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正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形式之一,水墨画具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在我国艺术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影响并指导着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其中,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水墨画两者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水墨画的笔墨语言、画面构成、水墨意境等深刻影响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方法。本文中,笔者重点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水墨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0)
在古代山水画中,有一种创作手法叫"留白"。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也有相应的创作方法,称为"空白空间"。空白空间的处理体现出设计师的水平。在平面设计中,空白空间可以起到表达一定的图形概念,给观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增强图形的美感,让设计者充分利用空间的作用。但是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空白空间,要设计好空白空间的位置,将空白空间和图形元素完美融合,才能将空白空间的效果发挥到最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1)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留白提供了布局上的平衡,能衬托中心,给人们提供想象的空间。留白在设计中的应用,在赋予作品干净、整洁的视觉效果的同时,提升了作品意象的表达。文章结合现代设计的发展,阐述留白在设计中的应用意义,并从网页设计、版式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设计中使用留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7)
设计的发展推进了平面设计的回归,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注重本土化设计。而在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研究具有中国本土特征的东方设计是潮流所在,也是我国设计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从水墨画元素入手,总结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水墨元素的原因,并分析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希望对水墨画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9)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其中蕴含的朴素、简洁之美被认为是美学的最高境界。中国水墨画在创作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是留白,留白艺术能够增加中国水墨画整体的布局感,给观赏者提供一个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中的"留白"给人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想象境界,它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已经走出传统所表达出的概念,大量运用在现代设计许多领域当中。本文提倡在室内设计中有意识地"留白",创造出新的空间,体验不同的感觉。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阐述室内设计中使用"留白"所展示的独特个性和艺术魅力,从而体现"留白"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
中国画中的"留白"给人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想象境界,它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已经走出传统所表达出的概念,大量运用在现代设计许多领域当中。本文提倡在室内设计中有意识地"留白",创造出新的空间,体验不同的感觉。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阐述室内设计中使用"留白"所展示的独特个性和艺术魅力,从而体现"留白"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留白”这一艺术理念对于传统园林以及传统空间建构形态的影响,分别从传统哲学、认知方式以及审美观等角度,对留白在传统园林空间的创作以及接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揭示了留白的创作思想表现在园林空间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及时空互渗等方面,留白的空间处理手法是形成传统园林空间意境的重要设计策略.传统园林空间中的留白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表现出内在的一致性和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9.
敦煌壁画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是组成敦煌石窟艺术文化的重要部分,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与世俗的绘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将敦煌壁画的装饰元素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不仅有利于拓展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空间,还能够很好的传承和弘扬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元素。本文就敦煌装饰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略谈。  相似文献   

10.
"留白"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创作手法,将之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强调了建筑中也存在空白和虚实关系。本文重点讨论了"留白"这种手法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出建筑造型中的"留白"能将外部环境引入建筑空间内,使建筑和环境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空间上的延续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8)
如何把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平面设计,是当今设计界的热点话题。在确保传统文化得以体现的同时,还要更好地表达出现代设计的美感与时尚。对此,文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中发掘传统文化中书法、图案、色彩等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让设计者能更好地将两者融为一体,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正为2008年成立的一家从事各类空间高端专业的设计机构。坚持探索符合东方人文气息的空间,让人既感受到西方的理性思考,又有东方感性的"无形"顺应自然的空间体验。建筑、环境、人共同形成一个和谐的气场,用"无华"的材料,"无形"的表达,"无声"的映入每个人的心灵,让人与自然美学更多的留白与对话。秉承"设计改变生活"的设计理念,用当代的语言解析古代的文化,古为今用,力今以胜古,弘扬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3.
留白的艺术     
正从艺术角度来说,留白是以"空白"为载体渲染美的意境的艺术。通过空白之前的铺垫和描绘、通过与非空白的对比让艺术表现力升华,"意在言外"大概是最好的诠释。建筑装饰设计中,西方有"less is more"的说法,与"留白"表达的意思相近但却不够中肯。只一味的少有时会寡淡甚至凄凉,而"留白"则带有"对比"的意味,不仅能够展现空间层次,也能够表现空间韵味,更能够展示装饰设计运用的得心应手与贴切。  相似文献   

14.
童玲 《建筑结构》2021,51(5):后插8-后插9
在现代建筑设计体系中,平面设计对现代建筑装饰的多元化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平面设计所呈现的丰富视觉效果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同时,现代平面设计对于空间装饰元素的合理利用,以及在空间构图方面的创新,使现代装饰设计所表现出的内容别具一格.因此,关于平面设计在先打建筑装饰中的应用需结合不同的空间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方法,合理搭配装饰元素,从而满足人们对于室内建筑空间装饰效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23)
平面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组成部分,区别于传统设计,是为现代人、现代经济、现代市场和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积极的设计活动。美术是非常个性化的活动,是艺术家个人的表现;设计则是为他人服务的活动。平面设计的实用性体现在为人服务,以处理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出发点,可以分为个体实用性与整体实用性,个体实用性表示平面设计对于个体的舒适度与信息传达功能,整体实用性表示平面设计对于市场和社会的宏观作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0,(1)
现今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虽然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还存在本土文化缺失现象,影响了其全面性、综合性的发展。传统符号元素是我国固有的文化元素,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将传统符号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中,立足于本土元素,创新平面设计形式,能够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衔接。基于此,该文分析传统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论述传统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规律,提出对传统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留白"之美     
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所面临的是来自于传统与现代双方面的挑战,挖掘传统中的因素会让我们的风格之路更明确。任何一种形式都是源于形式之上的思想精神的反映,而形式则会影射出相应的精神文化内涵。“留白”是中国画艺术形式美中最重要的艺术构成要素与表现方法,它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对于空间的理解与艺术的抽象加工。而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艺术空间观念又有益于室内空间的设计。本文通过对“留白”手法从平面到空间的美感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留白”手法来塑造室内空间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下千年文化,其精髓随着时间的沉淀越发彰显出传统艺术的魅力。现代平面设计融合传统艺术是设计师对创作的更高追求,也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方式之一。中国传统艺术之所以发展到现代社会依然还有其存在的价值,其主要原因是传统艺术中有许多优秀的创作方法可以为现代设计开拓创作空间。平面设计作为现代主流设计形式组成部分,对文化推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传统艺术融入其中,既是丰富设计文化内涵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传统中国艺术创新并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对现代文化还是传统文化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9)
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也是丰富平面设计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如果传统文化的应用不够合理,就会导致现代平面设计缺乏韵味。因此,促进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代平面设计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效果不够理想,尚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5)
地域文化符号是现代平面设计审美价值、文化价值、艺术气质等的重要表现方式。地域文化符号可以使人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还能弘扬地域文化,增强平面设计的艺术美感,提升作品的文化品位。该文通过解读地域文化符号的概念及其特点,结合其在包装、广告、标志等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探索平面设计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