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常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无限关怀与支持下,由于苏联专家热情无私的帮助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钢铁局所属企业近几年来在高炉生产方面获得了迅速的进展。 1955年生铁产量比1952年增长43%,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改善18%,焦比降低22%。如以1956年计划指标和1952年相比,则生铁产量增长65%,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改善23%,焦比降低28%。毫无疑问,在响应党和政府要求争取提前完成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号召下,1956年的计划指标是会大大提前超额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钢铁》1956,(6)
1955年我们学习贯彻了50多项苏联先进经验和专家建议,使得长期不能解决的重大生产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例如炼钢车间学习推行了厚层烧补炉底苏联先进经验,使热修时间降到1954年的一半以下,并因热修时间缩短去年给国家增产1200吨钢;线材轧钢机由于贯彻了使用双槽围盘的专家建议,使盘条机时产量提高了10%以上,接近1956年的指标;中型轧钢机烘钢炉按专家建议改进了构造,使烘钢能力提高12%,解决了设备长期不平衡的问题(轧钢机能力大于烘钢炉能力)。去年我们贯彻和推广苏联先进经验和专家建议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收效,是由于全体职工对向苏联学  相似文献   

3.
《钢铁》1956,(1)
(一)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1957年我国的生铁产量将要从1952年的190万吨提高到4674千吨,增加2.46倍。这个任务主要是由重工业部来担负。但是重工业部1955年生铁的生产水平预计还只能达到1957年的80.14%。因此,为了满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在1956年与1957年,生铁产量必须在1955年的基础上每年平均增长13.17%。应该指出的是这两年生  相似文献   

4.
《钢铁》1956,(8)
(一) 几年来的经验证明,各个厂矿企业有效地推广苏联的先进经验和职工中创造的先进经验的结果,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各种技术经济指示的提高、为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操作,和有效的保证完成并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等方面均获得了艮好的结果。几年来在高炉上,由于推行了众所周知的如原料管理、炉顶调剂、蒸气鼓风等的重大先进经验的结果,而高炉上的技术经济指标则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高炉利用系数在1953年力1.036,而1954年为0.915,1955年为0.881,1956年则争取达到0.868作为高炉冶金工作者们斗争的目标。石景山钢铁厂,由于认真地、系统地贯彻执行了高炉上的几项重大先进经验的结果,1955年的高炉利用系数全年平均达到O.857,而某些月份为0.787。该厂的一,二号高炉持续了二十四个月未发生结瘤事故,保持了顺利的生产操作,焦比比计划降低8—12%,产量增加了10—15%。高炉的热风温  相似文献   

5.
钢铁局各普通钢轧钢厂,解放几年来,在党的领导及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全体职工进行了许多工作:积极扩大了产品品种,改善了轧制设备的不平衡,并逐步采用机械化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与1952年比较,1955年普通炭素钢材产量为224%,平均每年增长31%,1956年计划又较1955年实际增长了31%(可比部分,1956年新接管及新公私合营单位产量不包括在内)。这些成就的获得是与推广先进经验工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陶瓷生产热能消耗概况陶瓷生产热能消耗主要用于成品烧成和半成品干燥。据统计成品烧成热耗占全部热能消耗的65~70%左右,半成品干燥热能消耗占20~30%。因此,提高陶瓷烧成设备的热利用率,是降低陶瓷生产热能消耗的关键。陶瓷烧成用的窑炉目前主要是连续操作的隧道窑,隧道窑的烧成热耗比间歇式窑炉要低得多,但比理论热耗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福山陶瓷厂对烧制不同产品的三条隧道窑进行热平衡测定,其结果用于蒸发水分、加热坯体和理化反应的有效热量;耐酸陶瓷为532.08千卡/公斤,日用陶瓷为481.88千卡/公斤。但是,实际上瓷器烧成所需的热量大约为10000~  相似文献   

7.
《钢铁》1956,(20)
我厂烧成车间在1955年开始推行了快速烧成及提高浇注砖装窑比的工作,到目前我们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如烧火时间已由72—80小时缩短到54—58小时,烧成窑炉利用系数由140kg/m~3/日提高到185kg/m~3/日,浇注砖的装窑比由原东的30—40%提高到70—75%,这对于满足国家工业建设对耐火材料的需要是  相似文献   

8.
《钢铁》1960,(7)
重庆钢铁公司耐火材料车间所创造的粘土砖烧成窑“四快、三勤、一大”的整套先进经验,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提高粘土砖烧成窑生产能力的好办法。全国耐火材料快速烧成技术表演队到各地廵回推广的实践证明,这一先进经验可以迅速地在全国耐火材料厂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国外主要产铀国家和地区,1971—1980年十年内铀产量总计为26.3万吨铀(见表1),1979年和1980年都增长12%,增长量都超过四千吨铀由表1可见,1972年比1971年增长15.5%;1973—1975年,铀产量比1972年下降5.6—8.7%。从1986年开始,铀产量迅速增加,年增长量达3300—5500吨铀,年增长率达12.4—19.9%。非洲地区的铀产量,逐年增加(见表2);1971年铀产量共计3852吨铀,1980年上升为14697吨铀,十年内增长2.8倍。非洲地区的铀产量占国外主要产铀国家和地区的总产铀量的百分比值,由20.7%上升为35%。1976—1980年五年内,各主要产铀国家和地区的铀增长率列于表3。  相似文献   

10.
《钢铁》1956,(8)
1956年度推广先进经验计划局已颁发各厂,并作出了有关指示。指示指出在1956年加强推广先进经验工作是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措施。为此,要求各企业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明确专责部门,并应根据推广先进经验计划编制年及分季的执行计划,规定具体要求,严格执行检查、汇报制度,认真贯彻推广。今年指定各专业推广的先进经验项目及执行单位有:  相似文献   

