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乙二醇再生装置是深水气田开发和气田群开发中防止水合物生成、顺利输送混输流体的重要设施。本文以某海上气田为对象,对乙二醇再生方案的选择和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气田特点优化了再生方案。  相似文献   

2.
多相混输技术是为降低油气田开发投资,于20世纪中期提出,目前已在国外广泛应用。塔里木油田的英买7凝析气田群包括英买7等8个中小型凝析气田,各凝析气田压力能充足,气油比高,气田地貌为戈壁或沙漠,环境恶劣,依托条件差,若应用混相集输工艺,可减少凝析油气集输的管线投资,降低气田群的运行管理费用。文章旨在对多相混输技术在英买7凝析气田群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集输方案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英买力气田群凝析油外输管道建于2006年,2007年外输管道采用正反输方式一次性投产成功.针对气田凝析油初期产量低的状况,外输管道投产无法满足最小输量要求等问题,提出了采用正反输方式来解决高凝点凝析油外输问题.分析了外输管道采用正反输方式外输的可行性,给出了外输管道采用正反输方式在实际生产中的工艺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郭艳林  李巧  毛敏  向波 《天然气工业》2004,24(11):151-155
新疆克拉2气田是保证我国西部天然气东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力气田。由于该气田产出的天然气中含有少量重烃成分,导致该气田天然气在未处理前达不到“西气东输”的输气烃露点要求。文章介绍了克拉2气田的天然气组成、外输气质要求,阐明了气田开发设计中保证外输天然气烃露点的必要性以及为保证东输天然气烃露点的脱水方案,最后还提出如何考虑气田与管道系统综合优化,以达到充分利用气田能量、减少能耗、合理进行气田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海天然气联合开发正式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海天然气联合开发正式启动 ,东海春晓气田群总体开发方案已初步形成 ,并计划于 2 0 0 4年实现东海天然气上岸。根据国务院要求 ,东海天然气将与西气东输工程同步开发建设 ,以调整华东地区能源结构 ,保护环境 ,发展区域经济和扩大天然气利用市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过协商 ,已达成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合作协议 ,携手组建的东海西湖天然气项目中方联合管理委员会也同时成立 ,中方有关东海春晓气田群总体开发方案也由两家公司共同编制。东海天然气勘探将以春晓气田群为重点和起点 ,加速春晓区带及周边…  相似文献   

6.
P-L气田群的长期稳定开发关系着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的天然气发展长远规划。基于整个生产系统的油藏管网一体化综合研究模式可靠的衔接油藏、井筒和地面集输等生产环节,贴近生产实际,其在开发生产中重要性日渐突出。结合P-L气田群现状,依托IAM软件平台,建立基于生产系统一体化模式的油藏管网一体化模型,模拟预测气田群的开发动态,进行联合开发研究,突破了气田群常规研究方法,协调气田开发延长气田群稳产期,最大化气田群的产能。  相似文献   

7.
蒋静萍 《天然气工业》2005,25(3):132-132
“西气东输”进入我国东部地区之后,消费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供气方中石油一直在加大上游气田的开发力度。中石油即将全面启动开发西气东输第二个主供气田——迪那气田,以满足上海、南京等城市的用气“胃口”。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真     
点击关键词 西气东输 4月11日,继克拉二号气田产能建设项目开工后,塔里木盆地吉拉克、桑南和吉南气田产能建设项目破土动工。至此,西气东输工程上游气田已全部投入开发,今年形成140亿立方米生产能力,明年1月1日可向西气东输管道正式供气。  相似文献   

