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丁勇 《特钢技术》2007,13(3):38-40
根据D6A钢种探伤合格率低,试制初期探伤合格率仅有30%左右,探伤缺陷主要表现为棒材中心部位密集型缺陷等特点,制定了新的生产工艺及热处理工艺,通过新工艺改进,该钢的探伤合格率已达到80%以上,基本解决了探伤合格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利  范斌  于辉 《山东冶金》2023,(2):12-14
针对大断面圆坯锻后探伤不合原因,进行了超声波探伤定性、高低倍检验以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大圆坯内部质量缺陷是导致探伤不合的原因。通过优化与应用恒温低过热度、恒拉速、控制缓冷等技术,圆坯低倍0.5级别及无缩孔合格率由68.7%提高到了91.6%,1.0级及以下中心疏松合格率由47.2%提高到了78.8%,1.5级及以下中心疏松合格率由95.2%提高到了99.7%,探伤材探伤合格率由90%提高到了99.6%。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了连铸坯低倍结果与低合金高强度钢板探伤合格率的关系,并对出现超声波探伤不合钢板取样,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观察、Z向拉伸试验、显微硬度测定等实验手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铸坯内部缺陷以及钢板中心微裂纹是造成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控制连铸坯中心偏析、疏松、裂纹等缺陷是提高钢板探伤合格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军  何烈云  靳星  赵亚娟  王攀峰  聂真来 《炼钢》2013,29(1):15-18,27
针对14~22 mm厚度Q345R钢板出现的探伤合格率下降情况,采取Z向拉伸检测和扫描电镜分析对探伤不合格钢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心偏析、偏析处MnS夹杂和裂纹等内部缺陷是造成Q345R钢板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影响Q345R探伤合格率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低过热度浇铸、降低硫含量、增加铸坯堆垛缓冷时间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Q345R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炼钢》2014,(3)
在宏观统计探伤合格率的基础上,通过对探伤钢板试样的低倍、微观组织和能谱成分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影响该厂中厚板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严重的中心偏析和钢中氢共同作用在钢板心部产生的微裂纹。通过采取降低钢中氢含量、减轻铸坯中心偏析、分规格分钢种优化生产组织与工艺流程等措施,钢板探伤合格率得到显著提高,25 mm及以上厚度钢板探伤合格率由88.61%提高到96.27%,薄规格钢板由97.08%提高到98.44%。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Q370qE钢板的超声波探伤合格率,对Q370qE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地方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超声波探伤合格率的主要原因是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中心偏析严重造成的钢板分层、连铸的保护渣和耐火材料的卷入、铸坯的裂纹.采取提高钢的纯净度、改变夹杂物的形态、控制浇注温度和拉速等改进措施后,超声波探伤合格率由75%提高到97%.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Q370qE钢板的超声波探伤合格率,我厂对Q370qE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的部位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超声波探伤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为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中心偏析严重造成的钢板分层、连铸的保护滏和耐火材料的卷入、铸坯的裂纹。采取提高钢的纯净度、改变夹杂物的形态、控制浇注温度和拉速等改进措施后,超声波探伤合格率由75%提高到97%。  相似文献   

8.
陈义雄 《中国冶金》2008,18(8):19-19
为提高Q370qE钢板的超声波探伤合格率,取样分析了Q370qE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原因,结果表明其探伤不合格主要源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中心严重偏析所造成的钢板分层、连铸保护渣和耐火材料的卷入以及铸坯裂纹等。通过采取提高钢纯净度、改变夹杂物形态、控制浇注温度和拉速等措施后,钢板探伤合格率由75%提高到97%。  相似文献   

