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磨香油即用石磨制作出的香油的俗称。由于它的色香味别具一格,是深受欢迎的一种油脂调味品。在农村开办这种加工业,原料丰富,销路不愁,制作简便。现将其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一、原料和工具选择成熟度好的芝麻作原料。不要霉烂变质的。主要工具有:1.一盘支架石磨,一口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对水代法芝麻渣进行油脂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所得芝麻油的质量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的芝麻渣油脂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55℃、浸出次数7次、浸出时间90 min、液料比(w/w)为1.4∶1、入浸料水分含量11%。干燥芝麻渣浸出毛油的酸价4.7 mgKOH/g、过氧化值5.37 mmol/kg、色泽(25.4mm槽)Y9.3 R9.2,除酸价稍高于芝麻油国标中原油酸价≤4.0 mgKOH/g的要求外,其他指标符合国标要求,可以作为生产食用芝麻油的原料;然而发霉变质的芝麻渣浸出毛油的酸值高达95mgKOH/g,不能再作为生产食用芝麻油的原料。干燥芝麻渣浸出毛油中芝麻木脂素和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芝麻素764.7 mg/100 g、芝麻林素306.4 mg/100 g、芝麻酚50.6 mg/100 g、维生素E33.1 mg/100 g,与通常的芝麻油相比,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有所提高,维生素E含量有所降低,而芝麻酚含量呈数倍提高。  相似文献   

3.
芝麻(又名脂麻、胡麻)作为调味品自古以来备受赞赏.古人曾有“一饭胡麻几度春”之说.芝麻榨出的油即芝麻油或香油,是精美的食用油.芝麻炒熟、磨碎制成的酱,即芝麻酱或叫麻酱,是味美醇  相似文献   

4.
《粮食与油脂》2017,(6):35-39
分别以带皮、碱法脱皮、酶法脱皮芝麻为原料,制作芝麻香油和芝麻蛋白,对香油的指标和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测定,确定脱皮对芝麻香油和芝麻蛋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皮芝麻香油与带皮芝麻香油相比,氧化稳定性较差,而粗蛋白等其他指标品质较好;脱皮芝麻蛋白比带皮芝麻蛋白的蛋白提取率高约4℃,吸油性高约0.5g/g;酶法脱皮芝麻蛋白与碱法脱皮芝麻蛋白相比,除乳化稳定性低一点外整体品质基本相同。综合分析,脱皮对芝麻香油的品质有明显改善,对芝麻蛋白的品质有少量改善,碱法脱皮芝麻香油和芝麻蛋白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5.
优化芝麻香油粉末油脂的制备工艺。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复合壁材,芝麻香油为芯材,蔗糖脂肪酸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复配作为乳化剂,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芝麻香油粉末油脂。最佳的包埋工艺:大豆分离蛋白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质量比为5︰1,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5︰1,乳化剂含量占2%,固形物含量为35%,此时包埋率为88.2%,表面含油率为7.3%。新型的芝麻香油粉末油脂,克服了芝麻香油易腐败氧化、营养损失等缺点,提高了芝麻油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芝麻香油精制过程中,自然沉降规律受诸多因素影响,为探索提升芝麻香油精制效率的技术手段,以脱皮和未脱皮芝麻所得芝麻香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芝麻原油与沉淀物组成,并结合沉降过程中沉淀物含量、磷脂含量、酸值、过氧化值、沉淀物压缩速度的变化规律,考察芝麻脱皮对芝麻香油自然沉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未脱皮芝麻香油,脱皮芝麻香油在线性沉降阶段的沉降效率高约5百分点;芝麻香油沉淀物的90%以上是粗脂肪,还有少量水分、磷脂、蛋白质、糖形成的胶杂,水和磷脂发生明显聚集;沉淀物的酸值远高于芝麻香油,但过氧化值变化不明显;芝麻香油磷脂含量与沉淀物含量变化呈现相似的趋势,上、下层油中磷脂含量和酸值在线性沉降阶段后差异较小;脱皮芝麻香油沉淀物初始高度远低于未脱皮芝麻香油,且在线性沉降阶段压缩速度快于未脱皮芝麻香油,最终成品油得率高于未脱皮芝麻香油约3百分点。综上,脱皮有利于芝麻香油的自然沉降以及获得更高的得率。  相似文献   

7.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信为源,源以善为念。凭借着原料芝麻和一百年只做一件事的信念,天琪香油加工厂的总经理王辉,阔步行走在传统工艺石磨香油的创业路上。近日,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王辉先生。受"假香油"触动回乡磨香油说起生产香油的初衷,王辉说当时自己毕业后就职于北京一家园林机械公司产品开发部,由于工作出色,半年后,便提升为部门经理。有一天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说一些黑心商人为了谋求暴利,不用一粒芝麻,用色拉油加香精色素就能勾兑出香油来。而且长期食用这样的香油,不但会对成人造  相似文献   