9.
何沛 《断块油气田》2004,11(4):80-82
结合白庙气田“十五“规划开发部署和远期发展目标,在充分分析气田集输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对气田天然气地面集输工艺和处理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气田地面集气方案和气田天然气外输及处理方案.该方案远近期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优化了集输工艺,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气液混输管路段塞流的设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陆上天然气气田开发为简化地面工程工艺流程,逐步向气液混输工艺发展.气液混输管道在清管时产生的段塞流将会对下游的天然气处理装置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工艺设计以减小此类影响.以长北气田等集输工程设计为例,介绍减少段塞流影响的几种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气田外输天然气水露点确定研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田开发、外输管道、下游利用工程是组成天然气工程项目的三大部分,如何合理确定气田外输天然气的水露点以保证外输管道的安全运行、用户对气质的要求,是涉及到气田天然气处理方案的制定、外输管道的配套设计运行的综合性优化问题。结合克拉2气田向西气东输管道及下游用户的供气分析,阐明了天然气水露点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梅松 《石化技术》2022,(4):135-136
气田开发后期气井压力能下降,井口压力逐渐不能满足外输需求。从技术经济角度对两种增压方案进行对比优选,结果表明,集气站单站增压方案既能满足管网外输要求,又能保证经济效益,是气田增压开发的一种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蒋静萍 《天然气工业》2005,25(4):167-167
在以“始终创一流”为核心的克拉2精神的激励下,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气田建设再传捷报。4月9日,继牙哈气田、克拉2气田之后,西气东输塔里木气区参与供气的又一个气田——吉拉克凝析气田建成投产。吉拉克气田位于新疆轮台县境内,是2004年6月开工建设的,现有开发井8口,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天然气6.5亿立方米。至此,西气东输塔里木气区首批参与供气的气田已全面投产,比计划提前3年完成了年供气120亿立方米的骨架工程。  相似文献   

14.
杨君  薛相才 《中国石油》2014,(20):34-35
高含硫气田开发历来被看作是“勇敢者的游戏”.普光气田的成功开发,让高含剧毒硫化氢的天然气成为造福亿万人民的“福气”.截至今年10月,作为“川气东送工程”的主要气源地,普光气田已安全高效生产5年.累计外输清洁天然气300亿立方米,改变了两亿人的生活方式,带动长江中下游上千家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英买力气田群整体是个带油环和底油的复杂凝析气田,如何提高复杂凝析气田的原油采收率而不影响凝析气的采收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从生产实际出发,对目前利用水平井和直井提高英买力气田群底油开发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提高底油采出率的方法,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国家及行业对气田水转输和回注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标准逐渐提高,同时,各大气田开发至中晚期,气井产水量日益增多,气田水管输作为气田水处理的普遍方式,若管输系统无法满足生产运行需求,将严重制约气田的开发。气田水管道小孔泄漏模式定点监测技术的研究旨在结合先进技术与经济效益,实现气田水管道在线监测、精确定位、实时报警及远程连锁控制,有效地解决人工排查泄漏点的不确定性及泄漏抢修的失效滞后性难题,将气田水泄漏带来的环境影响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海上气田群联合开发过程中单井科学高效配产,优化气田开发决策,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数据同化方法拟合气田群实时生产和监测数据,获得预测结果与生产动态一致的气田群地质模型。以4个气田群联合开发的累计产气量为目标函数,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和粒子群算法进行气田群联合配产智能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智能优化方案10 a累计产气为19.1×108m3,较人工配产方案提高了4.2%,产能优化效果显著。该研究有效提高了开发效果,可为其他复杂油气田高效开发及储气库建设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渡口河气田飞仙关气藏开发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渡口河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发育,储渗性能良好,储量规模大,气井产能高,是川渝天然气东输工程的主供气田之一。东榆项目根据渡口河气田飞仙关气藏开发评价方案的气藏工程和地面建设工程推荐方案,确定采取就地脱硫的方式。在气田附近新建天然气净化厂,新建净化气外输管线,净化气外输两湖地区。目前,各项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正按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19.
HYSYS流程模拟技术在油气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买力气田群作为西气东输主力气田,其油气处理包括脱水脱烃、轻烃回收及凝析油稳定等,生产处理工艺复杂,制约装置平稳生产的因素较多.应用HYSYS流程模拟技术对英买力油气处理厂进行工艺流程模拟及生产优化,提出了增加液化气收率,降低能耗的工艺生产方案,并为系统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元坝气田是国内首个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高产量的同时也伴随大量产出水。随着开发的进行,腐蚀问题日渐明显。介绍了元坝气田产出水集输系统的腐蚀问题及防护措施实践:按腐蚀破坏形态分类,目前元坝气田产出水集输系统的腐蚀属于局部腐蚀;抗硫碳钢无法在高含硫气田产出水集输系统单独使用,添加缓蚀剂可以使抗硫碳钢的使用寿命延长;管道停运期间因介质不均匀性增强,易导致腐蚀加剧。此外,气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因传统的定点在线腐蚀监测技术对点蚀、孔蚀等局部腐蚀受限,应全面引入射线检测、超声波测厚等无损检测手段,弥补定点监测的缺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