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勇 《酿酒科技》2011,(10):117-121
白酒香型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酒鬼酒、湘泉酒香型发展中主要问题的提出、研究、定型和完善等各个阶段来阐述馥郁香型白酒的发展历程,从历史文化、生产工艺特征、感官特点及香气组分特征阐述了馥郁香型白酒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馥郁香型白酒的典型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馥郁香型白酒生产的立体制曲、五粮糖化、大曲续槽泥池发酵、清蒸清烧工艺及双轮底发酵5个方面的特色生产工艺,并对馥郁香型白酒主要香气的形成与工艺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时了解馥郁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樊林  吴志勇 《酿酒》2008,35(1):13-14
根据2007年7月21日在美丽的湘西吉首召开的“馥郁香型酒鬼酒质量研讨会”上专家及大师们的讨论意见,阐述了馥郁香型的内涵,并从独特的地域气候、独特的生产工艺、独有的香味成分等方面较为全面的介绍了馥郁香型酒鬼酒的风格特征和质量特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馥郁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酒鬼酒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酒龄馥郁香型白酒成分指标变化规律。方法 对新产和贮存0.5~30年的52°白酒中20种主要成分随酒龄的变化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幵对其pH值、电导率等进行分析测定。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 本研究较好地揭示了白酒的贮存时间与总酸、总酯以及各种醇类的变化规律,即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总酯及低级醇类含量降低,而总酸与高级醇类的含量却升高。结论 该规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为有效预测酒龄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酒鬼酒馥郁香型风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酒鬼酒馥郁香型成果已通过专家鉴定。其风格特征为“芳香秀雅、绵柔甘洌、醇厚细腻、后味怡畅、香味馥郁、酒体净爽”。其酿酒发酵工艺集清香型小曲酒和浓香型大曲酒工艺为一体,多粮颗粒原料、小曲培菌糖化、大曲配醅发酵、泥窖提质增香、粮醅清蒸清烧、洞穴贮存陈酿、精心组合勾兑。酒鬼酒的己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含量突出,二者呈平行的量比关系;有机酸含量高,总量达200mg/100mL以上;高级醇含量适中,总量在110-140mg/100mL;羰基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总量达76.8mg/100mL。  相似文献   

6.
馥郁香型白酒作为国标香型白酒之一,酒体中除了水分和乙醇外,还有其特有风味物质,其中酯类主要起贡献香气作用,酸类主要起贡献口感作用,醛酮类起平衡和协调香气和口感的作用,醇类是呈香和呈味的桥梁,此外还有酚类、含氮类等风味化合物,这些微量风味组分对馥郁香型白酒的质量、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馥郁香型白酒的微量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酿造过程微生物发酵代谢及酿酒原辅料结合态风味组分,另外还有在陈酿老熟过程中,某些微量风味发生化学变化转化而来。该文通过分析馥郁香酒体中微量风味物质组分在酒体中呈香、呈味的作用,剖析馥郁香型白酒风味与质量关系及其风味来源,科学阐释馥郁香型白酒独特风格,以期为馥郁香型酒体质量控制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与模式识别分析法建立一种快速区分白酒香型的新技术。在495nm可见光激发下分别测定6种香型白酒、荧光素及这两种物质作用后200~800nm之间的荧光光谱,探讨了荧光素与白酒的作用机理。结合模式识别法对310~380nm和504~530nm两个波段对应的荧光强度值进行分层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对荧光素区分不同香型白酒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HCA分析能完全区分6种香型白酒,LDA分析对所有样本均得到正确的判别,正确率为100%。因此,这种基于荧光素的荧光光谱法简单、有效,可用于不同香型白酒的快速区分。   相似文献   

