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SAN存储的优点是实现海量数据的高可用性、安全性和存储的高性能,SAN的应用需要在软件中解决存储与服务器文件系统的同步备份控制和联动问题。基于SAN存储的两种备份方案,围绕高可用性的系统要求,提出了在SAN环境下文件系统级的高可用性数据备份方案。  相似文献   

2.
SAN存储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琼  汪审权  方粮  庞征斌 《计算机工程》2003,29(19):165-167
SAN是通过专用高速网将一个或多个网络存储设备和服务器连接起来的专用存储系统,未来的信息存储将以SAN存储方式为主。可采用光纤通道、IP/Ethernet、InfiniBand互联技术分别组建FC-SAN、iSCSI-SAN和InfiniBand-SAN。对SAN这一最具发展潜力的网络存储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重点研究了iSCSI-SAN和InfiniBand-SAN这两种新的存储技术。  相似文献   

3.
基于IP的SAN存储区域网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N是一个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网络,是存储区域中最流行的技术。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基于iSCSI协议的IP SAN环境。通过IP SAN与InfiniBand服务器结构的整合方式,表明IP SAN具有高性能、低成本和数据共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存储域网络的图文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存储域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是为了满足Internet发展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技术,由调整网络通道连接起来的存储池组成,SAN能够实现服务器之间以及外部或者独立的存储设备之间的高速可靠访问。本文从SAN的概念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存储域网络的结构及特点,研究了SAN技术的实现和管理软件功能,并通过实例说明了SAN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数据中心的 SAN 方案具有完整的结构,作为一个离散的网络,其 SAN 方案包含了存储设备(服务器和磁盘阵列甚至磁带库)、高带宽网络通道(一般由光纤通道构成)、用于通道连接的共享式或交换式集线器、用于设备或服务器数据交换的路由器以及将以上设备连接起来的应用软件。由于存储设备直接连入SAN 并且建立了一个可以使每台服务器都能够获得数据的存储池,SAN 上的所有数据都可以进行集中管理,而集中管理意味着简化数据管理工作和实现较低的管理成本。在传统存储系统中,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低于80Mbps。而以光纤通道环为核心的 SAN 最多可以连接126个设备,传输速率高达200Mbps,这些特性远高于传统存储系统。现在的光纤通道传输速率10倍于已有的高速以太网,在未来的标准中,传输速率将4倍于现  相似文献   

6.
SAN存储技术     
目前,存储应用的体系结构主要有DAS、NAS和SAN 3种模式。3种模式从体系架构的逻辑上看,有明显的区别。SAN是通过专用高速网将一个或多个网络存储设备和服务器连接起来的专用存储系统。可采用光纤通道、IP/Ethernet、InfiniBand互联技术分别组建FC-SAN、iSCSI-SAN和InfiniBand-SAN。  相似文献   

7.
《个人电脑》2000,(10):116-117
基于SCSI的采用RAID技术的存储设备,大部分还是局限在与服务器直接进行连接的环境中。最新的存储架构已经可以建立在网络上并且形成独立的分布式存储体系——存储区域网络(SAN)和网络存储设备(NAS)。他们都具有高可靠性和方便的扩展性。不同的是,NAS能够迅速投入工作,而SAN需要采用新的存储结构。  相似文献   

8.
存储系统已由NAS向SAN发展,如何融合NAS和SAN技术,提高存储系统的可管理性和性能,是目前存储领域研究的热点。提出了一种扩展文件共享的方法,采用三方传送机制来融合NAS和SAN,通过存储管理器和存储服务器的功能划分,由存储管理器负责存储设备的空间和文件的管理,存储服务器能共享SAN中的存储设备以及直接访问存储设备上的数据。该系统采用Lease协议来保证存储服务器端数据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Lease协议模型。  相似文献   

9.
示说SAN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N是建立在存储协议基础之上的可使服务器与存储设备之间进行“any to any”连接通信的存储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多服务器共享一个阵列子系统、共享一个自动库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集中的管理,进而完成快速、大容量和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因此,越来越为业务迅猛发展、数据呈爆炸增长趋势的企业所青睐。由于构造一个基于SAN技术的存储环境需要投入不小的资金,而且结构复杂,需要相应的存储专业人士管理与维护,所以除非业务需要,并不是每个企业的存储系统都有必要采用SAN技术。那么,到底有哪些企业、什么业务最适合采用SAN技术呢?又该怎样构建SAN环境呢?  相似文献   

10.
颜军 《微电脑世界》2000,(15):11-12
近日,美国Vixel、Viritas、LSILogic及中国朗登科技有限公司在京召开“SAN系统的枢纽——Vixel光通道技术”研讨会,就SAN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做了详尽的探讨。作为解决网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瓶颈的新技术,它正在为用户提供最佳的存储服务。 SAN应运而生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局域网)是独立于服务器网络系统之外几乎拥有无限存储能力的高速存储网络,这种网络采用高速的光纤通道作为传输媒体,以FC(Fiber Channel,光通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金保工程”的含义,在分析SAN架构的基础上,以某市“金保工程”市域网为例,设计了SAN架构的存储系统,对目前主要采用的数据备份策略: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的实质及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备份策略:基于事务日志的差异备份方法,提高了备份速度,方便了数据恢复。  相似文献   

12.
从数据备份系统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传统数据备份技术的优缺点,针对现有备份技术的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存储区域网络中引入网络数据管理协议,使得存储区域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备份极大减轻了网络负载量,同时业务服务器最大限度地从数据备份过程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了整个备份系统的性能;同时对基于存储区域网络数据备份技术研究的特点、存在的问题、研究热点和应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虚拟化缓存的备份/恢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虚拟化缓存的远程备份/恢复系统。该系统对本地应用服务器上的数据变化进行截获,然后通过本地网关,发送到缓存队列之后再发送到Internet上,通过远程备份服务器的写重放,实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缓存队列利用了虚拟化存储思想,提供了更有效更方便的环境。整个过程可以在配置管理客户端实时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有效的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灾难恢复是数据存储领域的一个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存储区域网络的复制管理的方案,首先详细介绍了数据复制管理的相关概念,然后重点设计了SAN复制管理的体系结构,最后给出了复制机能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企业数据备份系统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企业信息系统对数据备份的需求,给出了大中型企业建立层次化数据备份系统时一般需要考虑备份软件,大容量的磁带库,SAN存储网络,数据库在线备份,无人职守备份管理等,必要时还应该建立异地容灾中心.  相似文献   

16.
基于SAN的统一数据备份/恢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正宏  郑炜  方健  金川 《计算机工程》2003,29(17):93-94,153
基于一个与日本某大型公司的国际合作项目,在分析综合多种SAN备份方案优点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异构存储共享的统一数据备份,恢复系统,实现了大型机与开放系统跨平台的统一数据备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