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以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为主要对手,用主要兵力进攻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不多,敌后战场尚处于开辟阶段,不可能成为抗日的主力。国民党的执政地位,要求它承担起抗战的主要任务,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强大压力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国民党被迫实行抗战以后,相继组织了四次大会战。许多国民党官兵激于民族义愤和爱国热情,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正面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尽管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以及国民党指导上的错误,导致了大片国土的丧失和众多兵力的损夫,但是,它也消耗了日军的大量兵力,打破了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使日本陷入长期作战的不利局面,这是有利于中国全民族持久抗战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在抗战中,国共两党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保证.但由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在抗战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爱国观,即共产党的彻底爱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狭隘爱国主义,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则坚持片面抗战路线;二是共产党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国民党抗战决心却动摇不定;三是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本质未变,不断制造磨擦,共产党忍辱负重,坚持团结,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四是国民党坚持独裁专制,共产党则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知识分子在总体上一度出现政治上的消沉。但是,“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芦沟桥事变后,知识分子中的许多人政治态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迅速地从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消极甚至冷漠中走出来,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抗日战争的行列,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相当大的历史贡献。文章对知识分子走向抗日、坚持抗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这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提及国民党也进行了敌后游击战,引起了史学界的重视.根据有关史料,从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战术地位的角度,分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提出、战术地位的表现及处于战术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上,西安事变有着独特的地位。这一重大的历史事变,其深刻的民族根源、历史根源不容忽视。严重的民族危机是西安事变的根本因素。一方面国外强敌入侵,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大肆排斥异已;另一方面国内抗日民族运动高涨,共产党顺应历史,积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终于,历史留下了一个醒目的标题——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6.
塘田战时讲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湖南抗战文化界爱国知识分子倡办、用以培养基层抗日干部兼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的干部培训学校,是湖南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塘田战时讲学院聚集了当时湖南最优秀的师资,面向全国各地各阶层公开招生,对学员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抗日救亡教育,在当时的湖南可谓影响深远。塘田战时讲学院为抗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和对周边的民众教育,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向乡村深处发展”,其统一战线的办学形式,也为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新四军领导人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牢牢把握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动员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投入到抗日救国大业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统战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团结广大民众争取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苏北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抗战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 ,为打败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竭尽全力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周恩来同志不顾个人安危 ,领导中共南方局战斗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 ,机智勇敢地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统战工作 ,为遏制分裂逆流 ,坚持团结抗战 ,扭转抗战危机局面 ,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到成熟;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逐步认识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和指导作用;1935年以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相对减弱和共产国际于1943年6月被解散;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党内的团结和统一以及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毛泽东个人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卓越贡献。所有这些分别为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提供了理论条件、思想条件、外部条件、历史条件和主观条件。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各方面条件和各种因素促成的,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个基本特点,它是我党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和我国人民三大任务的需要;爱国是祖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基础,不论什么阶级、阶层、政党、集团或个人,只要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就是一家,就要团结;党中央制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倡议,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占山部义勇军是以马占山将军为首的主要活动在黑龙江省的一支义勇军,兴起于"九.一八"事变之后,发动的江桥抗战是打响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义勇军在马占山短暂降日过程中发展受制,随着马占山再次举起抗日大旗,这支队伍迅速壮大,并发展到高潮,最后在罗圈甸被日本军包围。队伍冲出包围圈后,开始分散:马占山率领一部分队员转退苏联,并出访欧亚,一部分队员撤进关内继续抗日。马占山部义勇军是众多东北义勇军中的一支,他们的抗日活动在东北地区以及在整个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占重要历史地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的特殊背景下,中共报刊是中国共产党对内对外宣传的最主要工具。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日伪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区、香港和海外等地创办了大量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和各级地方报刊,架构起了强大的宣传网络,用以进行理论政策和国内外形势宣传,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时期中共报刊宣传工作与前期相比,在很多方面均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日本全面侵华后,全国各界民众秉承“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原则,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作为中国抗战力量之一的在华教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以救亡宣传、参军抗日、救助难民、坚持办学等形式,积极投入到“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反侵略战争中。在华教会大学师生的抗日活动得到政府要员和国民的一致赞许,也为取得抗战最终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战初期,陶铸在鄂中地区领导了艰苦的对日斗争,举办汤池训练班,恢复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坚持领导军事斗争,组织武装进行游击战,建立起鄂中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先进性是我党的生命之所在。判断一个政党的先进与落后,是看它与所处的时代发展步伐是否一致,是不是反映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要求,看它的纲领、路线是不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毛泽东正是从时代和现实的高度,全面论述了抗战时期党的先进性。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党首先举起团结抗日的旗帜,反映民众呼声,促成了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时代先锋和中流砥柱的作用,从而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使中国人民从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救星!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事业的三大法宝之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和枢纽是“逼蒋抗日”的方针,中国共一党从整个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逼蒋抗日”的方针。本文探讨了“逼蒋抗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实现的历史条件及其国际背景,指出了“逼蒋抗日”方针对今天完成祖国统一、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指导意义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重庆文化发展经历了抗日救亡文化、抗日进步文化、抗日民主文化三个时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敢于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爱国爱乡精神;捐弃前嫌、和衷共济的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卓越、向往文明的奋斗进取精神;反对专制、追求进步的科学民主精神;兼容并包、五湖四海的宽容开放精神。这对重庆人文精神的构建产生了重要作用。对新时期加强重庆人文精神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代国民外交盛行,抗战期间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通过分析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特殊的抗日背景,中国国民外交协会对外积极揭发日寇暴行和揭示事实真相;对内团结全国民众一致抗日和培养国民外交意识。中国国民外交协会的活动维护中国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建立与他国的友好外交关系,提高中国国民的外交意识,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最后研究中国国民外交协会的活动和外交理念对当前我国人民外交和国内外关系处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整套抗战教育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其核心就是要使教育为抗战服务,不仅积极呼吁国民政府改革旧的教育制度,而且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全面改革旧的教育体制,推行“干部教育重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重于儿童教育”的适应抗战需要的独特教育体制,谱写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特殊篇章。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充分考虑中国力量广泛性特点,全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克服中国部分力量的历史局限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战立场,在战略上重视游击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周恩来全面认识中国力量构成特点,重视军队建设,重视政治力量的作用,重视群众的动员;周恩来根据中国抗战力量在时间维度上变化特点,找准中日力量变化规律,较早提出持久战、消耗敌人、积小胜成大胜等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