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硬开关变换器及一些带有辅助开关的软开关变换器的缺点,介绍一种新型PWM变换器的设计方法。它采用零电压转换技术,使变换器开关器件的损耗明显减小,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一种高频高效的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燕  竺绿园 《机电工程》2017,(11):1309-1315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很难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良好的动态响应等问题,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传统控制策略进行了归纳。对传统控制策略存在的多模式切换、控制设计难度大、实现软开关复杂程度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混合单模式ZVS恒频控制策略,并对该变换器各个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搭建了一台300 W实验样机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该控制策略下不管升压还是降压电路都只工作在一种模式,并能在全电压范围内都能实现4个开关管的零电压ZVS开通,在高频工作时开关损耗低、效率高、动态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相PFC变换器中存在的开关反并联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将在单相PFC领域中有效抑制二极管反向恢复并实现开关零电压开关的复合有源箝位和最小电压有源箝位两种软开关技术应用到三相PFC变换器中,得到一族有源箝位零电压开关(ZVS)软开关三相PFC电路,为了减少辅助电路的数目,提出了一种零电压开关一空间矢量调制(ZVS-SVM)可以只采用一个辅助开关,实现所有开关的ZVS。具有开关频率固定,输入波形品质好的特点。以复合有源箝位ZVS为例进行理论分析。研制了一台基于DSP控制的4kW的实验样机。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改进型Buck ZCS-PWM变换器,分析其工作原理并进行了仿真。该变换器以恒频方式工作,直流传输比简单,负载特性良好,主管与辅助管可实现零电流开关,与传统的ZCS-PWM变换器相比具有更好的可靠性,仿真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电力终端表中,开关电源变换器升压能力不足,且开关器件应力大。将开关电感结构嵌入传统Boost变换器中,构成开关电感Boost变换器(SIBC)。通过研究分析该变换器在连续导通模式下的工作特性,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开关电感Boost变换器较大地提高了升压能力,且输入电压利用率高、开关器件应力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随机频率调制技术从噪声产生源头上降低了开关变换器的电磁干扰。分析了具有不变概率密度分布的离散随机信号频率调制降低开关变换器EMI噪声的原理,并试制了一台随机频率调制开关变换器电源样机。比较了不同随机调制信号情况下开关管电流信号的频谱以及传导干扰测试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调制信号均能有效降低开关谐波峰值,但是均匀分布随机信号的调制效果优于正态分布随机信号的调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源辅助谐振换流的新型软开关变换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了一种无源辅助谐振换流新型软开关变换器.即通过采用简单的无源辅助谐振网络实现了开关管的软开关,开关管电压电流应力小,解决了输出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特别适用于以IGBT作为开关器件的高电压大功率场合.本文以其在Boost变换器的应用为例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软开关实现条件,给出了谐振参数的设计方法,该软开关设计思想可以推广到其它基本的DC-DC变换器中.制作了一个使用IGBT的5 kW-20 kHz的实验样机,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变换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交错并联双管正激软开关变流器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减小变换器的开关损耗,提高变换器的转换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双管正激软开关变流器,并进行了电路的动态分析.即通过利用输出平滑电感、变压器漏感及开关管缓冲电容的作用,实现了所有开关管的软开关.该变换器可有效地抑制开关管的电压、电流尖峰,变压器和开关管流过的环流电流小,回路总导通损失小.该文详细分析了它的上作原理,软开关实现条件.制作了一个使用IGBT的500W-100kHz的样机,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变换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辅助谐振换流的新型ZCS-PWM升压变换器,即通过采用简单的有源辅助谐振网络实现了主、辅开关管的软开关,主开关管实现了零电压零电流开通、零电压关断,开关管电流电压应力小,辅助开关管实现了零电压零电流关断、零电流开通,特别适用于以IGBT作为开关器件的高电压大功率场合.以其在Boost变换器的应用为例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软开关实现条件,给出了谐振参数的设计方法,该软开关设计思想可以推广到其他基本的DC-DC变换器中.制作了一台使用IGBT的3 kW-16 kHz的实验样机,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变换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曹学武  秦会斌 《机电工程》2011,28(10):1284-1286
