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概述我国是一个立窑水泥生产大国,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建设了一大批年产8.8万吨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当时的设想是,主机生料磨和水泥磨均采用Φ2.2×6.5m闭路系统,机立窑选用Φ2.5×10m,年产水泥8.8万吨。但是实践证明,Φ2.5×10m机立窑能力偏小,而生料磨和水泥磨的能力都有富余。于是,自1986年开始,我院就开始了Φ2.5×10m塔式机立窑的扩径优化改造研究工作。在这近15年的时间里,我院承担了数十台Φ2.5×10m机立窑的扩径优化改造工作,积累不少经验。现就Φ2.…  相似文献   

2.
立窑技术     
庄宣 《中国水泥》2000,(4):16-16
机立窑大型化是小水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采用环形截面机立窑和塔式双鄂卸料装置这两项专利技术 ,基本上解决了机立窑大型化的关键问题 ,从而可以开发直径2tΦ3m以上的大型机立窑 ,Φ3.6×12m以鄂口环形截面新型机立窑 ,可以替代2台Φ2.5×10m普通塔式机立窑 ,而且产量和熟料标号还有所提高 ,同系列的Φ4.2×12m新型机立窑可以替代2台Φ3×11m的普通机立窑 ,适用于单产20万t的立窑水泥厂或老厂进行扩建改造。现有机立窑采用双环形窑技术 ,产量可提高5~10 % ,熟料标号也可以提高。立窑技术@庄宣…  相似文献   

3.
李国权 《水泥》2002,(4):51-53
立窑适当地扩径改造是少投入多产出、见效快的一项技改措施。扩改中塔篦的结构差异虽有一定的作用,但非增产之关键。不适当地改变塔篦的结构和高度,有时会适得其反。本文就某厂Φ3.0m×11m塔式机立窑扩改为Φ3.2m×11m窑的有关情况,谈点个人粗浅的看法,供同行参考。1扩径改造后的新塔篦结构该厂1998年由某单位负责设计和提供塔篦及铁砖,并作现场指导。塔篦除直径扩大外,塔身由原来的2层改为3层组合,整个塔高由原来的1200mm增加到1740mm(其中底层高260mm,中层高540mm,塔顶高940mm),塔齿110…  相似文献   

4.
改善生料配料以提高立窑台时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吉平 《水泥》2002,(2):29-30
实施水泥新标准后,各地立窑企业大多采用掺加石英砂作硅质校正原料以提高SM,提高硅酸盐矿物的含量,以适应水泥新标准。笔者认为,调整配料,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配料方案。1存在的问题某水泥厂拥有Φ2.8m×10m和Φ3.0m×11m机立窑2台。过去2台立窑台时产量平均9.7t/h。立窑煅烧过程中,底火不稳,易呲大风洞,炸球及爆球现象特别严重。常常是机窑当土窑烧,不能连续生产,且生产环境恶劣,熟料28dISO强度只有50.6MPa。为了适应新标准,自2001年5月开始掺加硅质校正原料(石英砂)配料…  相似文献   

5.
郭宏 《水泥》2003,(3):21-21
我厂原1台Φ2.5m×8.5m边缘传动气室通风机立窑,1999年改为Φ3m×11m盘塔式机立窑,生料制备仅用1台Φ1.83m×7m磨机,配备NHX400转子式选粉机组成闭路粉磨系统,台时产量仅为12~13t/h,远远满足不了煅烧系统的要求。我厂经过考察论证,通过少量投资改造生料破碎系统,使生料粉磨能力提高到17.5~18.5t/h,基本满足了立窑煅烧需求。1原生料破碎系统石灰石等原料由ZL50装载机喂入PE400×600颚式破碎机,经破碎后,由TD75型500mm×30m皮带输送机送至稳料仓,由DZ3型电磁振动喂…  相似文献   

6.
油坑水泥三厂原有两台机立窑,其中一台Φ2.5m×8m机立窑基本达到设计能力,台时产量7.0~7.5t;为了进一步挖掘设备能力,决定投资10万元,对该立窑进行扩径,由原来Φ2.5m×8m扩至Φ2.7m×8.5m。技改工作由2000年元月20日至28日止,仅用一周时间,经过三个月生产实践,扩径后台时产量比扩径前提高20%,吨熟料电耗降低kWh,改善了立窑质量。这次技改扩径,主要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改造(图1):图1 技改前后对比 (1)窑口用10mm钢板加高一圈筒体高度为500mm,考虑到单纯提高窑筒体会使窑口操作平台距离过高,看火操作不方便,故先用…  相似文献   

7.
王红东 《水泥》2003,(5):54-55
我厂1号塔式机立窑是四川省建材机械厂1983年制造,原设计为Φ2.2m×10m,1999年10月将窑径改为Φ3.0m,传动系统中的JZQ850减速器因基础原因未变化,电动机由13kW改为18.5kW。改后立窑的台时产量和熟料质量均得到大幅度增长,但是由于原传动卸料系统的设备能力及富余量不足,限制了熟料产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另外该窑传动系统因负荷过重,故障频繁,窑运转率仅为73.2%,台时产量为9.9t/h。1999年10月~2000年5月立窑材料耗用合计13.8万元。扩径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动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8.
我厂现有水泥生产线两条,一条φ3m×45m三级旋风预热器回转窑生产线和一条由两台φ2.75m×10m机立窑组成的生产线。机立窑生产线配套的生料系统所采用的是一台φ2.4m×13m中心传动生料磨,原设计为四仓湿法生料磨,设计能力为生料浆45~50t/h。我厂地处东北,采用干法生产。当时机械化立窑年平均产量为6.8t/h,而生料磨年平均台时产量为26t/h,细度<10%。生料磨产量能够满足两台机立窑生产能力要求。 1992年12月大修期间进行第一次改造。将φ2.5m×10m的两座机立窑扩径成φ2.7…  相似文献   

9.
Φ2.2m×6.5m水泥粉磨系统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聚先  洪奇 《水泥》2002,(5):35-37
王岘水泥厂是300t/d熟料的水泥厂,水泥粉磨系统由Φ2.2m×6.5m球磨机及Φ3.5m离心式选粉机组成。多年来,水泥磨产量一直未达到设计能力,始终在11.0t/h左右。加之该厂已于1999年7月完成了Φ2.8m/2.5m×42m五级旋风预热器回转窑的改造,窑产量从原来的7~9t/h提高到现在年平均10.5t/h。此时水泥磨的产量更显不足,该厂于2000年11月委托我院对粉磨系统进行改造设计。1改造方案1.1降低入磨物料粒度该厂水泥熟料冷却使用Φ2.2m×24.0m单筒冷却机。冷却效果不好,温度在1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杨迅 《四川水泥》1994,(2):15-19
西昌市水泥厂设计规模为年产普通水泥3.2万吨,经过1988年机立窑扩径改造后,生产能力达4万吨。产品质量稳定,连续六年获省建材局质量优胜二、三等奖。1.依靠技术进步,挖掘内部潜力 我厂φ2 ×8m塔式机立窑,配备罗茨鼓风机D60×78型,立窑台时产量4t/h;一台φ1.83×6.4m的生料磨,台时产量8t/h;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