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真菌毒素是在适宜条件下由丝状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常见于粮食中,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以真菌毒素综述为出发点,简要分析了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等代表性毒素,探讨了粮油真菌毒素传统检测方法和新兴检测技术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何庆华  许杨 《食品科学》2009,30(11):273-275
旨在综述分子印迹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聚合物制备的过程以及评价聚合物性能的指标,并介绍粮食中常见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固相萃取、生物传感器中检测真菌毒素的应用,分析分子印迹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领域的前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粮食作物中真菌毒素及其检测与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的毒性、污染状况和限量进行了介绍,对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和去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对比,对未来真菌毒素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从而对真菌毒素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提升农产品价值、确保人畜的食品安全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4.
产毒真菌污染粮食等农产品产生有毒有害的次级代谢产物,称真菌毒素,严重威胁食用和饲用产品的质量安全。较为常见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国内外针对这些主要污染毒素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近年来,随着真菌毒素研究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更新,一些新型真菌毒素不断被发现。将目前尚未被列入常规风险筛查和监管、也尚无相关限量标准的真菌毒素种类,称谓新兴毒素(Emerging toxins)。目前检出频次高、污染较为严重的新兴毒素主要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等产毒真菌产生。这些新兴真菌毒素通常与主要毒素复合污染,本文将依据现有的风险调查报告与数据,综述粮食中常见新兴镰刀菌和链格孢毒素的污染现状和毒理学研究进展,为真菌毒素的全面风险评估和管控技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与茶叶真菌毒素污染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茶、绿茶、白茶和黑茶都可能污染真菌和真菌毒素,应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为降低真菌毒素污染茶叶的风险,建议加强茶叶毒素检测,普查各类茶叶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应用过程控制原理,筛选不产毒素菌株发酵黑茶,监测发酵过程,建立安全的黑茶发酵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液相串联质谱检测玉米酒糟粕中15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并对结果分布进行了讨论。检测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等15种真菌毒素。这些毒素采用溶剂提取,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均经过优化和验证,满足进口玉米酒糟粕的检测要求。对67个进口玉米酒糟粕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等真菌毒素均有检出。本试验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对进口玉米酒糟粕的真菌毒素风险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粮油食品是我国国民的主要食物,保障其安全和无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真菌毒素是常见的污染粮油食品的毒素物质,加强粮油中真菌毒素的检测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针对粮油真菌毒素检测的技术研究越来越多。基于此,本文从真菌毒素检测技术以及近年来我国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入手进行分析,探究我国现阶段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食品和饲料等常因霉菌侵染而被多种真菌毒素污染,研发高通量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产品是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目前主流的真菌毒素快检产品中,传统纸基传感器大多以胶体金作为信号标记物用于单一毒素检测,获得信息相对有限。多毒素纸基传感器常常偶联多种真菌毒素抗原,成本更低,耗时更短,然而检测灵敏度因测试样液量变化而受到影响。近年来,在真菌毒素快检领域引入贵金属纳米粒子、量子点、碳纳米材料、上转换粒子、镧系金属纳米粒子等先进材料,可以改善传感器的检测性能。笔者总结了多毒素纸基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和组成,综述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基于先进材料的纸基传感器同时检测多种真菌毒素的研究与应用,分析多毒素纸基传感器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多种真菌毒素快速高通量检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污染粮油食品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伏马菌素B1。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一种简易、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残留检测、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污染粮油食品的主要真菌毒素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粮油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真菌毒素同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污染范围广,毒性强,多种真菌毒素常常同时存在于同一种原料作物或食品中,且具有多种共存效应,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单一种类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相对成熟,但不同种类真菌毒素的分别测定成本较高,试剂损耗且污染严重。多种毒素的同时检测技术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目前尚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今后将在提高多种毒素联合提取率、回收率、屏蔽基质效应及降低检出限等方向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玉米的一步法提取6类真菌毒素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共分析了94份玉米中6类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及地域分布情况,为监测饲料质量提供技术指导。称取的样品添加6类真菌毒素同位素内标,以84%乙腈水和50%甲醇水作为提取试剂,以2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94份玉米中6类真菌毒素的检出率为98%,单种毒素检出率最高的是伏马毒素B1和B2,高达88%,呕吐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检出率最低,均未检出。伏马毒素B1和B2、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最高残留量分别是89.1 mg/kg、76.4μg/kg、3.95×103 mg/kg和7.0 mg/kg。地域分布上具有分布范围广,污染较严重的特点。