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注射成型的方法,以短切碳纤维为增强体,聚乙烯为基体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碳纤维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结果表明,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延长。  相似文献   

2.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辽宁化工》2010,39(9):990-992
介绍了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的特性,着重阐述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基体。的分类、选择和应用,指出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进一步发展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其卓越的机械性能、易加工、可回收再利用等优势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等尖端领域应用广泛。界面是碳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薄弱环节,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一直备受重视。本文总结了碳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因素,并重点介绍了碳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视觉图像表征方法和影像测量仪对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取向进行了表征,对比分析了视觉图像表征方法和影像测量仪的测量结果偏差。结果表明,采用视觉图像表征方法和使用影像测量仪测得的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偏向角基本一致,最大误差仅2.611o;无论是碳纤维取向程度较高,还是纤维长短不一、拔出形状不规则、取向有明显偏差的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视觉图像表征方法都可以较好地表征碳纤维的偏向角和方位角;试验验证了视觉图像表征方法对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取向表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正>本发明提供确保了轻量、薄壁且高刚性、并且再加工性及再循环性优良且表面平滑性良好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含有至少2片碳纤维织物和热塑性树脂,所述至少2片碳纤维织物分别由解开碳纤维束而得的开松纤维丝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对我国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热膨胀系数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环向碳纤维的加入可以使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纵向热膨胀系数趋于正值,而同等厚度环向玻璃纤维的加入却使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纵向热膨胀系数更趋于负值,从而增加了复合材料零膨胀设计范围。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近年来,数值模拟技术在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过程、工艺参数优化、材料去除机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和讨论国内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切削力、材料表面完整性、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综述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切削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9.
陈祯  王亚凤  陈兴刚  桑晓明 《塑料》2020,49(3):24-27
以改性短碳纤维为增强材料增强PC/ABS合金,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C/ABS短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样条的力学性能与短碳纤维含量的关系。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纤维的改性有利于其与PC/ABS合金的结合。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3和6 mm改性碳纤维均能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3 mm碳纤维复合材料优于6 mm。当3 mm的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添加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含3%碳纤的复合材料提高了35. 52%;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改性碳纤维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增强复合材料的刚性。  相似文献   

10.
杨波  孙玲 《中国塑料》2015,29(10):64-67
通过数值模拟、单因素试验研究了30 %碳纤维/30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通过多因素试验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如熔体温度、注射时间、保压时间、保压压力等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相比30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0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翘曲变形量的影响更小,30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最大翘曲为4.107 mm,而30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最大翘曲为5.090 mm;影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翘曲变形的最显著因素是保压压力,而影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翘曲变形的最显著因素是保压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李颖  颜春  刘玲  刘俊龙 《塑料科技》2014,(9):111-116
详细介绍了纳米粒子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原理及其在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纳米粒子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存在的相应问题,为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尼龙66为基体材料,添加碳纤维、增韧剂、流动改性剂等相关功能助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采用注塑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标准试样,研究了碳纤维及流动改性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碳纤维含量可以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碳纤维质量分数为3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251 MPa,比纯尼龙66树脂提高了210%,弯曲强度由纯树脂的72 MPa提高到358 MPa,提高了397%,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78%,达到22 kJ/m~2。通过加入流动改性剂可以提高碳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并且不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流动改性剂的质量分数为1%时,碳纤维质量分数为25%的复合材料的MFR达到16.1 g/(10 min),比未添加流动改性剂时提高了193%,碳纤维质量分数为35%的复合材料的MFR为15.5 g/(10 min),比未添加流动改性剂时提高了319%。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结合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讨论了其在新能源(风力发电、钻井采油和天然气储存)、汽车(外覆盖件、刹车片和涡轮增压)和航空航天(民用飞机、战略导弹)领域的最新应用。最后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碳纤维增强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板材制造领域。该碳纤维增强木质复合材料主要由木质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布组成,通过在木质复合材料底部局部粘  相似文献   

15.
从环氧树脂增韧、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和层间增韧三个方面综述了连续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及增韧效果,总结了国内外连续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增韧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高性能PAN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性能PAN基碳纤维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以其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综述,并对高性能PAN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主要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我国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现状及发展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东丽碳纤维制备了碳纤维增强聚丙烯(CF/PP)复合材料,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结合复合材料断面扫描电镜照片,研究了CF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碳纤维进行强酸表面处理后,东丽碳纤维的增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振动性能和损伤类型进行研究。采用落球击打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悬臂梁自由端,使复合材料悬臂梁产生谐振。通过测量复合材料悬臂梁的谐振频率,计算其阻尼损耗因子,得到无损伤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振动性能。在此基础上,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人为引入损伤,利用FBG测量其损伤状态下的谐振频率,依据谐振频率分析判断损伤类型。研究结果可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振动性能研究和损伤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改性及改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碳纤维的增强机理.综述了纳米材料、聚合物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改性进展,并总结了相应的改性机理.探索新型柔和的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以及对碳纤维表面接枝将是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改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碳纤维/纳米黏土复合材料,并以此作为泡沫塑料的增强填料,制备了碳纤维/纳米黏土强化PU(聚氨酯)泡沫塑料。研究结果表明:当碳纤维长度为8 mm、m(复合材料)∶m(PU泡沫塑料)=1∶50时,碳纤维/纳米黏土复合材料对PU泡沫塑料的增强效果相对最佳;经碳纤维/纳米黏土复合材料增强后,PU泡沫塑料表面空隙减少、颗粒排布更紧密且出现了网状结构,故其弹性降低、力学性能(刚性、拉伸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