8.
豉香型白酒香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冯志强  邱晓红 《酿酒》1995,(4):75-84
豉香型白酒香型研究冯志强,邱晓红(轻工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广州站,广州510315)概述豉香型白酒是广东省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性传统产品,其生产工艺特殊,成品酒酒度低,风味独具一格,深受省、港、澳消费者所喜爱,历年来出口量均达万吨,居我国白酒出口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馥郁香型白酒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构建高脂小鼠模型,通过灌胃不同剂量的馥郁香型白酒,研究小鼠脏器、血脂相关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适量饮用馥郁香型白酒能抑制高脂饲料引起的小鼠肝脏、附睾脂肪和肾周脂肪系数的升高及其相关脂质的积累,以及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升高,提高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5)。在属水平上,饮酒伴随高脂饮食缓解了高脂饮食引起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相对含量的上升和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相对含量的下降,显著增加了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的相对含量(P<0.05),说明适量饮用馥郁香型白酒对高脂饮食造成的小鼠脂代谢异常和肠道菌群的失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湘洪 《中国酒》2006,(10):57-57
“鬼才”黄永玉大师将天赐风物与民族文化巧妙融合,题写了独一无二的“酒鬼”品名,道出了酒鬼酒和喝酒鬼酒者的极高、极妙境地,创意设计大俗大雅、反璞归真的麻袋陶瓶,折射了湘西人民鲜活的人文情感、纯朴无忌的人性本质和崇尚自然的天性,达到知酒者善饮者与“无上之妙品”的绝妙结合,堪称“中华酒品酒史之绝唱”,也使得酒鬼酒一举成名。  相似文献   

11.
该实验针对山东某酒业工艺创新开发的馥郁香型白酒建立了感官指纹图谱,分别从香气、口感、风格三个维度分析了馥郁香型白酒以及其工艺融合的三种香型(酱香、浓香、芝麻香)白酒感官风格差异。结果表明,该馥郁香型白酒具有不同于其他香型白酒的典型风格特征,香气呈酱香、窖香、芝麻香的“三香”特征;口感馥合有酱香的醇厚感、窖香的绵甜感、芝麻香的细腻感的“三感”特征,使酒体呈现舒适、幽雅、爽净的典型馥香型白酒感官风格。进一步采用气味活度值(OAV)解析得出馥郁香型白酒的特征风味化合物有:己酸乙酯、异戊醛、丁酸乙酯、异戊酸乙酯、戊酸乙酯、辛酸乙酯等,其中己酸乙酯呈香强度最高,OAV达到12224.29,其次是丁酸乙酯、异戊醛、异戊酸乙酯和戊酸乙酯,OAV分别为3470.72、2899.58、1424.09、1195.29。  相似文献   

12.
该实验针对山东某酒业工艺创新开发的馥郁香型白酒建立了感官指纹图谱,分别从香气、口感、风格三个维度分析了馥郁香型白酒以及其工艺融合的三种香型(酱香、浓香、芝麻香)白酒感官风格差异。结果表明,该馥郁香型白酒具有不同于其他香型白酒的典型风格特征,香气呈酱香、窖香、芝麻香的“三香”特征;口感馥合有酱香的醇厚感、窖香的绵甜感、芝麻香的细腻感的“三感”特征,使酒体呈现舒适、幽雅、爽净的典型馥香型白酒感官风格。进一步采用气味活度值(OAV)解析得出馥郁香型白酒的特征风味化合物有:己酸乙酯、异戊醛、丁酸乙酯、异戊酸乙酯、戊酸乙酯、辛酸乙酯等,其中己酸乙酯呈香强度最高,OAV达到12224.29,其次是丁酸乙酯、异戊醛、异戊酸乙酯和戊酸乙酯,OAV分别为3470.72、2899.58、1424.09、1195.29。  相似文献   

