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稠油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等特点给地面集输与处理带来挑战。介绍了国内外稠油集输工艺现状,当前热点的稠油集输工艺,以及中国石化塔河油田稠油集输处理工艺现状。目前,塔河油田稠油集输处理工艺为"混、输、掺"集中掺稀释剂模式;实现超稠油密闭集输;系统应用橇装化设备。针对塔河油田当前面临的稠油更"稠",稀油资源越来越缺乏,地面系统适应性降低,腐蚀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通过研究,认为塔河油田需要加强超稠油藏开发地面关键技术攻关;超稠油乳化降黏和低黏液环输送工艺研究;高效超稠原油脱水技术的研究;高H2S、高CO2、高地层水矿化度、低p H值腐蚀环境地面防腐技术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超稠油SAGD高温开采方式的推广,伴生气含硫化氢量严重超标、SAGD产出液温度高无法脱水等问题都对地面集输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超稠油高效、安全和稳定地输送,开展了曙一区超稠油集输综合提效工程,包括超稠油密闭集输后集中脱硫、脱硫后进一步净化分离回注和SAGD产出液余热利用三大工艺项目,预计年经济效益可达4 950万元以上,同时也可消除硫化氢对油区的安全危害。  相似文献   

3.
辽河油田超稠油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超稠油的基本物性 辽河油田超稠油主要储藏在地下千米的馆陶油层和兴隆台油层内。由于超稠油所处的开采层位不同,其超稠油物性也有所差异。超稠油的物性体现了“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重度高、粘度高、沥青及胶质含量高、含蜡量低。这在国内各油田的原油开采与集输工艺中实属罕见,给原油开采、地面集输及原油处理带来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超稠油的集输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塔河油田西北部超稠油区块开始大规模地投入开发和建设.该区块全部采用掺稀油降黏采油工艺.因稀油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以及高品位原油低价格等问题,亟须开展塔河油田西北部超稠油集输处理工艺技术研究工作.根据该区原油物性、黏温特性及降黏试验,结合油田现状,推荐三种集输降黏工艺:水溶性化学降黏集输工艺、掺稀油与水溶性化学降黏相结合的混合降黏集输工艺及掺轻油降黏集输工艺.超稠油脱水在开发初期采用两段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开发后期随着含水上升,可采用预脱水分离器首先对高含水产出液进行预脱水,再采用热化学沉降脱水的脱水工艺.  相似文献   

5.
超低渗透油田全密闭集输工艺研究与应用在已有工艺流程基础上,通过研发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利用先进的自控技术,优化简化地面流程,在油田集输领域实现井口—增压点—接转站(脱水站)—联合站的全密闭输送及井组—联合站一级布站工艺,形成了一套适合超低渗透油田集输站场的全密闭输送工艺模式,降低了地面建设投资,实现了油气全密闭集输,伴生气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超稠油由于其黏度高,开采技术难度大,一直难以实现经济开采。新疆油田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多项优化、简化地面集输工艺的配套技术,运用了多通阀选井工艺、短半径注汽方式、称重式计量技术、计量接转注汽一体化建站模式等,使工人劳动强度有所降低,地面建设工程量和管理点减少,与常规计量站建设相比,节约投资约25%,稠油地面集输工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单家寺油田单6东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和渗流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亚临界湿蒸汽发生器。通过超稠油油层保护、化学物理方法辅助蒸汽吞吐、高饱和预充填复合防砂、注汽—采油—井筒电加热一体化举升、动态监测和地面集输六项配套工艺的研究及应用,实现了开采超稠油油藏的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8.
东辛油田辛73、辛100为高矿化度、特超稠油断块油藏,电加热或电加热加地面掺水输送开采效果不理想。针对现场情况,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稠油井筒掺活性剂水溶液的井筒化学降粘工艺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解决稠油井筒举升的难题,同时可解决地面输送困难的问题,且开采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新疆风城油田稠油资源丰富,稠油种类涵盖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开发方式有蒸汽吞吐、汽驱、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火驱开采工艺等.目前,风城地区稠油主要采用蒸汽吞吐的方法进行热采,同时,开展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先导试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针对不同开发方式,新疆风城油田开展了稠油集输及处理地面配套工程技术研究,形成了具有新疆油田特色的稠油地面技术.对风城油田稠油吞吐开发集输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了论述,总结了风城油田在稠油SAGD开发集输及处理配套地面工艺技术中取得的经验,并对风城油田稠油开发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东辛油田辛 73、辛 10 0为高矿化度、特超稠油断块油藏 ,电加热或电加热加地面掺水输送开采效果不理想。针对现场情况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稠油井筒掺活性剂水溶液的井筒化学降粘工艺试验 ,应用结果表明 ,该技术不仅可解决稠油井筒举升的难题 ,同时可解决地面输送困难的问题 ,且开采成本低。  相似文献   

