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实际工程对双进口双出口低水头水利枢纽的分水分沙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的来水来沙组合及不同的分流情况,探讨了枢纽的分水分沙关系。此外,还对采取修建导沙坎、排沙闸工程措施后对分水分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低水头水利枢纽双出口水道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型式和尺度导沙工程对双出口水道的分沙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出口断面的上游设置圆弧型或直线型导沙潜坝以及在水流出口断面设置排沙闸,均可不同程度影响分沙效果,分沙比与导沙潜坝的长度和高度以及排沙闸的数量均成正比关系。弧型导沙潜坝的分沙效果优于直线型导沙潜坝,且潜坝长度和高度变化均影响分沙比的增长速率;排沙闸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分沙比的增长速率较小,分沙比的增大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对实际工程的改建设计和控制运用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低水头水利枢纽双出口水道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型式和尺度导沙工程对双出口水道的分沙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出口断面的上游设置圆弧型或直线型导沙潜坝以及在水流出口断面设置排沙闸,均可不同程度影响分沙效果,分沙比与导沙潜坝的长度和高度以及排沙闸的数量均成正比关系.弧型导沙潜坝的分沙效果优于直线型导沙潜坝,且潜坝长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目前分流分沙的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水分沙的试验研究是近40年内发展起来的学科。早在1920年左右,德国学者开始对不同分水角度与底沙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930年以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苏联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此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21,43(10)
针对泾河东庄水利枢纽拦沙库容淤损快、淤损后无法重复利用等问题,提出在坝前创造"正常+非常"双泥沙侵蚀基准面实现拦沙库容再生利用的设计理念和排沙技术。采用理论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等方法,对东庄水库设置排沙泄洪深孔和非常排沙底孔、仅设置排沙泄洪深孔两种工程布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排沙泄洪深孔和非常排沙底孔形成的"正常+非常"双侵蚀基准面可延长水库拦沙库容使用年限3 a,减少库区淤积量3.92亿m~3,一次运用可恢复拦沙库容近1.0亿m~3,实现"死"库容"不死",长期发挥水库拦沙减淤效益。研究成果促成了工程落地,开启了在100 kg/m~3级以上含沙量河流上建设重大水工程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葛洲坝航道运行以来水流泥沙特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玉林 《人民长江》1996,27(6):27-30
依据葛洲坝工程运行10余年来的原型观测资料,阐述了大江与三江两航道成功地采用“静水道航,动水冲沙”辅以机械清淤的方式,解决船闸两航道的航行水流和泥沙问题。并对两航道的水流条件,冲淤规律,影响航道淤积的原因,过流冲沙,拉沙效果及影响拉沙效果的主要因素,下航道枯季走沙现象及两航道存在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的认识,可为今后两航道进一步解决存在或出现新的问题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使宣威电厂水库持久正常运行和适应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提出了水库治理的清淤防沙工程设计方案,推荐采用挖泥船和旁通道分水分沙相结合的渠库分家治理方案.通过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对分水分沙枢纽排沙效果进行了验证,并通过试验优化了工程设计布置.方案研究表明,采取上述工程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库区泥沙淤积.本治理方案对类似水库的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温孟滩放淤改土工程将河南、山东两省黄河两岸人民多年来实践成功的放淤固堤经验进行了综合比较,并根据各种条件的变化,对原设计施工方法进行了全面的修正,采用独创方式施工,加快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工程效益,这种大面积的通过薄层淤填改土方式改良土壤在国内外尚属首次,不仅满足了国家重点项目小浪底枢纽工程库区移民的按期迁入,为安置区移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两岸人民改善黄河两岸生态环境,利用黄河水沙资源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分水分沙变化及神经网络模型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作者根据西、北江干流高要、石角及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马口、三水共4个水文站的流量、输沙率的月均序列进行统计,探讨近几十年来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分水分沙的季节变化和多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网河区顶点的分水分沙格局以1993年为转折点,自1993年后,水沙分配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水站的分流比和分沙比突然增大,分流比约增大了一倍,保持在20%以上,分沙比在16%以上。应用非线性神经网络模型对马口、三水两水文站的分流比和分沙比进行建模,并对网河区顶点的分水分沙变化趋势作多步预测,结果表明,1998~2000年三水站的分流比均在 25%以上;1998年的分沙比较小,预测值为 12%,1999年和 2000年的预测值分别是15%、16%。  相似文献   

10.
史振寰 《人民长江》1995,26(10):38-41
三峡工程建设采用业主负责制,甲方在施工现场建立了工程建设部和下属4个分部,工程各方依合同职责密切配合,分项目按合同进行协调和管理。右岸一期工程步署上,甲方目标明确,不失时机地把关键工程项目搞上去,甲方加强合同管理,为工程项目管理顺利进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在对施工单位所完成的合同工程量进行结算时,公正合理地解决了遗留难题,甲方以平等待人态度协调处理好各方关系。结合两年多来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有关筹集  相似文献   