11.
一、目前转爐炼鋼生产的基本情况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的光輝照耀下,我国的側吹转爐炼鋼有了很大发展。转爐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1958年此1952年提高了三倍;而转爐钢绝对产量的增长,1958年比1952年增长了23倍。这是一个飞跃的发展。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省省搞转爐、转爐遍地开花的局面。由于转爐的飞跃发展,保証了去年鋼产量翻一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国民經济各部門大跃进的1958年当中,高爐生产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各重点厂矿的炼鉄单位都超额地完成了1958年的国家計划,生鉄的产量比1957年有了显著的增长。高爐利用系数有了显著的提高:如1957年比1956年高爐的利用系数只提高了1.2%,1958年比1957年各主要炼铁单位的綜合利用系数则提高了12.5%左右。有些炼鉄单位的利用系数如鞍鋼(10号高爐除外)提高了8%;本鋼第一鋼铁厂提高了38%;本鋼第二鋼鉄厂33%;太鋼37%;石鋼13%;其他各单位的高爐利用系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3.
《钢铁》1959,(1)
我厂的生产在大跃进中出现了空前灿烂的气象,产量一跃再跃,由上半年耐火材料实际产量21,800吨,激增到下半年计划154,000吨,增加了七倍以上,但是对满足各方面的需要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由于我厂扩建工程的机器设备和施工按装等问题一时赶不上来,旧有窑炉设备就感到日益严重不足,除了利用土法建立一些简易窑炉外,充分利用旧设备进行推广重庆钢铁公司耐火材料车间快速烧窑先进经验与全面的压缩装窑出窑以及冷却时间,加快窑炉周转就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进行了试验,成倍的压缩窑炉周转期保证完成生产任务。在车间开展的红旗竞赛运动中,缩短烧成时间的新记录四面开花,在11月4日于15#方窑放出了一颗大卫星,烧成时间缩短到11小时,装窑时间6小时,冷却出窑12小时15分,整个窑炉周转仅以29小时15分时间完成,合格率达94.2%,创造了世界记录。快速装烧出窑的主要经验是: 装窑: 1.要为烧成创造条件要码平装稳,不使倒塌、上密下稀,适当地降低装窑密度,使火焰畅通无阻对快速烧成有一定的好处。 2.劳动组织合理,要装些什么砖坯,装在什么地  相似文献   

14.
《钢铁》1956,(8)
我厂1955年以来,学习与推广了苏联和兄弟厂的一些先进经验,总结与交流了本厂工人的先进操作方法,因而使产、质量均有些提高,保证了国家计划的全面完成,并获得了上海钢铁公司厂际竞赛的优胜。由于平炉推广了“厚层烧补炉底”先进经验,炼炉率由2月份的5.6%下降到8、9月的1.61%和1.76%,全年平均炼炉率较1954年降低了0.926%;推广了“快速冷修”以后,使冷修时间缩短到60多小时,而较1954年缩短了将近40—50小时;推行了“定料炼钢”以后,收合率由84—86%提高到89%以上,铁矿消耗定额平均降低9.O2%;10月份推广了“快速炼钢”以后,快速炼钢炉数符合部颁标准的达到  相似文献   

15.
我厂过去干燥向赖烘坑及烧成窑顶部搭成之烘楼进行。1955年第四季建造了一座有四室的格子式干燥室。1956年1月下旬开始试车,2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从一个月的生产经验中,证明格子式干燥设备确是周转快、产量高、质量好,并且是改善劳动条件的新型技术设备。现将一月来生产验经介绍如后: (一)主要设备布置:如附图所示,各部主要技术数据为:  相似文献   

16.
1984年,世界粗钢产量为7.1亿 t,比1983年增加了7.2%,恢复到1981年的水平。近年来,一些中等钢铁生产产量的国家,粗钢生产发展很快,南朝鲜就是一个实例。1970年,南朝鲜粗钢产量为50万t,到1980年为850万 t,到1984年为1300万 t。如果以1970年为100%,1980年,1984年分别是1970年的17倍  相似文献   

17.
吴玖  刘尔华 《不锈》2010,(1):1-8
1概况 近年来世界双相不锈钢的产量在增长,大致占不锈钢总产量的1%~2%。中国双相不锈钢的产量随着不锈钢的产量(2008年年产694.3万吨,钢材自给率占82%)突飞猛进地发展也有了较大的增长,2008年国内双相不锈钢的粗钢产量为16867吨,比2007年提高了1.6倍。  相似文献   

18.
<正> 该厂建于1952年。1978年铜产量达到45万吨,其中35.5万吨是矿铜,其余由处理国内废杂铜而得。1975年新建的两台回转干燥窑对于提高产量起了很大作用,其尺寸分别为10×60英尺和13×100英尺,能力分别为40和80(吨/时),使精矿含水由16~18%干燥到6~8%。其后不久,又新设一台转炉、几台精炼炉和几台吊车。1979年,一座400(吨/  相似文献   

19.
一、绪言近年来我国连铸技术发展较快,“六五”期间建成23台连铸机,新增铸坯能力290万吨。到1985年底,已拥有各种类型连铸机49台,设计能力达671万吨。1985年铸坯产量为501.6万吨,比1980年提高1.18倍;连铸比为10.7%,比1980年提高4.5%。我国的连铸比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殊钢连铸还刚刚起步,积极发展连铸技术是今后老厂改造、新厂建设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20.
根据邢钢8 m2竖炉的炉型和热工制度,找出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球团生产的影响.通过对各区的极限产量计算,指出生球干燥是竖炉提高球团产量的限制性因素,认为如果干燥能力与焙烧能力相匹配,生产能力可以提高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