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登年 《餐饮世界》2018,(12):64-65
粗略统计,《西游记》中诗词达560余首,除描景、写人、叙意、礼佛、传经外,还有相当篇幅颂唱神餐仙食、天厨御膳,咏叹天上珍馐、人间美味。饮食是一切文化之根,诗词文化的隽秀厚重,西游文化的美食经典,集中体现中国饮食文化民族特征的筵席在《西游记》诗词中呈现得淋漓尽致。明代人写唐朝事,隋唐五代的背景,两宋元明的印迹,历朝历代的细煮慢炖,烹制人类文明的灿烂辉煌,穿越千年的历史沉淀,孕育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
《美食》2017,(8)
<正>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运用诗词歌赋来叙述故事情节、传情达意是一种最常见的表现手法。粗略统计,《西游记》中诗词达560余首,除描景、写人、叙意、礼佛、传经外,还有相当篇幅颂唱神餐仙食、天厨御膳,咏叹天上珍馐、人间美味。诗词文化的隽秀厚重,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交融互动,相得益彰!《西游记》中以整首诗词记叙宴席全景全貌的有许多处,较知名的有:众猴举王宴(第一回)、蟠桃神仙会(第五回)、诗词对吟宴(第九回)、  相似文献   

3.
西游伏魔录     
《西游记》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用《西游记》改编的游戏当然也非常受到玩家的喜欢。但目前这些改编自《西游记》的游戏,大多没有跟据其原著进行修改,而是将一些其他的情节加在其  相似文献   

4.
"天上的斑鸠,地下的竹(?)。"这是人们对野味佳肴的赞誉。斑鸠是汉阴和陕南人常吃的一种野禽野味。肉嫩鲜香,是著名的野味,有"空中人参"之称。 斑鸠,古称班隹(音锥)、锦鸠、鹁鸠、祝鸠诸名。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名说:"鸠也,鹁也,其声也。  相似文献   

5.
“吃”茶     
《水浒》《金瓶梅》《西游记》里,把喝茶写作“吃茶”,并非笔误,而是真吃。王婆和西门庆制造中国史上最著名奸情案,之后请潘金莲来,为了哄住她,就先“浓浓地点道茶,撒上些出白松子、胡桃肉”。  相似文献   

6.
蒜烧马鞍鳝     
《中外食品工业》2011,(11):25-25
特色: 徽人喜食各种时鲜野味,鳝鱼也是餐桌常客,这道蒜烧马鞍鳝鲜味浓郁,口感十足,是道下饭的好菜!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是我国经典的文学著作之一,以其特有的故事情节获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书中主要讲述了师徒四人在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一书有很强的故事色彩,内容之间十分连贯,小说的结构性也十分清晰.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文学作品《西游记》的叙事艺术进行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8.
书柜里存放的《烹调知识》,是平时的“精神食粮”,无论过去的,还是新订的,总是常拿来翻翻。大概由于职业关系,偏爱水产方面的文稿,无独有偶,我国著名的美食家田玉堂先生,写了一篇“野味珍馐话甲鱼”(刊《烹调知识》1996年第一期),文中写道:我国出产的甲鱼,古时叫鼋,学名叫中华鳖……”。  相似文献   

9.
恋爱与烹调     
狄青 《烹调知识》2014,(8):66-66
正清人袁枚说:"相女配夫。《记》曰:疑人必于其伦。烹调之法,何以异焉?"随园主人拿恋爱与烹调相比,可谓妙哉。恋爱需要搭配,烹调也在于搭配。说起来,吃,真的很重要,吃不到一块儿去的人,恐怕也很难成为夫妻。记得我小时候,一对男女确定关系的标志之一,便是搭伙做饭。一起上街买菜,拿两个人的肉票买回肉和大白菜一起炖,烩成满满一锅,之后你夹给我,我夹给你,俨然一对儿小两口了。猪肉烩白菜也是大众最爱,很像当年的爱情,荤素搭配,好吃不贵。发现一个现象:但凡文学史上把吃写得妙不可言的作家,普遍也是写爱情的高手。陆文夫当年一部中篇小说《美食家》把吃和吃客都写绝了,而他的成名作《小巷深处》则被誉为中国爱情小说的经典。我至今还记得莫泊桑小说《羊脂球》中的一段描写:"已被饥饿裹了一层纱的眼睛,忽然看见了一些冻了的油脂透在那种和其他肉末相混的棕色野味中间,像是许多雪白的溪涧,凝固的溪涧。"这才是大作家的笔力。莫泊桑不光写吃写得好,写恋爱中的男女同样是强项。或许就像袁枚所说,爱情也好,美食也罢,都讲究一个"配搭"。八戒之所以比孙悟空受到更多女性青睐,就在于他俩一个爱吃爱喝爱臭美,另一个却不食人间烟火,前者让人很亲切,后者却只可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0.
刘湘松 《茶苑》2004,(2):39-39
我与潘燕九先生神交久矣。《农业考古》1998年第四期登载了寇丹《武夷仙茶道掌门人潘燕九先生访谈录》以及潘先生的《纪茶之吟》、《武夷真君仙茶道秘笈》,从中了解到潘先生1988年就开始在大陆推广仙茶道,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传道者。于是,我对潘先生倡导的仙茶道产生浓厚兴趣,由衷敬佩这位积极传播茶文化的长者。  相似文献   