9.
P355GH超厚钢板长度定尺探伤不合格严重影响了国内某钢厂的产品质量和效益。为提高超厚钢板探伤合格率,以120 mm超厚钢板探伤不合格部位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对金相组织、拉伸断口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板厚1/2处的中心裂纹是导致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通过冶炼工艺及设备改进,P355GH超厚钢板的探伤合格率由94%提升至98%。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相、电子探针等手段,对Q345C探伤不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偏析、内部裂纹和夹杂物是造成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冶炼及轧制工艺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了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刘辉 《山东冶金》2013,(5):35-36,39
济钢针对钢板探伤综合合格率偏低的问题,对探伤不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统计表明,缺陷部位主要集中在钢板的头部和边部,占统计量的73.74%,主要是长条状和点状密集型缺陷;缺陷类型包括分层、偏析、疏松、白点及夹杂物,并分析了其探伤波形。通过严格控制钢中S和夹杂物含量、改善连铸坯内部质量、保证加热时间、增加单道次压下量、强化热处理的挽救措施,使探伤合格率稳定在9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高长益  郭辉策 《钢铁研究》1994,(3):12-15,63
对W16MnRQ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试样进行了分析研究,查明了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裂纹与MnS链状夹杂物。采取改进炉外精炼及轧制工艺等措施,提高了W16MnRQ钢板的超声波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为找出20~60 mm规格Q345B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原因,在检测缺陷部位取样,利用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等检测手段,对钢板探伤不合格部位的组织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组织中存在着条状硫化锰和锰元素的偏析以及由异常组织粒状贝氏体引起的微裂纹。针对以上原因,探讨了一些改进措施,比如提高钢质纯净度、控制浇注温度和拉速、适当增大比水量、降低锰元素的含量、加硅钙线、实行铸坯和钢板下线迅速堆冷、延长铸坯加热时间、后4道次实行小压下量轧制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该规格段的Q345B超声波探伤合格率由攻关前的65.8%提高到91.7%。  相似文献   

14.
唐卫红 《炼钢》2012,28(3):42-44
通过优化LF渣系,VD和LF的吹氩制度以及连铸的工艺参数,有效地提高了钢水的洁净度和板坯质量,优化后钢水中w(P)≤0.015%、w(S)≤0.003%、w(O)≤4×10-6、w(H)≤1.3×10-6、w(N)≤40×10-6。板坯的中心偏析和疏松均为C类1.0级,钢板中心偏析和疏松均为C类0.5级;钢板平均探伤合格率提高了3.15%,探伤合格率最高达到了99.51%。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中板厂生产的16MnR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现象,依照探伤结果取缺陷严重部位进行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连铸坯中心偏析、非金属夹杂物造成的分层,从而导致脆性相与钢基体的剥离而出现内部裂纹。在其他轧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粗轧阶段延伸轧制的压下规程,显著提高了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低合金中厚板探伤不合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低倍、金相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引起低合金中厚板探伤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阐明了铸坯内部中心偏析、夹杂物及微裂纹是导致钢板探伤不合的内在原因,在生产中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提高钢板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转炉炼钢、LF+VD复合精炼、板坯连铸、控轧控冷和热处理等工艺技术,成功开发出特厚高强度高韧性的EH36Z35(钢板厚度80 mm)。试生产结果表明:EH36Z35的内部质量和各项综合性能指标均达到了用户的要求。其中探伤合格率达到了100%,常规拉伸和Z向拉伸性能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9.2%。在-40℃条件下,厚度1/4位置和厚度1/2位置冲击性能合格率分别达到98.8%和97.6%。  相似文献   

18.
赵庆宇 《宽厚板》2010,16(5):22-24
为了分析Q345D钢板探伤不合的原因,利用数码相机、扫描电镜、能谱仪和金相显微镜对钢板低倍、夹杂物和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采用钢板轧制后堆垛缓冷的方法,提高了探伤合格率;通过对比,介绍了探伤合格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济钢中厚板的主要质量问题是裂纹、探伤不合、钢板分层。裂纹主要与热送有关,探伤不合和钢板分层则与连铸坯的中心质量密切相关。通过降低铸坯中心的偏析和疏松,避免了中心裂纹的产生。实施真空处理和铸坯缓冷,增加轧制道次压下率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探伤合格率和降低分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