为了提高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减小开关电源的体积和电磁干扰(EMI),降低功率开关器件的导通损耗,介绍了一种基于16565的准谐振反激式变换器.利用功率开关管自身的输出电容与变压器原边电感产生谐振,通过适当的控制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导通.与传统的反激式硬开关变换器相比,它能有效地减小开关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转炉托圈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转炉系统的运行性能。针对设计出的转炉托圈与耳轴的尺寸,采用第三强度理论和第四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根据托圈与耳轴的强度和刚度,判断托圈能否支撑120 t转炉,也为炼钢厂进行安全有效的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TJ7131U轿车国产催化转化器系统的集成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TJ71731型轿车 ,系统集成开发出国产催化转化器 ,并对所开发的催化转化器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催化转化器系统对TJ7131型轿车具有很好的净化性能、其与整车匹配性能良好并已经具有 5万km的可靠性寿命 ;安装该催化转化器的夏利轿车排放达到了欧洲 2号法规 ,其综合性能优于国外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秒表检定仪的检定需求和缺少检定所需机/电转换器的现状,介绍了一种用于把秒表检定仪夹具的机械信号转换成电脉冲信号的机/电转换器的工作原理、电路设计以及制作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给出了测试数据,数据表明该转换器满足设计要求,解决了机械秒表检定仪因缺少机/电转换器无法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型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减速器原始特性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能够确切地表示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性能,而且通过计算方法可以获得几何相似的系列变矩器的外特性或通用特性。对设计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减速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里基于束流理论建立了某新型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参数的计算数学模型。得出了该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减速器的变矩工矿原始特性参数曲线。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矩阵变换器(CMC)换流方法、调制算法比较复杂等问题,介绍了一种稀疏矩阵变换器SMC(sparse matrix converter)。首先给出稀疏矩阵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然后对稀疏矩阵变换器的换流、调制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稀疏矩阵变换器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稀疏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正确、可行;调制、换流策略相对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国内外大容量高压变频器发展实际,分别从高压变频器拓扑结构和高压变频器主要产品进行归纳,并分析了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通过对现有高压变频器技术发展状况的小结,可以为未来高压变频器产品开发及关键技术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启动时,如果电动机可以负担启动的绝大多数能量,将减少内燃机在非最高效率点的工作时间,提高燃油利用率并且减少尾气排放。为了实现宽广的输出电压下的能量输出,提出了一种新的HEV用双向DC-DC拓扑,实现双向升降压的功能。针对具体的工作条件,设计了双向DC-DC拓扑参数,并且对所得的变流器进行了损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此拓扑适合用于混合动力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采用传统人工肉眼判断钢渣比这一方式,手动操作转炉滑动出钢口存在诸多弊端,借鉴红外热成像技术,设计了转炉下渣自动检测设备系统,该设备系统借助红外传感器对钢流进行无接触式的图像采集并分析处理,从而实现了对转炉出钢状态的实时监测。利用可靠的转炉下渣自动检测系统并结合转炉滑动出钢口,实现了转炉的自动挡渣作业。  相似文献   

19.
液力变矩器的动态特性和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三元件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为研究对象 ,根据牛顿定律 ,建立了非稳定工况下的动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根据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特点 ,得到 2种简化的数学模型 ,据此进行仿真计算。进行了液力变矩器动态特性试验 ,得到了动态原始特性。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 ,所建模型具有足够精度 ,通过对动态和静态原始特性对比分析 ,表明在一定的转速变化范围内 ,可用静态原始特性代替动态原始特性。  相似文献   

20.
转炉是目前炼钢企业的关键核心设备,提高转炉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对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本文在国内外钢铁企业转炉设计、安装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内某炼钢厂120t转炉的改造与安装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其旧炉壳淘汰更新改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