11.
以达川、巴中地区为主的大巴山,山大林多,野味烹饪原料特别丰富。经巴山历代烹饪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创制出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野味佳肴。前不久,笔者与巴山名师龙成国探讨地方特色菜肴时,经龙老师口述,笔者查阅有关书籍,整理如下几道野味名菜肴,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学名著是历史积淀的遗产,也是创意设计的源泉。《西游记》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作品在塑造唐僧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时,服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文献的考证发现,在现有的文创产品之中,以唐僧师徒四人的整体形态为创作依据的系列化产品较多,而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较少。利用形态推演的设计方法,将唐僧师徒四人的服饰进行简化并运用的首饰作品,目前国内外市场上较为少见。笔者阐述了《西游记》中人物的服饰形态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根据唐僧师徒四人的服饰形态及性格特征进行首饰设计,其中所运用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不仅适用于以《西游记》为题材的首饰设计,也适用于其他的文创首饰,为日后创作出更多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创作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的影视事业的高速发展,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和原创的剧本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影视拍摄的需求,因此影视翻拍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影视翻拍虽然可以为影视剧不断增添人民喜闻乐见的各种元素,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本文将以《西游记》为例,分析对于《西游记》的旧剧新拍的现状、优势以及问题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余颖怡 《美食研究》2023,(2):1-6+14
《全宋诗》中有大量关于野味肴馔的诗歌。野味在宋代诗人笔下乃是其仕宦生活的曲折反映,酬唱赠答的往来媒介,思乡怀人的情感寄托,体现人生旨趣的有效载体。宋代诗人注重野味食材的选择、饮食意趣的追求、饮食环境的设计,诗中的宴乐歌舞、龙涎之香、花竹之境、纤手之柔均是诗人饮食美学的呈现,但诗人并不着力于野味饮食的描写和渲染,而是以己度物,以同理心感悟动物之苦;以食悟理,深知厚味有腊毒、美恶亦相依之理。他们以食养德,食用假制野味和素食,在饮食中探寻宋明理学所倡导的孔颜之乐。  相似文献   

15.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这是唐代著铝大诗人一诗仙李白写的一首《嵩山采菖蒲》诗。  相似文献   

16.
“王母娘娘开蟠桃会——聚精会神”来源于《西游记》,说的是王母娘娘每逢幡桃成熟时,都要举行蟠桃盛会,邀各路精怪和神仙为她祝寿.其实神话中的蟠桃也是人间佳果.  相似文献   

17.
食豆记     
杰克的爸爸去世了,妈妈也生病了。妈妈让他把家里唯一的牛卖掉,可是杰克却用它换来了一袋仙豆。仙豆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杰克沿树干攀爬来到巨人家,得到了巨大财富。《杰克和仙豆》里一粒豆可以让一家人重拾幸福,而现实中一粒蚕豆也在不经意间滋养了生命,丰富了人生。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很喜欢看《西游记》,也常常被里面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每一次斩妖除魔,每一次化险为夷,处处都牵动着我的心。里面的人物也塑造得活灵活现:孙悟空的金刚铁骨,唐僧的慈悲为怀,猪八戒的大大咧咧,沙和尚的忠厚老实,无一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除了有动人的情节之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孙悟空的行为代表着劳动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的反抗;玉皇大帝代表着封建统治者;唐僧则是封建礼教的化身……  相似文献   

19.
动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对《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场景设计中色彩进行研究,希望我国在未来制作出更多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动画影片,使我国动画之路走向辉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部动画电影蕴含着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和文化,人们通过制作一些娱乐的电视剧、电影来迎合大众的审美,加上欧美、日本、韩国的动画大规模的流入到我国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观众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剪纸动画,而开始追求多样化的动画作品。但是无论中国动画的形式多么多样化,中国的动画作品都离不开中国的传统元素。本文对中国动画作品近年来新出的三维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从色彩、情感、场景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红楼梦》里到底有多少道菜谱?你得请教红学研究专家或者专业厨师了。因为自己好吃鸡,我只记得《红楼梦》中的几道鸡菜,并试着做了几回。尽管我都是按原著的方子套的,但做出来的菜总没有《红楼梦》中描写的那样好吃。现把方子拿出来,大家节日里不妨一试,说不定能给家人做出一道无与伦比、脍炙人口的好菜,让家人一饱口福呢。先说"茄鲞"吧,这是《红楼梦》中写得最为详实的一道菜,让刘姥姥吃过后怎么也不相信这是茄子:"别哄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