8.
榧子小档案     
冯新伟 《饮食科学》2005,(10):28-28
榧子是一种红豆杉科植物的种子,其果实外有坚硬的果皮包裹,大小如枣,核如橄榄,两头尖,呈椭圆形,成熟后果壳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种实为黄白色,富有油脂和特有的一种香气,很能诱人食欲。榧子和其他植物种实一样,含有丰富的脂肪油,而且它的含量高达51.7%,甚至超过了花生和芝麻。榧子中所含的胡乙酸芳樟脂和玫瑰香油,是提炼高级芳香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9.
食用植物油的来源有四:一是种子含油脂在30%以上,以油用为主,兼有食用蛋白的栽培作物,在我国统计习惯上称之为油料作物。这一类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胡麻等;第二类是种子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又含有丰富的油脂(16%以上),是蛋白质、油脂兼用作物,如大豆、剥离纤维后的棉籽等。以上2类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也是食用和饲用蛋白的主要来源,国际上通称油籽作物。第三类是种子或其它器官含有一定数量油脂、有多种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的植物或作物,如玉米(胚)、大米(胚)红花(籽)、苏子(籽)等;第四类是种子含油脂较高的木…  相似文献   

10.
盘龙霸王鳝 原料:土鳝鱼400克子弹头干辣椒80克干花椒10克姜片、蒜片、熟芝麻、炒鳝酱料、盐、香油、藤椒油、香料油、色拉油各适量  相似文献   

11.
《芝麻油》国家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雅琳 《粮油加工》2006,(12):15-16,30
芝麻是我国油料作物中的小品种。据统计,芝麻的种植面积约占到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0.49%.约为油菜籽种植面积的1/10.大豆种植面积的1/12.花生种植面积的1/6.5。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种植芝麻,种植面积784.28千hm^2。总产量81.119万t。芝麻油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上千年。特别是香油是我国传统的为数不多的直接食用的油脂产品.其浓郁的香味和营养成分深受我国消费者喜爱。但由于芝麻加工的特殊性.使其与其他植物油在品质要求方面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2.
粉末油脂是新一代的食用油脂,是以食用氢化油、食用植物油为主要原料,配经脱脂奶粉、糊精和其它辅料,经混合、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加工成的水包油型(O/W)制品。由于油脂微粒由包埋剂包埋,从而赋予了产品许多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小磨香油的制取在油脂制备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方法。虽创于科学尚未发达的时期,但亦能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性能,制出油色、味香俱佳,畅销国内外,被人们认为是佐食调味佳品的油脂。 一、小磨香油以水代油法的原理: 水代法取油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油料中非油物质对油和对水的亲合力不同,油和水的比  相似文献   

14.
起酥油概说     
起酥油和人造奶油是食用加工油脂中的两大支柱。所谓起酥油,是指以精炼的植物油、动物油、硬化油或其混合油脂为原料,添加乳化剂等经过速冷混合制成的油脂。它是在食品工业中用途广泛的一种食用油脂。 目前,国内在起酥油生产方面,尚处于起始阶段。发展起酥油生产,第一可以扩大植物油的用途,第二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第三对促进油脂工业的发展和提高,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介绍国外在起酥油生产方面的一些情况,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人工滴定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两种油脂中酸价的测定方法,测定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植物调和油、芝麻香油、菜籽油与葵花仁油7种植物油脂,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两种方法进行精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由于自动电位滴定法准确度和精密度更高,适用范围广,如不考虑成本因素,其更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食》2009,(3):54-54
汤圆的馅料当中不仅仅有糖,更含有不少的固态油脂。芝麻花生、坚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馅的油脂,总量真是相当可观。一口汤圆中,差不多就有1/3—1/2是油脂。吃3个汤圆,就相当于吃1盘炒菜的油。所以,如果吃汤圆,当餐或当日一定要少吃点油。  相似文献   

17.
丁玉勇  王宏 《四川烹饪》2004,(10):42-43
烹饪原料学通常把食用油脂分为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油脂两大类,常用的动植物油脂有猪油、牛油、羊油、鸡油、奶油、豆油、麻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等。此外,还有一部分半成品复合油,如红油、咖喱油、葱油、蒜油、花椒油等。油脂的使用可以丰富菜点的品种、提高菜点质量、优化菜点制作工艺,下面,笔者就从应用的角度.谈谈油脂在现代烹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6种常见食用植物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为原料,测定其脂肪酸含量,并在模拟家庭环境下每间隔5 d测定其过氧化值,从而研究开封后植物油最佳食用期及其与脂肪酸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亚麻籽油、菜籽油开封后的最佳食用期均为15~20 d,大豆油、葵花籽油的最佳食用期最长不超过25 d,花生油、芝麻油最佳食用期应为25~30 d。油脂氧化情况与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成正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油脂越容易被氧化,最佳食用期越短。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中食用植物油脂不可或缺,而我国进口制油原料中相当数量为转基因原料。目前食用油脂主要的研究技术为理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概述了食用油脂中转基因成分的分子检测技术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食用植物油是食品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食用油脂包括液体油和固体脂,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这两种油脂。三十多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81年食用植物油产量达292万吨,比解放初期1949年的44万吨增长了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