11.
徐和兴 《西北水电》1997,(2):6-11,32
尼那水电站是一座日调节的中型水电站,库容较小而来沙较多。为研究水库的减淤防淤措施和合理的运行方式,进行了坝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对三个不同的枢纽布置方案进行对比试验,预估了各方案在不同来水来沙和运行水位情况下的库区冲淤地形;研究了枢纽不同布置方案的排沙情况,探求了最大限度减少水库泥沙淤积,使水库长期保持有效库容的工程措施,优选了枢纽布置方案,为该工程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运行二十余年,库岸总体是稳定的。但近十年来,汉江库区上游尼河口至夹河口45公里长的库段发生大小滑坡及崩塌体30余处。当后期续建工程正常蓄水位抬高至170米时,该库段岸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将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通过对上述库段工程地质环境、变形体的分布规律、库岸工程地质分段和稳定性分级等问题的研究,就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工程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泥沙问题是制约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渠的规划设计阶段和日常的运行管理中都需要掌握渠道的泥沙冲淤情况。本文根据一维水流非均匀沙运动方程,结合灌区灌溉特点和测量资料情况作了概化处理,建立了适合于灌区的非均匀沙冲淤计算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渠系沿程的分水分沙和冲淤交换,将断面流量按渠段划分并计算,悬移质泥沙按粒径分组计算,根据分组水流挟沙力和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公式计算泥沙含沙量。模型采用山东簸箕李灌区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表明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非均匀沙在渠道内的运动淤积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结合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通过弯道悬沙实体模型对弯道溢流堰分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弯道溢流堰具有一定的撇清撇细分沙效果,悬沙中值粒径越大,弯道溢流堰的撇清撇细分沙效果越好;弯道半径对溢流堰撇清撇细分沙效果的影响随着悬沙粒径的不同而不同;在试验水沙条件下,经弯道溢流堰撇清撇细分沙后进入淤区的悬沙含沙量较分沙前提高约1%,粗沙较分沙前提高约2%.  相似文献   

15.
新疆巴州地区属于典型的荒漠型气候,降雨量少,水资源短缺,土壤沙化严重,保水保肥能力 差,春季、春寒灾害较多,严重影响当地棉花产量的提高,为实现棉花节水增产保丰收,研究田间双膜与 单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棉田高产高效管理提供参考。布设双膜、单膜两种不 同地膜覆盖大田试验处理,通过监测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度、水分、盐分,棉花出苗率、生长形态及产量等 指标,分析不同覆盖措施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双膜覆盖有较好的增温效果,单膜覆盖效果不佳。双膜覆 盖对抑制土壤盐分的积累和水分的散失有着积极的作用。双膜覆盖对棉花的产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双 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有更好的增温效果,抑制土壤盐分的积累和水分的散失,为棉花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 件,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介绍双平面有限元法适用于空间复杂大体积结构的应力分析,以代替传统的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法。工程实践证明,双平面法具有节省硬盘空间和机时,计算简便,对空间复杂大体积结构应力分析是非常适用的。  相似文献   

17.
引黄渠系一般比较复杂.渠系的泥沙淤积详细模拟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建立引黄灌区渠网泥沙数学模型,对引黄渠系的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渠系分水分沙与泥沙淤积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符合良好。利用该模型就引水流量和引水含沙量对渠系泥沙淤积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相关曲线,增加了对渠系泥沙淤积影响因素的认识。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可以作为研究引黄渠道的泥沙淤积规律的有效手段,可以应用于沉沙措施、调度运行方式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三门峡水库若干问题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四十年来的原建、增建、改建过程做了系统回顾和合理划分,对枢纽工程运用探索在有关重点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综过增、改建过程和按“蓄清排浑”控制运用后,基本上实现了1969年“四省会议”原定目标,并就小浪底工程投运引起的条件变化,来水来沙变化和三门峡水利枢纽自身运用条件变化,对三门峡水库今后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分流分沙比是研究分汊河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收集和分析2012—2019年长江口福姜沙河段实测水文资料,并采用了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ECOM-Sed对分流分沙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上游径流增加或下游潮差减小均会导致福北水道的分流分沙不平衡度增加,航道的维护量和分流分沙不平衡度呈正相关性。福北水道仅有约30%的流量难以输移40%沙量,这种分流分沙比的不平衡性会导致福北水道航道严重淤积。根据研究成果,可在福姜沙目前的三座丁坝上实施加长或加高等工程措施,以降低福北水道的分流分沙不平衡性来减少福北航道的淤积量。  相似文献   

20.
何治华  马荣彪 《人民长江》1995,26(11):58-60
三峡水利枢纽库区移民安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地编制好移迁建安置规划、依据工程分期施工的要求确定分年投资计划、搞好移民安置建设强度监控,是实现三峡工程建设目标以及库区经济不断发展的关键。本文根据库区不同水位主要淹物指标,并与枢纽工程玎衔接的原则,进行了移民强度分析;提出了编多民投资的分年实施强度方案和建立投资管理体系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