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松籽油对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在高脂血症形成过程中松籽油对大鼠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在高脂饲料中加入6%的松籽油喂饲Wistar雄性大鼠三周,使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相似文献
2.
以长白山红松籽为原料,采用机械液压冷榨法萃取红松籽油,考察了上限压力、榨油温度、压榨周期、停歇周期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液压冷榨法萃取红松籽油的最佳条件:上限压力为15MPa,温度为45℃,榨油周期为4min,停息周期为9min,在此条件下,红松籽油出油率为60.3%。对冷榨法萃取的红松籽油进行了脂肪酸成分分析,共测定出8种脂肪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烯酸、二十碳酸,其含量分别为其含量分别为4.08%、18.13%、11.48%、2.39%、0.87%、0.88%、1.04%、1.44%。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红松籽油的提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山红松籽为原料,采用机械液压冷榨法萃取红松籽油,考察了上限压力、榨油温度、压榨周期、停歇周期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液压冷榨法萃取红松籽油的最佳条件:上限压力为15MPa,温度为45℃,榨油周期为4min,停息周期为9min,在此条件下,红松籽油出油率为60.3%。对冷榨法萃取的红松籽油进行了脂肪酸成分分析,共测定出8种脂肪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烯酸、二十碳酸,其含量分别为其含量分别为4.08%、18.13%、11.48%、2.39%、0.87%、0.88%、1.04%、1.44%。 相似文献
4.
5.
红松籽油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并具有多种生物功能,但其生物利用度差、附加值低,成为其发展瓶颈。以红松籽仁为原料并以提油率和皮诺敛酸的量为指标,经超声波处理,蜗牛酶水解单因素试验,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松籽油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加酶量2 364.00 U/g、温度51.00℃、时间3.00 h、pH 8.40;蜗牛酶加酶量为39.00 mg/(10 g松子乳)、温度44.00℃、时间1.00 h、pH 7.00、料水比1∶5(g/m L),在此条件下,红松籽油得率可以达到93.87%,皮诺敛酸的量为855.77 mg/(10 g松子乳),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的研究结果。同时,在最优条件下,红松籽油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8.52 mg/mL,而且红松籽油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紫苏籽油等其他植物油。 相似文献
6.
7.
鱿鱼肝脏油的营养成分及对小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方法分析了鱿鱼肝脏的基本营养成分,并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鱿鱼肝脏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了鱿鱼肝脏油对小鼠血脂的影响。结果显示:鱿鱼肝脏蛋白质含量为17.62%、粗脂肪含量为48.42%、灰分1.37%、水分含量为28.44%。鱿鱼肝脏油中脂肪酸共有28种,总量为71.84mg/g,不饱和脂肪酸占73.18%。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灌胃鱿鱼肝脏油的实验组与灌胃猪油的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中TG和LDL-C极显著低于空白组,T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与人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相比,鱿鱼肝脏油更适于调节小鼠血脂平衡。 相似文献
8.
用常规方法分析了鱿鱼肝脏的基本营养成分,并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鱿鱼肝脏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了鱿鱼肝脏油对小鼠血脂的影响。结果显示:鱿鱼肝脏蛋白质含量为17.62%、粗脂肪含量为48.42%、灰分1.37%、水分含量为28.44%。鱿鱼肝脏油中脂肪酸共有28种,总量为71.84mg/g,不饱和脂肪酸占73.18%。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灌胃鱿鱼肝脏油的实验组与灌胃猪油的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中TG和LDL-C极显著低于空白组,T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与人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相比,鱿鱼肝脏油更适于调节小鼠血脂平衡。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对香榧籽油生物功效的认知,以高脂膳食大鼠模型评估香榧籽油的降脂、抗氧化功效及其作用机理。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F组)、2%香榧籽油正常组(NFO组)、高脂对照组(HF组)、2%香榧籽油高脂组(HFO组)。每周记录SD大鼠体重,分别在第4周和第7周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水平。在第7周处死大鼠,解剖取肝脏、十二指肠、脂肪组织,采用油红O、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并采用qRT-PCR检测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实验第4周,与NF组相比,香榧籽油能极显著降低SD大鼠体重(P<0.01),整个实验周期内HF、HFO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与NF组相比,NFO组大鼠血清TG、Glu、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HF组相比,香榧籽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C、LDL-C和Glu水平(P<0.05),显著提高SOD、GSH-Px的活性和T-AOC(P<0.01,P<0.05)。实验第7周,与NF组相比,NFO组大鼠血清LDL-C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TC、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HF组相比,香榧籽油能显著升高大鼠血清TG、LDL-C、MDA、CRP、IL-4水平(P<0.05,P<001);长期食用香榧籽油,大鼠肝脏、十二指肠组织中偶有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组织细胞形态大小不均。NFO组大鼠肝脏AMPKα、SREBP-1c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NF组(P<0.01),HFO组大鼠肝脏FAS、ACC、AMPKα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HF组(P<0.01)。香榧籽油可能通过调节AMPKα/SREBP-1c信号通路实现调节大鼠血脂、提高抗氧化水平的生物功效。 相似文献
10.
