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纯低温余热发电双压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彭岩 《中国水泥》2006,(6):64-66
1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内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得到蓬勃发展,多家科研院所积极进行余热发电技术研究、建设纯余热电站工程,使得余热发电技术日臻完善.不同工程的不同热力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但如何确定经济的余热发电技术、热力系统?为什么要采用双压系统?双压系统的技术关键点在哪?……众多余热发电热心者在关注、在思考、在探讨.  相似文献   

2.
俞捷 《水泥工程》2009,(5):83-84
在国家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一系列的政策指导下。水泥工业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在新疆水泥行业得到高度的重视。水泥窑排放的低温废气余热用于发电时,余热的有效利用率如何提高?废气余热最大发电能力到底有多大?配置余热发电系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现就新疆正在建设的2500t/d熟料生产线纯低温余热电站工程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电监会日前出台《关于规范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并网运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范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并网运营工作。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意见》的出台将对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随着新《水泥行业准人条件》的实行,水泥新建项目大幅减少,水泥余热发电项目配套建设的空间也会变得越来越小。余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泥工业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市场需求巨大。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是水泥工业“四零一负”战略的重要组成。我国自主研发的水泥工业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吨熟料余热发电量与理论值还有很大的差距。日本在我国推广的水泥工业余热发电技术大部份仍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德国海德堡水泥公司以有机工质戊烷(CH12)汽轮机和导热油为热载体的余热锅炉组成的利用篦冷机废气余热的发电系统具有较高的发电水平,美国Recunent工程公司开发了Kalina工业废热回收发电系统,正欲进入水泥工业市场。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经历了中高温余热发电、带补燃的中低温余热发电、低温余热发电三个发展阶段。水泥窑余热发电采用的热力系统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中日合作的宁国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正式竣工投入运行。这个中国目前第一个纯低温无补燃水泥生产余热发电项目的建成竣工在中国建材工业史上和中国电力工业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根据对宁国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概况的仔细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新型干法水泥窑配套余热发电装置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第一、日本是世界上开发水泥厂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较早和最为成熟的国家,其余热发电技术和装备都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而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是研制、生产余热发电设备的优秀企业。据悉,目前日本18家水泥企业其发电设备有13家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目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受到煤电供应紧张及煤电油价格逐年上涨的影响,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给水泥企业带来极大压力.当前,水泥行业为了节能、降耗,积极采用了水泥窑纯余热发电技术,从而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在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同观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期我们特别推荐唐金泉<水泥窑纯余热发电技术的比较>一文,希望水泥业同仁展开讨论,促进余热发电技术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8.
余热余压利用是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余热发电是余热利用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成套工艺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水泥线生产能效,有效推动了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及技术进步。本文介绍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技术创新点、科研成果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情况,供余热发电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柱  刘哲 《中国水泥》2009,(9):65-65
随着国内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水泥窑窑头和窑尾排放的低温余热进行回收发电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几年水泥企业纷纷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利用余热发电系统产生电能用于生产.减少从电网购电.等同于电厂少发电.间接实现了温室气体CO2减排.既符合国家目前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如果余热发电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如财务、技术、融资等障碍因素,又可以根据《京都议定书》向联合国EB组织申报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获得发达国家资金支持。对于水泥行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会讯     
《水泥》2009,(4):37-37
由中国水泥网举办的第五届纯低温余热发电国际峰会于3月27日在上海召开。目前,余热发电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企业在应用时往往不能将水泥生产工艺与余热发电真正地结合起来,导致煤耗、电耗升高,熟料产量下降。因此,解决余热发电在运行中的各类问题,深入探讨水泥生产各参数和发电量之间的关系,成为本次会议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北京琉璃河水泥厂水泥窑废气余热发电系统运行数据为基础,对补燃余热发电和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环境负荷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证明纯低温余熟发电系统具有更好的环境协调性.  相似文献   

12.
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泥工业工艺及装备技术得以迅速发展.数百条数千吨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简称水泥窑)的陆续投产,为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的开发、推广、应用创造了市场条件。在这个背景条件下.目前国内具有水泥窑余热发电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能力的数家单位.推出了几种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热力循环系统并已在水泥工业陆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记者峨眉山报道 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经过近年的发展,已迅速推广,为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发展态势良好.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如何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问题,都是企业所急需了解的.2009年6月23~27日中国水泥协会在四川峨眉山市举办"2009全国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高级研修班",旨在引导企业合理配置余热发电系统,传播成功企业经验,交流、讨论实际生产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和节能减排的需要,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已成为当前水泥行业降低能耗的主要措施,很多水泥企业已经上了余热发电项目,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不能很好地协调余热发电  相似文献   

15.
用能质<火用>的概念对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所能达到的理论极限发电能力及实际最大发电能力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已投产的余热电站实际发电情况、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目前处于什么水平、实现水泥熟料生产电能零消耗的途径、水泥生产企业在决定建设余热电站时应注意研究的问题等几个行业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我国水泥工业迅速普及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今天,这些分析和研究能够加强水泥行业对我国目前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实际情况的了解,并对水泥生产企业确定余热发电项目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已经相当普遍,各公司运行效果不尽相同。本文根据近年来对水泥生产线热工标定和余热发电系统的统计结果,初步分析影响余热发电系统的因素,为烧成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废气余热发电提供借鉴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1概述随着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家从2007年底开始出台政策,要求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必须同步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和水泥熟料生产线同步建设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结合水泥工艺和发电工艺,把煅烧技  相似文献   

18.
魏文荣  杨明龙 《水泥》1995,(9):12-14
螺杆膨胀机在低温余热发电中的应用魏文荣,杨明友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水泥所(100024)自30年代起,东北、华北等地就有了带余热发电的水泥窑。发展到目前,全国共有四十多台,装机容量超过十二万千瓦。这类水泥窑属常规余热发电,在国内应用已较为成熟。随着...  相似文献   

19.
浅议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低温余热发电是一项将水泥窑排放的中低温废气余热转化为电能的节能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提高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热污染,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目前的能源危机。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推动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0.
《水泥工程》2005,(2):65-65
近年来随着窑外分解技术的成熟和提高,各地建设规模为1000t/d、2000t/d、500000t/d甚至1000000t/d的生产线相继投产。这些生产线中仍有约占熟料烧成热耗30%左右的温度为350℃以下低温废气余热没有被完全利用,而采用纯低温的余热发电技术将其利用是一种有效的节能途径。纯低温余热发电相比于带补燃的余热发电不增加粉尘、废渣、烟气及二氧化硫的排放,因而更具有节能和环保的效果。预分解水泥回转窑生产线增加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是在原生产线上各加一台窑头余热锅炉和窑尾余热锅炉,并配置一套相应的汽轮发电机组。设置在烧成窑头的余热锅炉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