建立的6类真菌毒素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结果分析对玉米中真菌毒素污染检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真菌毒素是由某些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在粮食中危害严重并持续引起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赭曲霉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这些毒素在粮食中的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在成分复杂的粮食样本中有效提取真菌毒素并进行灵敏准确的检测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粮食中污染的主要真菌毒素,归纳了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样本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预测了粮食中真菌毒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为真菌毒素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米中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类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T-2毒素、HT-2毒素以及杂色曲霉毒素等16种真菌毒素便捷准确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大米样品经粉碎均质后采用70%甲醇水溶液浸泡提取,通过PriboFastRM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 16种真菌毒素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3个加标水平回收率为85.2%~102.8%,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2.05%~4.75%。在61件大米检测中,共有5件样品检出真菌毒素,检测到的真菌毒素有5种,其中雪腐镰刀菌烯醇、伏马毒素B_1、伏马毒素B_2、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各有1件样品检出,黄曲霉毒素B_1有3件检出,检出率为8.33%,检出的5种真菌毒素含量在0.69~71.47μg/kg,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结论大米中真菌毒素的检出率低,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该检测方法准确、可靠、便捷,可适用于大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真菌毒素是由曲霉菌、青霉菌和镰刀菌等丝状真菌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是谷物、水果、坚果等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可引起广泛的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致癌性、致突变性、肝毒性、肾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致畸性等,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近些年来,由于自然气候的改变及检测技术的创新发展,一些新出现的真菌毒素逐渐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如已报道的交链孢毒素、新兴镰刀菌毒素等。这些尚未得到监管,并且如何产生、浓度水平和毒理数据有限的真菌毒素被定义为“新兴”真菌毒素。本文综述了两大类12种新兴毒素的结构性质、检测分析技术进展及在食品中的污染状况,以期为真菌毒素污染的全面评估及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袁航  丁同英 《食品与机械》2020,(12):203-206
文章重点介绍了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链格孢霉毒素等毒性较强的真菌毒素污染食品状况和毒性,并就当前国内外常用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今后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小分子有毒代谢产物,通常以痕量形式存在于基质中,不表现为急性毒性,但具有蓄积性,长期摄入易引发癌症、突变及畸形,从而对人类安全造成威胁。本文着重介绍了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物、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以及麦角碱等毒性相对较强的真菌毒素的来源、结构和毒性。由于许多真菌毒素结构相似且含量较低,需要采用高选择性、准确、快速定性定量方法,因而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传统及新型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和比较,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免疫化学法,核酸适配体法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在多毒素检测中的应用,拟为真菌毒素的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真菌毒素污染是影响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体、动植物皆可产生危害。自然条件下,真菌毒素分子可与葡萄糖、丙二酸或谷胱甘肽等极性较强的基团结合,生成结合型真菌毒素。由于毒素结构发生改变,现有的常规检测手段不能有效地检测其存在,因此称其为隐蔽型真菌毒素(masked mycotoxins)。已有文献报道,隐蔽型真菌毒素往往与其原型同时存在于粮食中,而隐蔽型毒素在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经水解、氧化还原等代谢过程,可释放出有毒的毒素原型分子,给食品安全、人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隐患。因此对隐蔽型真菌毒素的形成机制、污染状况和毒理研究应尽快展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以来几种常见隐蔽型真菌毒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隐蔽型真菌毒素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真菌毒素是粮食产品的重要污染物之一,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是污染最为普遍的三种毒素。本文对粮食产品中这三种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行系统阐述,对以后的检验工作提供了一些的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真菌毒素是某些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它们的种类繁多,玉米在生长及贮藏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它们的感染;一定条件下,它们会和糖类或其他基质结合形成结合态形式,被称为隐蔽型真菌毒素,隐蔽型真菌毒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阐述了玉米中常见的真菌毒素,例如: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T-2和HT-2等的毒理学性质和检测方法,着重介绍了其隐蔽型毒素的形成、结构、毒理学性质和检测方法,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关乎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使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而在诸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中,粮食产品中真菌代谢产生的各种毒素,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威胁。粮食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以粮食真菌毒素的检测为文章研究切入点,全面分析色谱检测技术应用于检测粮食真菌毒素的流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供相关人士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