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朝阳县基本生态控制线、发展现状和土地利用规划,考虑土地形态以及水土流失成因,以水土流失分类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水保功能不断提升为目标,从"点、线、面"三个角度构建水土保持生态网络体系,实现水土流失全方位、全范围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长颖  李晓梅 《水利天地》2007,(10):15-15,19
在以往的水土流失治理中,我们一直贯彻"以坡耕地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治理水土流失的认识进一步加深。2000年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并开展了试点工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理念有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水土流失总体较轻,局部严重,存在侵蚀沟、坡耕地、林下水土流失、河流沟岸冲刷塌陷等水土流失问题。应围绕全省统筹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建以"一区二圈三河"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需求出发,以重点防治区为主体,结合扶贫攻坚需求,确定3类重点预防项目和4类重点治理项目。  相似文献   

4.
川中丘陵区资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 《中国水利》2014,(2):42-45
资阳市坡耕地多、生态脆弱、人口密度大、水土资源匮乏,加之频繁的生产建设活动扰动地貌和地表,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客观分析研究其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采取"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策略,探索以小流域、水库集雨区和城市(镇)开发建设园区为单元,实施工程配套、植物隔离护坡(顶)、生态自然修复、农业耕作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系统,为实现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建设绿色资阳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环境的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5.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全市原有水土流失面积30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全市以建设"生态安阳"为目标,以大户治理小流域  相似文献   

6.
正1水土保持工作成效2011年3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正式施行。5年来,云南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两强一堡"的重大战略,按照"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总体要求,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民生持续改善为目标,连续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全省投入水土保持资金117.78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65万km~2,实施生态修复2.45万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香山公园水土流失与生态恢复为例,通过实际调查与分析,综合评价了城市山地公园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并探索了城市山地公园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行业信息     
正江西赣州市"十三五"期间拟引导社会资金100亿元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江西赣州市水土保持局以改革创新精神,精心谋划"十三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计划实施"一一三五"工程,即全市全社会投入资金100亿元,打造100个水保生态园区,建设30万亩(2万hm~2)经果林、工业原料林、景区观赏林和中草药种植基地,完成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面积5000km~2,推动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转型升级,提速增效。  相似文献   

9.
首先在调查分析区域概况的基础上,立足天津市实际,充分考虑天津市政治经济地位,以"保护生态、促进发展"为宗旨,结合天津市除蓟州区外其他平原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首次引入风力侵蚀和化学侵蚀(土地盐渍化)进行联合分析,确定出天津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指标标准,根据指标标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出天津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彰武县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情况,以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为方针,坚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相结合,围绕新农村建设、坡耕地整治、以水土流失为载体的面源污染防治等新任务,加强对水土流失区、生态脆弱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强化监督管理,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以丘陵山区的龟山小流域生态治理为单元,通过建立流域"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三道防线,开展丘陵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探索。结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其效益的监测,结果表明:龟山小流域实施生态治综合治理技术后,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该小流域的生态清洁治理模式为丘陵山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水土保持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和部党组决策部署,按照"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的总要求,围绕"看住人为水土流失"和"加快推进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速度"的工作目标,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以严格督查落实为抓手,以高新技术应用为支撑,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蒲朝勇。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的水土流失治理中,我们一直贯彻"以坡耕地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使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2000年我国水土保持行业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并开展了试点工作。在这以后逐渐被人们接  相似文献   

14.
以3S技术为支撑,以冀北东北沟小流域为案例,阐述了水土流失监测的一般技术流程,并以2010和2017年相关时相数据为基础,定量提取流域水土流失强度变化信息;另外,基于生态输水流域治理理念,给出了东北沟流域功能区划与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冀北土石山区东北沟流域近7 a来水土流失状况有所好转,仍以轻度、微度水土流失为主。针对该区的治理,应以生态补偿机制为前提划分生态功能区,针对不同功能区水土流失强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区所处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背景是广大水土流失区域所面临问题的缩影,推广生态输水治沙对于华北土石山区生态恢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16,(11):80-84
以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析了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2005—2013年生态足迹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的2005年到通水前的2013年,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1.120 00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增长了0.063 343 hm~2,人均生态赤字扩大了1.056 658 hm~2,库区生态整体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城镇消费水平的过快提高是导致人均生态足迹以及人均生态赤字扩大的主要原因;2007年后,随着库区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调水源头水质为目的的"丹治工程"等专项行动的实施,库区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扭转了生态承载力下降的趋势,水土流失状况、生态环境和丹江口水库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朱高富  杨祖清 《人民长江》2010,41(13):78-81
梁平县在实施"长治"工程建设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全县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以绿化荒山,改土治水,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为宗旨,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实现稳定发展粮食、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为重点,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治理与开发并重,近期与远期并重"的原则,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大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治理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彰武县流域综合治理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坚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相结合,围绕新农村建设、坡耕地整治、以水土流失为载体的面源污染防治等新任务,加强对水土流失区、生态脆弱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强化监督管理,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利》2005,(12):6-6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力度,重点加大对破坏性较强的矿区和城市周边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稳步推进长江和黄河上中游、首都水源区、京津风沙源等重点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抓好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东北黑土区和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全面推动生态修复工作,因地制宜、分区实施、分类指导,加快降雨条件较好、地广人稀、水土流失轻微地区的生态自我修复.搞好重点水土流失地区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公众的水土保持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开发治理,鸡东县高峰小流域已经成为全省水土流失治理典范,该流域治理以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以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为目的,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较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取得了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王越  王还珠  赵华 《中国水利》2005,(12):19-20
水土流失是中国头号生态问题,也是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在设计、治理方面,以区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建设方面为我国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