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是将建筑物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综合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电气智能化的设计实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2.
1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的应用智能化建筑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以及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日益提高而发展的。我们综合应用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建筑物成为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办公自动化功能和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建筑,称之为智能建筑。现代化的建筑中,电力、照明、空调、采暖、通风、给排水、电梯、安全防范、防灾和运输等系统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强,传统的各自为政方式已难以管理,这就要求大厦中的不同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协调工作,通过…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目前发出通知,要求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自然、城市建设等实际情况,依据城市防灾减灾总体要求,确定相应的规划建设指标。  相似文献   

4.
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智能建筑的发展1.智能建筑发展的背景智能建筑是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建筑物的功能、环境和高效率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对建筑物应具备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和建筑设备自动控制和管理等一系列功能的要求,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智能建筑一语,首次出现于美国联合科技集团UTBS公司于1984年1月在康乃狄格州所建设完成的CityPlace大楼的宣传词中。该大楼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来控制空调设备、照明设备、防灾。防盗系统、垂直交通运输(电梯)设备、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等,除可实现舒适性、安全性的办公环境外,并具有高效、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亚洲消防》2008,(5):14-14
8月23日,“建筑物节能与防灾(华南)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广州成立。该中心已开发出“智能节能建筑实验系统”,将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而窗户具备智能消防排烟、防燃气泄漏、智能防盗报警、自动防风雨、远程遥控等10多项创新的功能。火灾发生时,智能化的“聪明窗”会根据楼内的烟雾浓度自动开启,让通道内有大量的流通空气,让烟雾释放到室外,  相似文献   

6.
基于Super Map平台,开发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了软件系统的功能框架和数据库结构,在Super Map Object上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地震动分析、道路分析、市政管网分析和建筑物分析功能模块,开发了外部数据接口,实现了GIS系统属性数据的批量输入,系统可应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城市震害预测评价和防震减灾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7.
段忠飞 《工业建筑》2014,(Z1):190-192
山地城镇建设已经成为云南省的重大发展战略,山地城镇综合防灾是一个新的课题,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良地质灾害的影响、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工程的抗震设防、防洪排洪系统建设、应急避难场地和救灾通道、山地城镇灾害的监测、建立健全紧急救援机制7个方面对山地城镇综合防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高山地城镇的综合防灾能力,对于降低或规避山地城镇灾害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智能建筑是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建筑物功能、环境和高效管理要求,特别是对建筑物应具备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控制和管理等一系列功能的要求下放,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智能建筑一语,首次出现于美国联合科技集团UTBS公司于1984年1月在康涅狄格州所建设完成的City Place大楼的宣传词中.该大楼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来控制空调设备、照明设备、防灾和防盗系统.垂直交通运输(电梯)设备、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等,除可实现舒适性.安全性的办公环境外,并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从此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建筑.大楼的用户可以获得语音、文字、数据等各类信息  相似文献   

9.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6):159-159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敞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民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省建设厅风景园林办获悉,目前,福建城市绿地建设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近期已组织相关人员到北京、天津等地考察,下一步福建省将组织力量对城市现有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和评估,并尽快编制防灾避险规划,完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建设,做好城市绿地保护和防灾避险设施维护,加强对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工作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对我国公园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城市公园具有防灾减灾功能并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汶川地震也暴露出城市公园防灾减灾系统建设存在突出问题,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指导思想和规划理念存在误区,同时也与我国城市公园理论研究缺乏、规划设计水平不高、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防灾减灾系统不健全以及投资渠道单一等现状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问题,在总结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设立防灾公园体系专项规划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由于山地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城市生活对通讯、交通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加,住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堪忧,亟待对住区防灾空间体系进行完善.研究分析了山地自然灾害的特征和住区防灾空间体系建立的难点,总结出避难场所面积不足、疏散通道不畅、生命线系统脆弱等问题,结合住区立体开发的趋势,利用地下空间的抗毁特性,构建立体式防灾空间体系,即通过各项防灾功能的立体叠加,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的防灾体系,强调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并提出该体系的规划策略,即整合防灾要素,建立分层利用的竖向结构,组织立体式救灾通道系统,以共同沟形式构建抗毁性强的生命线系统等.  相似文献   

12.
冯萍 《建筑技术》2020,51(2):175-177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走平战结合与防灾功能相结合的道路,通过人防工程、地下交通系统、地下综合管廊、地下仓储系统及地下开放空间等内容的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系统,提高城市总体防灾能力。鉴于地下空间内部灾害特点,提出应从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加强地下空间自身防灾减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重要建筑物建立防爆抗爆体系的重要作用,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论述了重要建筑物的防爆抗爆设计措施,有助于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高建筑物的综合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地震破坏是影响城市发展进程的重大灾害,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高城市抗震防灾能力,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单体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介绍城市建筑群进行震害程度预测的半经验半理论法,用该方法对某市的进行了建筑群体抗震性能评价,分析结果应用到该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中。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日本日中经济协会一九八二年度土木技术交流计划,由日本建筑中心理事长泽田光英为团长的日本建筑物防灾对策技术交流团一行七人,将于十一月九日至二十二日来华与我国的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将介绍日本建筑物的防灾对策和技术;抗震结构的研究、设计和施工;有关基准、规范等。此外,对我国的抗震技术将  相似文献   

16.
R-22MXA是日本能美防灾株式会社面向中国市场不断创新推出的新型火灾报警系统,它更适用于中、大规模的建筑物,除保留了以往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外,还更加灵活、随意、可任意组合成各种大小不同的系统,以顺应未来消防行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地震破坏是影响城市发展进程的重大灾害,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高城市抗震防灾能力,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单体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介绍城市建筑群进行震害程度预测的半经验半理论法,用该方法对某市的进行了建筑群体抗震性能评价,分析结果应用到该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中。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筑物震害预测计算机软件系统(DPBC)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述城市抗震防灾工作已在我国地震区各城市中广泛开展,在已编制完成抗震防灾规划的地区,面临着规划的管理和实施、基础资料的更新和规划的修编等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物的拆、建等现状资料的变  相似文献   

19.
《建筑》2008,(13):18-18
总体来看,我国在抗震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上做得比较充分。我国发布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均有具体划分。  相似文献   

20.
分散式水源热泵系统具有无须主机房、分户计费、控制灵活、节能、环保等优势,该系统适用于宾馆、酒店、写字楼、商场、医院、体育场馆等功能建筑物,特别适合内外分区建筑物,是环保节能中央空调最优先考虑的系统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