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某一工程实例,简要介绍其工程概况,并确定该工程的防烟设计方案,详细叙述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过程,并具体分析了其系统设置原则及应注意问题。本文采用的工程实例是具有代表性的分段设计的防烟系统。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合用前室机械防烟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设有机械防烟系统的合用前室,通过改变加压送风量及送风口位置研究合用前室开门工况条件下的防烟情况,分析影响合用前室防烟效果的原因。结果表明,加压送风量越大,送风口位置越靠上,防烟效果越好。为机械防烟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坚 《山西建筑》2007,33(26):218-219
对高层建筑共用防烟楼梯间防烟设计、自然防烟设施达不到排烟目的、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部位所要求的余压值难以形成等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消除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结合具体工程,探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并探讨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同一位置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加压送风系统风道的设置及正压送风机的选择,指出地下和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位于同一位置且合用同一送风道时采用常闭型送风口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不同组成,分析了影响其防烟设计的门的开启层数、数量,加压送风口的形式及加压部位正压值等诸多因素,提出了不同形式时加压送风风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该方法与规范不同之处在于综合考虑了影响加压送风的各种因素,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6.
对现行防火设计规范中未明确指明的地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地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及送风方式,为地下防烟楼梯间的防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物内需要考虑防烟措施的楼梯间及前室,当楼梯间及合用前室(除首层外)均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应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首层扩大前室由于它的特殊性,是否必须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还是优先考虑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寇红晓 《山西建筑》2007,33(17):195-196
对现行防火设计规范中未明确指明的地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地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及送风方式,为地下防烟楼梯间的防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叶善强 《福建建筑》2013,(2):115-116,108
本文通过分析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所要求的余压值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原因,探析了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对策,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肖昀 《住宅科技》2007,27(8):48-53
在建筑的防排烟系统中,前室的防烟对于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和顺利的消防扑救相当重要。文章时前室防烟的理念做了阐述,明确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在火灾时只应开启着火层的送风口、针对我国及上海市现行的建筑防排烟规范,文中通过实例时前室机械防烟系统不同的送风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某大楼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作为计算实例,对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楼梯间加压送风的均匀性不是非常重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送风量能够满足楼梯间和前室的正压要求,同时为加压送风机的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所谓机械加压送风,是通过通风及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由于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的危害十分严重,为了创造良好的疏散环境,确保建筑物内人员顺利疏散、安全避难,机械加压送风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防烟方面。 一、系统组成 1、对加压空间的送风:通常是依靠风机通过风道分配给加压空间中必要的位置。通风机的空气应取自室外,并不应受到烟气的污染。加压送风系统的空气不需作过滤、消声或加热等任何处理。 2、加压空间的漏风:任何建筑空间的围护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严密…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33F/34F住宅建筑防烟系统设计中的若干常见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和地上防烟楼梯问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设置、分别控制.对于不同的建筑形式的防烟楼梯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33F/34F住宅防烟系统分段设计的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正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和风压在防烟楼梯间及前室门开启和关闭的变化,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更好的发挥机械正压送风系统在防烟楼梯间内的防烟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机械加压送风防烟和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防烟方式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在设置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场所,在外观上完全符合消防要求的为42.9%。此比例甚至低于自然排烟防烟方式的最大可能可靠度50%。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个例,针对2种防烟方式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多个工程设计实践为基础,对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箱体的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了设计经验。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推荐采用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的布置方式;排烟设计中建议仅对长度超过40 m的疏散走道进行排烟设计,箱体空间及底层管廊间不建议设置排烟系统;无自然通风条件的变配电间,推荐设置事故后通风设施;防排烟机房应结合绿化、工艺布置等条件设置,力求系统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7.
分析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同时加压送风系统的空气流动规律,给出了较为具体的计算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公式,并有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8.
分析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同时加压送风系统的空气流动规律,给出了较为具体的计算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公式,并有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9.
防烟楼梯间作为高层建筑中唯一的火灾逃生通道,对于保障人员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设计提出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正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工作安全性指标入手,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在确定了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最不利开门工况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风量平衡方程式联立求解,导出了计算正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的一套通用性较强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