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国内软土地区近年来在深基坑的施工实践研究成果中,可以认识到:在深基坑开挖及支撑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支护墙体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与周围墙体和土体位移有一定的相关性。这里反映出基坑开挖中时空效应的规律性。运用时空效应规律,能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土体位移的潜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是一条安全而经济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是岩土工程领域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以宁波某深基坑工程为例,针对工程难点,从坑壁土体变形控制、坑底隆起控制和土方运输3方面进行施工方法研究,并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施工方法对基坑周边土体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及基坑底板的隆起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基坑施工未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上海虹源盛世国际文化城超大深基坑开挖扰动位移的时效特性,通过建立适用于基坑复杂结构体系的3D FEM模型和符合工程区域软土流变特性的地层蠕变模型,采用基于开挖卸载过程3D有限元方法与时间增量蠕变位移计算方法相结合,有效解决流变软土地层基坑开挖卸载位移与蠕变位移相互耦合条件下工程扰动区域土体长时位移计算问题。预测计算方法在依托工程中成功应用,为土体长时位移、长时稳定性预测以及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
北京某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与成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北京某深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案,并对主要监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时空效应显著,基坑开挖初期围护结构及地表会发生向上的位移,基坑深层土体开挖会引起较大的桩体位移和土体沉降,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深层土体开挖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及时架设支撑及浇注混凝土底板,减小土体侧向位移及地表沉降,由于基坑施工周期较长,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王政富  鞠泳 《山西建筑》2003,29(11):32-33
阐述了时空效应规律在软土深基坑工程中的运用情况,实践证明,运用时空效应规律,能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土体位移的潜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上海某变电站深基坑工程位于滨江软土地区,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基坑开挖施工期间进行了全面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坑外承压水水位、围护结构侧移、围护结构外侧土体侧移、围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立柱回弹以及支撑轴力。监测数据表明:采用早强混凝土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大而增大,最大侧移深度随开挖深度增大而下移,均处于开挖面的附近;围护结构外侧土体的侧向变形发展规律与围护结构基本一致,且外侧土体的侧移均小于其对应围护结构的侧移;而底板的整体浇筑和地下结构施工对基坑变形有很好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以SMW工法桩为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超大深基坑工程,由于饱和软黏土的时间效应,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等变形较大.基于工程案例,分析了围护墙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立柱隆起沉降和支撑轴力等分布和变化规律,探讨软土超大深基坑的时空效应,总结了土方开挖分块施工、混凝土垫层和底板结构等在饱和软土超大深基坑工程变形和基坑稳定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下工程与深基坑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当前国内外软土地下工程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概括和评述,重点探讨深基坑和盾构隧道两种典型地下工程涉及的关键土工问题。其一是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软土基坑工程的分析方法与新技术,包括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分析、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分析、渗流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深基坑工程中的冗余度问题、软土基坑工程的新技术;其二是软土隧道工程的稳定与变形问题,包括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渗流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与长期沉降、隧道地震响应分析与动力模型试验;最后是软土地下工程施工的环境土工效应,包括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变形、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变形、地下工程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海某变电站深基坑工程位于滨江软土地区,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基坑开挖施工期间进行了全面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坑外承压水水位、围护结构侧移、围护结构外侧土体侧移、围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立柱回弹以及支撑轴力。监测数据表明:采用早强混凝土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大而增大,最大侧移深度随开挖深度增大而下移,均处于开挖面的附近;围护结构外侧土体的侧向变形发展规律与围护结构基本一致,且外侧土体的侧移均小于其对应围护结构的侧移;而底板的整体浇筑和地下结构施工对基坑变形有很好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克文  崔力  林伟  张洪宽 《矿产勘查》2018,9(5):1049-1054
软土地区深大基坑开挖对周围土体及构筑物的位移有重要影响。以昆明市某软土区圆形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分析基坑支护结构、周围土体和动荷载作用下构筑物的位移监测数据,系统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位移变化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地表土体位移随着与基坑的横向距离不断增加而减小且基坑开挖对地表土体沉降量的影响范围大于对水平位移的影响范围;当有动荷载作用于软土区基坑周围构筑物时,基坑开挖对构筑物的位移有相对较大的影响;在基坑周围一定范围内,同一点处的水平位移和沉降量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基坑周围土体水平位移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并逐渐趋于0。研究成果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软土因其高含水量、高压缩性而工程性能差,给软土地区的基坑开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某软土基坑开挖的监测实例,探讨了软土基坑开挖的全过程系统监测,及时反馈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变形情况,实现信息化施工,以保证基坑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某工程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工程典型的软土地基深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难点,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分步、分区、分层"措施方法,并详细阐述挖土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同时指出了软土地基条件下深基坑开挖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和要求,确保了该工程按预定计划顺利完成土方开挖,为后续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任珊君 《城市建筑》2013,(6):137-138
近年来软土深基坑开挖施工环境更加复杂,施工场地更加狭小,很容易出现塌方突涌安全事故。本文以商住楼A工程软土深基坑开挖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出发解决如何做好深基坑开挖支护工作,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郑鑫 《中国市政工程》2013,(3):81-83,119,120
青草沙5号沟泵站工程是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中的1个子项,开挖深度为21.2 m,采用扩底钻孔灌注桩对泵站基坑底下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介绍了扩底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全过程及施工注意事项。工程选用特别设计的MRS800型钻头,优化工艺,运用新材料玻璃钢夹砂管,控制了扩底、成孔的质量。优良的桩基质量为后续超大深基坑开挖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上海软土地基使用扩底钻孔灌注桩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鲁俊平  王浩 《山西建筑》2007,33(26):167-169
探讨了沉桩施工对孔压及土体强度的影响,并对沉桩施工对后续基坑开挖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减小对基坑开挖影响的措施,以做到基坑工程的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6.
结合地勘报告对光电研发基地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了工程的特点和难点,经过对多种基坑支护方案进行比较,合理选用了对浅埋软土边坡采用风化砂和石渣换填结合锚杆、土钉支护体系进行基坑边坡处理的施工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设计,给出了具体的施工工艺。通过工后监测,该施工技术对处理软土基坑的边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某大剧院深基坑工程,提出了采用复合土钉 排桩圆环内支撑的复合型支护形式,阐述了软土地区为施工便利采用挖土平台的做法,总结了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8.
结合福建省软土地区福州红霞新城地下2层基坑钢构支护施工,对气候条件、坑边堆载、土质状况、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等影响钢构支护基坑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基坑暴露少,形成支撑早"的变形动态控制措施,根据基坑监测数据合理安排确定施工措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施工及邻近建筑物安全.监测结果说明,土方开挖及支撑形成阶段基坑变形量约占总变形量的75%,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内撑钢构支护基坑施工关键是处理好挖与撑、填与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灿峰  李鹏 《施工技术》2012,41(7):41-43
结合某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情况,介绍了圆环内支撑结合SMW工法基坑支护的特点.通过圆环内支撑结合SMW工法在复杂环境下不规则软土深基坑中的应用,以实际施工效果和监测情况证明了该应用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取圆环内支撑结合SMW工法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安全可行,技术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松散软土场地采用静压管桩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施工技术》2005,34(1):51-53
沙湾水厂二期工程原场地为软土 ,经填风化土后 ,进行静压管桩的施工。基坑开挖后发现清水池部分管桩严重倾斜 ,经检测同时存在桩身缺陷。经过分析 ,总结了松散软土场地采用静压管桩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