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水生态文明的概念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2.
通辽市是个水资源紧缺的城市,如何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促进农业、工业、居民生活节约用水和提高中水回用利用率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根本性措施。通过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公民生产生活的全过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正>1水生态文明的涵义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2新乡市水资源概况河南省新乡市北依太行,南邻黄河,总面积8629km2,全市分属海河和黄河两大流域,海河流域4075 km2,黄河流域4094 km2,境内还有卫河、共产主义渠和天然文岩渠等。新乡市是一个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本  相似文献   

4.
陈令建 《江苏水利》2014,(1):39-40,43
摘要: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贾汪若想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简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针对贾汪实际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贾汪若想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简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针对贾汪实际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水的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节水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1993年联合国第47届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组织者想借此唤醒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发展节水工业,节水农业,建立节水社会势在必行.实施“科教兴水”战略,最终实现人与水资源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广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治水哲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水利工作的要求。水是稀缺资源、战略资源,一个地区、一个流域客观上存在着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对水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必然损害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要建立节水型社会,必须树立人与水和谐相处的观念,把节水作为一种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节水型社会建设并…  相似文献   

8.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及人类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倡导人水和谐共处的文化伦理形态。水利风景区建设是水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文章介绍了陕西省米脂高西沟水利风景区的现状,分析了其资源优势与特色,并针对景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水生态文明的视角提出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的发展,水资源不仅仅是支撑农业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维系工业发展的血脉。经济发展导致城市不断扩张,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并由此产生了各种水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辽阳市的水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境外引调水、节水、非常规水源利用和加强水环境保护等措施,从而有效提高了辽阳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登瀛  刘予伟 《水文水资源》2007,28(4):10-11,25
首先阐述了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生命首先在水中产生,水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其次,水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不仅是农业也是工业和第三产业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再其次,水资源状况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兴起、延续和衰落;最后,水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水土流失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超越,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生产建设活动必然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恶化生态、制约经济发展。水土流失补偿制度是生态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从雷州半岛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相关问题;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工业体系,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农业体系,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建立水权制度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对实现半岛内水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调查2007年、2012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量和进出口贸易等数据,核算区域水足迹总量构成及变化,分析区域水足迹供需结构演变,评价区域水资源压力和用水效率.结果 表明,水生态文明建设后,长江经济带水足迹增速下降明显,水足迹总量...  相似文献   

14.
朱彩琳  董增川 《人民长江》2018,49(16):47-52
以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受水区——陕西省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域,引入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对调水前后关中地区的用水结构及水资源的空间匹配情况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调水后,水资源量与各要素的基尼系数均有所下降,说明调水工程可以改善水资源与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匹配程度,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等要素间的协调发展;(2)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的基尼系数均有所下降,农业用水的基尼系数有所上升。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调水工程可以改善工业、生活、生态用水空间分布的均衡性,而使农业用水空间分布更为集中,有利于促进关中地区整体生态文明的建设,推动关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农业用水集约化,对优化关中地区的产业格局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阳市东大岗地区为重度资源型缺水地区,出现了工程性缺水、水土流失、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并形成降落漏斗、地裂缝、水质变坏、水资源管理滞后等问题。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一是大力发展蓄水工程,二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技术、耕作技术,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以供定用的水资源供需关系。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到2010年,平水年可利用水量为49387×104m3,在满足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情况下,其余水量可灌溉土地面积8.48×104hm2,仍缺水15783×104m3;这必须从区外调水来解决。若采取节水措施,即使农业灌溉定额维持在1998年的标准,在2010年可节约农业用水7367×104m3,又可灌溉农田2.98×104hm2,使农业灌溉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86%。  相似文献   

16.
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确保“生产发展”的基础,是确保“生活宽裕”与“文明进步”的前提,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内容,是“管理民主”的有益探索。夯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基础,创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制.对四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01—2012年郑州市水资源变化情况、社会用水变化情况以及废污水排放与河流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郑州市降水量平水年占41.67%,地表水资源量偏枯和枯水年份占83%,地下水资源量低于多年平均值的年份占5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低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25%。2社会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明显增加;呈稳步上升趋势,农业用水量明显减少,呈明显下降趋势。社会用水由以农业用水为主导向以工业用水为主导转变,用水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3废污水排放量呈明显增加趋势,主要河流水污染严重,基本达不到水资源功能区要求。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1水资源短缺矛盾尖锐,要开源补水;2废污水处理落后,要治污清源;3地下水开采量大,要减采补水。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资源常规配置中供需分离、配置与调度结合不紧密,难以支撑流域水资源严格管理的问题,提出流域水资源供需双侧调控模型。在需水侧,通过建立供水量和效益函数关系,并考虑水土资源等约束条件,构建农业种植结构与灌溉制度优化模型;在供水侧,采用模拟与优化、配置与调度相结合的两阶段建模路径,构建多水源配置与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通过来源于需水侧模型的"需水过程"与来源于供水侧模型的"可供水过程"的分解与耦合,实现供需双侧的联合调控,综合集成构建流域水资源供需双侧调控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南四湖流域,提出了南四湖上级湖、下级湖等大型湖库工程的优化调度图与不同年型下农业种植结构和水资源配置方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供需双侧协调优化,南四湖流域供需缺口缩小,农业种植效益增加,枯水年水分生产效益提高了0.70元/m3、平水年水分生产效益提高了0.63元/m3;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稳定在95%,生态和农业供水保证率明显提升,分别由53%提高到71%、由67%提高到75%。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1-2012年邢台市用水量资料,分析邢台市用水结构变化及演变趋势,总用水量相对稳定并呈递减趋势。农业用水比例较大,占总用水量的76.4%,由于开展农业节水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使农业用水量呈下降趋势。工业用水相对稳定,工业开展节水和水资源重复利用,在用水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工业增加值大幅度增长。生活用水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水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用水是从2002年开始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质量意识的加强,环境用水呈增加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不同行业用水量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农业用水逐渐减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逐渐增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用水结构变化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成因,认为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水体污染的最大问题。为了改善水体环境,从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的含义和内容出发,提出以"种—养—加—生"循环一体化的产业链技术体系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环境质量,即以源头无害化、过程资源化、末端生态化和控制规模化为原则,进行控制农田养分流失的生态种植、低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养殖、无公害的生态饲料生产、以发酵垫料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腐殖酸肥料加工和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等。这些技术的联控应用,能强化养分、食物链的循环延伸,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零排放控制,改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