11.
贺松 《石化技术》2021,(2):70-71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集输处理能不断提升,目前部分集输站的管理与生产操作已经无法满足油田高质量发展要求,集输站是整个油田在生产过程时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极大地制约了劳动生产力和油气集输过程的安全。本文集中论述在合理的条件下集输站中采用自动化技术,对整个集输过程的信息化监控和各生产环节工艺参数自动化的控制,最终达到油气集输的安全生产及劳动力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油气集输过程产量R/S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实际油气集输过程中一定时间区间内平均产量基本稳定,但瞬时产量在小尺度范围内尚有波动的情形,利用分形理论和时间序列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分形无标度区间的集输过程产量时间跨度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辽河油田3个采油小站的产量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集输过程产量时间序列变化在无标度区间内具有分形特征,无标度区间在1~10 000 s范围内,以天为标度间距过大,依本研究计算结果分形特征会消失.各小站集输过程产量时间序列Hurst指数均小于0.5,说明油气集输过程产量变化具有反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重标度极差分析(即R/S分析)模型分析油气集输过程产量时间跨度变化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滚动开发油田的原油生产特点,探索出了适合该油田开发的油气集输工艺,并在濮城油田濮四集中处理站加以实施。通过简化工艺流程,优化分离器、加热炉的内部结构,采用端点加药、磁处理原油脱水器,选用高效节能的离心油泵等措施,使油气集输工艺系统运行平稳、可靠,满足了生产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高压环境双水平井SAGD三维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原始地层压力较高且难于在短期内降压的特稠油油藏,为了研究双水平井SAGD在高压环境下的开发效果,利用高温、高压三维物理模拟系统进行了SAGD物理模拟实验,并分析了在原始地层压力较高的特稠油油藏中进行SAGD生产的各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低压环境下的SAGD生产过程相比,在高压环境下蒸汽腔发育过程虽然也分为3个阶段,但是蒸汽腔体积小,横向扩展范围有限;生产过程中没有出现稳产阶段,产油速率和油汽比在达到最大值以后迅速降低,大量原油在高含水和低油汽比阶段被产出;生产过程中热损失速率先缓慢、后迅速增加,最后保持稳定,与蒸汽腔发育的3个阶段相对应。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在高压环境下进行SAGD生产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开发效果,低压环境下SAGD开发的采收率远高于高压环境下SAGD的采收率。因此,高压环境下实施SAGD不能有效释放蒸汽潜热从而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在能降低油藏压力的条件下,应首先利用适当工艺措施降低油藏平均压力,再实施SAGD开发。  相似文献   

15.
在油田的采油、集输等过程中,传统技术使用燃烧煤、油、天然气和电加热方法来实现原油加热,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原油集输太阳能加热计算机控制节能系统,为油田的采油、集输开辟了节能新途径。该系统不仅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而且节能效果显著,实际节气率超过40%。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化学组成和夹杂物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某采油厂油气集输管道的失效机理,从而为集输系统腐蚀的有效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姬塬油田是长庆油田多油层复合滚动开发的主要油区,针对地层水不配伍、两种不同层系的油品混合后使输油管道结垢严重的情况,在大型联合站内采用分层集输、分层处理、采出水分层回注的工艺;对多层系开发、结垢量较小的分散区块,采用合层集输防垢防堵工艺。总结了防止多层系原油混合后结垢所采用的工艺流程、技术和设备,优化了地面集输工艺流程,降低了地面建设投资和生产运行费用,提高了油田地面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页岩气开采普遍采用了体积压裂技术,单井水平井压裂液用量介于4×104~5×104 m3、支撑剂(石英砂和陶粒)用量介于2.5×103~3.0×103 t,在压裂施工结束后的页岩气排采和生产过程中,压裂返排液对地面排采流程和地面集输系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腐蚀,有可能致使设备和管线穿孔失效,进而影响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提高页岩气集输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基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腐蚀控制技术支撑平台,借助于腐蚀环境和生产工况分析、材料失效评价及优选、杀菌缓蚀剂应用和生产工艺参数控制优化等方法和手段,开展了川南页岩气集输系统腐蚀行为和控制措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南页岩气集输系统主要表现为冲刷腐蚀和电化学腐蚀;②冲刷腐蚀主要集中在页岩气站内工艺流程,体现在砂粒对弯头、三通、阀门等部位持续的机械磨损;③电化学腐蚀主要集中在页岩气站外集气管线,体现在积液环境中二氧化碳与硫酸盐还原菌的共同腐蚀作用;④采用提高除砂效率、优化流程设计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冲刷腐蚀;⑤加注杀菌缓蚀剂并配套生产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电化学腐蚀;⑥页岩气集输系统腐蚀评价与控制工作应从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结论认为,所形成的集材料优选、设备结构优化、腐蚀介质处理和运行工艺参数优化控制等为一体的页岩气集输系统整体腐蚀控制技术,有效地减缓了川南页岩气集输系统的腐蚀失效、提升了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现有计量技术的分析研究,研发了适合于螺杆泵、无杆泵采油方式的油井产液量、产油量及含水率测量技术,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液量含水自动计量撬。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表明,该计量撬运行可靠,测量结果准确度高,产液量和产油量测量结果误差在±10%以内,含水测量结果误差在±5%以内,满足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的要求。液量含水自动计量撬的研究应用能简化油田集输工艺,减少地面建设费用,解决了针对螺杆泵、无杆泵等采油方式无有效单井在线计量方法的难题,填补了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20.
刘静  曲虎  卜明哲  赵向苗  李宏伟  张小玲  任秉鹏 《焊管》2023,46(1):31-36,41
为了解决部分油井无法单管输送的问题,采用PIPESIM模拟软件对不同含水率、不同集输半径和不同产液量油井的集输管线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结合各油田单管集输设计经验,得出中质原油站外系统单管集油工艺改造的技术界限,而对于达不到技术界限的油井,可以通过辅助措施实现单管集油,通过对比电磁加热器、空气源热泵、管道内置电伴热、井口气电加热器、油井保温隔热油管、地热、太阳能光热技术及井口加药等单管辅助措施的原理及工艺特点,最终确定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辅助单管集输措施,为油田站外单管集输工艺选择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