月延长至24.3个月和14.1个月.  相似文献   

17.
利用GC-MS分析60%与40%,70%与30%、80%与20%三种不同配比胡麻油和菜籽油混合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三个不同配比胡麻油和菜籽油混合油脂肪酸组成不同,其亚麻酸含量随着菜籽油添加比例减少而增加,分别为34.33%、39.51%和41.75%;芥酸含量随着菜籽油添加比例增加而增加。说明菜籽油添加会影响胡麻油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8.
茶油与橄榄油营养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详细地介绍了茶油和橄榄油的理化特性以及营养价值.茶油和橄榄油是以营养、保健、天然闻名于世界的两种植物油脂,其理化特性指标相似,脂肪酸组成也极为相近.  相似文献   

19.
PCR-CE-SSCP applied to detect cheap oil blended in olive o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live oil adulteration with other cheap oil species has long been upsetting the industry, consumer, and authority around the world. In this article, we first reported the application of PCR-CE-SSCP method to detect other oil species in olive oil. The method was proved to be fast, accurate, reproducible, and interpretation easy. SSCP profiles of 7 oil species were all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amplicon peak which differentiate olive and the other plants distinctly. The method detection limit was less than 10% of other plant DNA blended with olive DNA. The practical limit for oil was 30–50% refined soybean oil in olive oil.  相似文献   

20.
花生油与橄榄油营养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姚云游 《中国油脂》2005,30(4):66-68
花生、花生油中不仅富含油酸、亚油酸,而且白藜芦醇、β-谷固醇、辅酶Q、Mg2 、Zn2 、VE等含量也很丰富.这些营养成分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花生油与橄榄油的理化特性指标相似,两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相近.花生油中SFA、MUFA和PUFA之比值,比橄榄油更接近1:1:1国际公认的膳食脂肪酸供能标准.花生油是中国人自己的非常经济的"橄榄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