以昆明小鼠为模拟对象,研究了摄入翅果油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和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选取30只6周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花生油组和翅果油组,持续喂养6周后,分别测定其体重、抗氧化能力和脂质代谢水平。结果表明:与花生油相比,翅果油可显著降低小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脏组织载脂蛋白Apo E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肝脏组织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表达量、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研究表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V_E的翅果油有助于提高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血脂调节能力,是非常适宜食用的安全健康油品。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研究不同水解度的长白山榛仁蛋白酶解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按水解时间不同制备六种水解度榛仁蛋白酶解物(DH分别为24.16、29.69、33.22、36.33、38.08和39.57%),给受试组小鼠经口按1.00 g/kg·bw剂量灌胃,灌胃第10、20、30 d后,以小鼠免疫脏器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血清细胞因子水平(IFN-γ和IL-4),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为指标,研究榛仁蛋白酶解物对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结果表明:水解度33.22%的榛仁蛋白酶解物只显著增加了小鼠胸腺指数(p0.05);水解度为36.33、38.08和39.57%的榛仁蛋白酶解物均能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小鼠免疫脏器指数、血清IFN-γ和AKP水平,增强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p0.05或p0.01)。结论,水解度为36.33、38.08和39.57%的榛仁蛋白酶解物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为榛仁蛋白开发具有免疫活性的肽类产品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复凝聚法制备松籽油微胶囊工艺优化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包埋松籽油制备松籽油微胶囊。考察壁材比(明胶与阿拉伯胶体积比)、芯壁比、壁材质量分数、复凝聚时间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微胶囊理化特性及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籽油微胶囊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壁材比2∶1、芯壁比2∶3、壁材质量分数2%、复凝聚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7.23%。制备的松籽油微胶囊含水率为5.1%,溶解度为98.09%,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证明了微胶囊的形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微胶囊热溶解温度较高,在室温下热稳定性良好。包埋后的松籽油经加速贮藏实验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提高松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松籽油贮藏期。 相似文献
14.
15.
以红松松籽为原料,经超声波预处理后,利用水酶法提取松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研究松籽油提取工艺,并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籽油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强度0.28 W/cm2、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50 ℃、料液比1∶5(g/mL)、碱性蛋白酶加酶量1 427 U/g、酶解时间4.08 h、酶解温度44 ℃,在此条件下松籽油得率可以达到73.01%。温度、光照对松籽油氧化有显著促进作用,3 ℃以下避光贮藏松籽油可使其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茶油对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和3个实验油组(分别饲喂添加茶油、花生油或橄榄油的高脂饲料),各饲喂两个月。在实验前、实验1个月和实验2个月时检测血脂。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取主动脉、心脏和肝脏标本,做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粥样变化的程度。结果:喂高脂饲料的3组大白兔的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饲料对照组(P<0.01)。茶油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花生油组低,但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喂高脂饲料实验组的大白兔主动脉、冠状动脉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花生油组主动脉血管内膜增生最为明显,形成的动脉粥样斑块最大,主动脉狭窄最严重处占到血管的35%~70%,而茶油组和橄榄油组主动脉血管内膜增生较花生油组低,动脉硬化程度轻,主动脉狭窄最严重处只占整个血管的5%~15%。花生油组的肝细胞空泡样改变明显,呈中度脂肪肝病理改变;而茶油组和橄榄油组肝细胞空泡样改变很轻。结论:茶油对高脂饲料诱发的肝脂肪变性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效果与橄榄油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长白山野生食用菌的抗肿瘤活性,选取灵芝、桦褐孔菌、桑黄、猴头蘑、香菇5种长白山野生食用菌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体外、体内抗肿瘤试验。体外抗肿瘤试验采用MTT法研究野生食用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体内试验测定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结果显示:体外试验中,在最高浓度1mg/mL时,灵芝对HeLa及HepG2两种细胞株的抑制效果最好,桑黄对MCF-7细胞株的抑制率最高,而猴头菇对A549细胞显示了最强的抑制效果。并且除灵芝外其余4种食用菌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存在依赖关系。体内试验中,5种食用菌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株均显示了明显的抑瘤效果,其中猴头蘑高剂量组达到最大值,为75.92%,且香菇提取物在低剂量时就已显示了很高的肿瘤抑制率(为69.39%)。 相似文献
18.
以红松松仁蛋白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两步酶解制备松仁蛋白肽,并通过超滤、SP Sephadex C-25和Sephadex G-25凝胶层析进一步纯化,筛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松仁蛋白肽组分(PDII),测定PDII的分子质量分布,并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和体内抗疲劳实验。结果表明:PDII的分子质量分布范围为500~1 100 Da,该组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不同剂量的PDII均能维持血糖水平、提高肝糖原的储糖能力,降低血清尿素氮、丙二醛、血乳酸的浓度,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从红松松仁蛋白分离出的PDII既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又具有体内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气相色谱、主成分分析及4种抗氧化测定,对不同品系的耐寒红松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比较品系间差异。不同品种松籽油的理化性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碘值为88.13~127.22 g I2/100 g,酸价为0.72~1.12 mg KOH/g,过氧化值为0.167~1.277 meq/kg。10种红松籽的出油率范围在61.33%~69.05%,平均出油率为64.74%,且不饱和脂肪酸(约70%)中以亚油酸含量为主(43.203~46.135%),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不同品种松籽油的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及DPPH清除能力存在不显著差异,而FRAP总还原能力的种间差异更为显著,其平均清除率分别为82.71%、70.46%和60%,总还原能力在20~100 mmol之间,α-VE含量为23.07±1.94~162.22±6.55μg/g,由此初步判断10种松籽油的SI稳定性为5#2#4#1#3#7#6#10#8#9#。通过主成分因子F_1、F_2、F_3结合聚类分析可将10种松籽油分为三类,分别是1#025、2#058、4#066;5#117;6#118、7#119、8#124、10#179和3#060、9#148。同一类群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含油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南瓜籽油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采用高脂饮食构建高血脂大鼠模型,连续灌胃实验6周后,测定血清TG、TC水平及抗氧化指标。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南瓜籽油各剂量组均有降低血清TG、TC及MDA水平和升高血清GSH-Px、SOD的作用,其中以中剂量组的降脂作用和抗氧化效果最好。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G和MDA水平的作用(P<0.05),降低血清TC和升高GSH-Px、SOD作用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对大鼠有显著降低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