13.
以茅台镇两家高知名度品牌公司轮次基酒和成品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和成品酒的三维荧光光谱的主荧光峰个数、波峰位置、最佳激发波长3个参数有着各异的表征,而同一种轮次白酒的三维荧光光谱的3个参数十分相近。成品酒主荧光峰位于波长430 nm附近,最佳激发波长在350 nm左右,其余荧光峰的位置基本一致,荧光强度位于同一个数量级;1~7轮次基酒的主荧光峰位于350~450 nm之间,最佳激发波长在300~350 nm之间,轮次基酒的荧光强度位于同一个数量级,同一轮次基酒的峰型具有相似性。研究结果可以准确地区分酱香型白酒的基酒轮次及成品酒,为白酒的品质检测提供了辅助途径。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荧光光谱结合相关系数法用以白酒品质控制的可行性。以古井贡8年酒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高通量分析平台获取各品牌白酒荧光光谱数据,具有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优势,比较了同批次古井贡8年酒间的相关系数,以及不同批次古井贡8年酒、同品牌古井贡16年、26年酒、不同品牌白酒与古井贡8年酒(均值)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同批次古井贡8年酒样本间相关系数超过0.99,不同批次古井贡8年酒相关系数达到0.98左右,而古井贡16年、26年酒以及其他品牌白酒与古井8年酒相关系数值相对较低,依据相关系数值可初步实现古井贡8年酒在同批次、不同批次、同品牌、不同品牌白酒间的鉴别分析。据此,本方法有望实现古井贡酒年份酒简单、高效的品质控制鉴别。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红河州不同地区野山茶的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吸收光谱表明,五个产地的野山茶茶汤均在400nm以下有强吸收,蒙自野山茶的吸收光谱峰主要为235、282、324nm,而其余四地野山茶吸收峰在242、290、350nm附近。荧光光谱表明,各地茶汤均在400~500nm之间出现3个荧光主峰,其1号荧光峰为365~400nm/440~485nm,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峰,且老回龙地区的最强。2号和3号荧光峰也具有明显差异。通过对红河州等地野山茶的研究,利用三维荧光建立了相应的荧光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6.
白酒饮用冲突下的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酒在中华民族绵延两千多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已经深刻融入社会生活。近年,白酒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经过调研发现,人们主要围绕白酒的健康问题、生产过程问题、酒桌文化问题开展广泛讨论。为剖析上述三个热点问题,课题组在全国34个省、市、地区进行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1 488份。结果显示,年龄与被调查者的饮酒意愿呈负相关;白酒科普与被调查者的饮酒意愿呈正相关;饮用白酒的主要诱因是其对身心的愉悦作用,但过量饮酒造成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综上所述,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白酒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加强关于白酒知识的科普,明确白酒与健康的量效关系,讲好白酒文化故事,为实现白酒生产现代化、市场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参照国内外酒类风味轮的建立方法及国际标准ISO11035感官描述语筛选方法,对15款钓鱼台酱香型白酒样品进行感官品评,建立钓鱼台酒风味描述语。结果表明,15款钓鱼台白酒共包含有40种香气、4种口味、5种口感,进一步利用M值、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筛选建立由19个香气描述词、8个口味和口感描述词的钓鱼台酱香型白酒风味描述语,并利用感官剖面图直观呈现4种不同风格的钓鱼台酱香型白酒样品风味差异,表示这27个描述词可准确展示钓鱼台酒的感官风格特征以及风味组成差异,这对酱香型白酒尤其是钓鱼台酒酒体设计、品质提升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3D-FS)技术测定不同发酵时间清香型白酒基酒的风味物质轮廓,探究延长固态发酵时间对于二茬基酒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通过绘制范氏图分析不同发酵时间基酒样品中风味物质的多样性变化,并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基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与其3D-FS的关联。结果表明,基酒样品中共鉴定出52种风味物质,其中十六酸乙酯[(641.64±53.1)~(823.26±27.49) mg/L]、月桂酸乙酯[(246.46±12.94)~(361.84±34.70) mg/L]、乙酸乙酯[(253.18±20.1)~(320.00±64.73) mg/L]、十四酸乙酯[(182.37±17.1)~(273.36±34.25) mg/L]、癸酸乙酯[(143.48±9.81)~(374.53±48.06) mg/L]、异戊醇[(143.94±20.18)~(169.00±7.01) mg/L]含量较高,共同赋予二茬基酒清香纯正的风味特征。范氏图结果表明,在O/C<0.3和H/C=2的信号区域中,存在较高丰度的酯类物质,并且二茬基酒三维荧光光谱与酯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及类型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从酱香型白酒发酵酒醅中筛选一株高乳酸耐受性的酵母菌进行菌种鉴定,并比较该菌株与模式菌株ATCC6258及用于白酒酿造菌株CICC1926对乳酸的耐受特性,并初步分析该菌株在不同乳酸含量条件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代谢特征。结果表明,获得一株高乳酸耐受特性的菌株MT-Y01,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与模式菌株ATCC6258及其用于白酒酿造菌株CICC1926相比,菌株MT-Y01对乳酸的耐受性更强,最高可耐受120 g/L的乳酸;该菌株可在0~120 g/L乳酸含量范围内代谢生成多种酱香型白酒中的风味物质,且产酯能力强,是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一株重要的酵母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