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分析曾经参与的大型高炉采用汽车运输铁水的可行性研究实例,从"一罐到底"汽车运输方式的提出、汽车运输铁水方式的总平面布置、车辆运行方式及运行的有关规定、运输出现故障的分析等方面对此种运行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一种新型的“一罐到底”铁钢界面技术。以物质流合理和时间流紧凑为主线,从经济和技术等角度综合考虑,颠覆了原有铁钢界面的总图布置,实现“铁—钢—轧”直线串联,缩短炼铁与炼钢之间的距离至200m,连续化程度提高至69.5%,铁水罐周转次数增加至6.9次/d,铁水入炉温度提高约40℃,大幅节省了总图占地,降低了一次投资,为界面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某公司“一罐到底”生产方式的跟踪,发现生产初期铁水粘包现象严重.经分析认为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高炉出铁温度偏低、铁包烘烤效果差、高炉出铁后铁水停留时间较长、铁包管理不当、铁水包内残余钢水影响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相关设备进行改造,包括铁包加盖、铁包包嘴加长和增加铁水量测量系统等,铁水粘包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唐山国丰钢铁公司提出并实施了“一罐到底”的生产工艺模式.介绍了65 t铁水罐扩容至80 t的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后的铁水罐质量、重心以及吊轴强度进行了校核.扩容后,实现了铁水罐单罐装载量与转炉炼钢能力的匹配,减少机车出车次数,省去铁水二次倒罐环节,避免因倒罐引起的铁水温降、铁水损失和环境污染,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汉钢铁-钢衔接实行一罐到底组织模式,即把高炉出铁场的铁水罐与到炼钢转炉兑铁水的铁水罐合二为一,节省了转炉炼钢的铁水包,减少了铁水二次倒罐环节和铁水温降,降低了运行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经过生产实践,铁水罐直装率常态化达到10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炼钢厂推行铁水一罐到底工艺及其重要性、铁水一罐到底制的炼钢工序对铁水的要求、一罐到底制在炼钢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总图占地、能耗及投资情况方面对一罐到底技术与传统布置方式进行了充分的比较,比较结果显示一罐到底技术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分析了钢铁厂过跨车“一罐到底”的常见铁钢界面总图布置形式、布置特点及难点,给出了钢铁企业过跨车“一罐到底”铁钢界面的优化总图布置形式,并用实例验证了此总图布置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铁水运输“一包到底”技术的应用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各种传统铁水运输技术的优缺点,得出了现代大型钢铁厂采用“一包到底”技术运输铁水具有突出优势的结论。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阐述了该技术在首钢京唐钢铁厂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对今后新建钢铁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罐到底"铁水供应模式在安钢的运行实践。通过对设备的技术改造和生产组织的精益管理,较好地解决了"一罐到底"铁水供应模式中遇到的相关难题,保证了"一罐到底"模式的高执行率运行,使铁水入炉温度得到提升,铁水消耗大幅降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当今冶金行业旨在追求物质流、能源流的短捷高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最大化,铁钢界面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尤其铁钢界面之间一罐到底的总图布置型式直接影响生产流程、工程占地、工程投资、生产管理、运营费用、岗位定员等重要因素。故结合国内当前的铁钢界面总图布置型式的典型案例,解读一罐到底布置型式的发展历程,对其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掌握未来一罐到底总图布置型式的发展趋势,为铁钢界面一罐到底总图布置型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国内目前已实施的铁钢界面衔接现状,通过调研、分析研究,提出多座高炉集中供铁水的新型”机械一罐制“布置模式.该布置模式可以实现1~4座高炉集中于一处供应炼钢铁水,同时有利于分期分步建设,且先期建设成本低.炼铁-炼钢界面衔接简洁,炼钢厂房空间利用率高,生产组织调度灵活.总图布置紧凑、省地、省投资,有利于钢铁厂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