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建筑观与建筑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旗 《华中建筑》2008,26(9):5-8
该文从当前建筑创作中存在片面追求标新立异的形式主义倾向谈起,提出科学建筑观的问题。从建筑社会观、建筑本体观、建筑审美观三方面来阐述科学建筑观的涵义,并说明树立科学建筑观对建筑创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色彩观在建筑中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中西方不同色彩观发展轨迹,产生原因及在建筑环境色彩中的反映。中国色彩观受到的束缚,西方科学色彩观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邓刚  李岚 《时代建筑》1994,33(4):51-54
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把综合科学推到当代科学的前沿.现代建筑科学涉及到数学、力学、心理学、生态学、人类工程学等等学科.综合性、复杂性已成为它自然突出的特点.同时,其学科的划分也越来越细.其研究对象从个体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体实物水平已发展到了复杂的系统水平.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4.
沈雄  徐伟 《华中建筑》2023,(3):37-41
随着科学范式的发展,系统科学弥补了现代科学的不足,为当代世界带来新的研究范式,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促使“居住的机器”演化为当代多元化的建筑风格。我国系统科学视角下的建筑学研究起源于钱学森、吴良镛,影响着建筑学科的发展。针对新科学范式演变对建筑形态演化的影响,从定义、内容、环境和特性等方面将一般系统与建筑系统进行类比,探讨建筑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共性与个性,提出建筑系统的整体性与协同性、开放性、复杂性与非线性态、环境适应性、信息传递性等特性,描述系统科学的建筑形态特征,为系统科学的建筑风格提出理论依据,形成系统科学视角下建筑设计理论以解释当代建筑设计方法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日本建筑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复杂科学对日本建筑师建筑观的影响,消隐建筑和轻薄表皮,追求机器形象以及宁静的禅意空间4方面归纳了日本建筑的新动向,并以日本传统建筑理念的延续,建筑技术美学的追求及个人主义建筑理论的指导作用剖析了这些动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对国内外军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军事院校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目标不明确和内容军事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本科与硕士研究生阶段此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和内容,即以古代中外军事建筑史为基础,以现当代军事建筑发展特征与趋势为重点,辅以中外建筑简史、建筑哲学和建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以开阔学生的军事建筑视野,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军事建筑观,掌握科学的军事建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观演建筑的形态入手,探讨观演建筑这一特殊建筑类型形态设计的艺术性内涵,分析当代观演建筑艺术性表达趋势及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环境建筑观     
武涛 《江苏建筑》1999,(4):53-54
1 建筑观念的变迁和环境建筑观的兴起 建筑发展到今天,建筑观念也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建筑作为遮风避雨的场所的朴素建筑观,到建设作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城市各方面有着广泛联系的环境建筑观的变迁。这种观念变迁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物质和社会环境质量下降,环境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以至有人怀疑城市是否能存在下去,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的认识逐渐由对个别单体建筑的处理为主要的内容逐步转到以认识建筑和环境关系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风水理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风水学的建筑价值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黄帝陵.“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恰恰与西方的现代生态建筑理念不谋而合,又由于风水环境观的实用价值和哲学意义,再度唤起了近代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相关领域对它的祟拜和信赖.通过对风水理论的再发现,从风水理论的哲学思想、审美价值、建筑环境、生态观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它对当今世界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人居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非线性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新的科学观从观念到方法对建筑设计理论均产生了影响。分形理论是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流是一种随机分形。本文着重分析了分形渗流理论的特征及其对建筑学的影响,结合设计案例总结其独特的建筑空间观和美学观,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建筑的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