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3年、1993年以及2013年长株潭城市群研究区域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在景观和景观类型2个层次选取6类景观格局指数,运用移动窗口法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40年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长,水域和林地面积有所增长,农田面积大幅减少;2)整体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但空间分布不均,破碎区集中在城乡开发建设的热点区域,主城区内部和远郊山林地的聚集度反而提升;3)建设用地增长区域和水域与林地等生态用地的破碎化区域基本一致;4)针对基本农田和林地的土地保护政策法规对景观格局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加强城市群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以解决景观破碎化问题,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以及Landsat TM/ETH影像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计算标准城市用地复合指数NUACI,提取2000、2005和2010年三个节点年份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建成区范围,分析长江中游环鄂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和演变特征。从总体来看,2000—2010年之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速度不断加快,其中武汉城市圈城市建成区面积空间分布最广且城市建成区分布单中心圈层空间格局显著,但随着扩散效应的加强,逐步形成以"鄂州—黄石—黄冈"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副中心:环长株潭城市群由单城市星状空间分布向多中心网络状空间分布格局发展,"长沙—株洲—湘潭"三城市集群发展更为显著;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展速度最快,空间分布格局放射轴向特征显著,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扩展与交通要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湘中丘陵地区的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该类型区域优化资源要素布局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两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分析及空间自相关的方法识别不同尺度居民点变化特征,通过空间自回归模型探讨居民点布局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长株潭地区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4.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构成了城市的"三生空间",其优化与协调发展对于宜居城市建设尤为重要。文章首先从城乡规划学角度出发,基于北方平原地区"三生空间"的特点,提出"三生空间"优化的目标;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景观格局分析和空间分析等理论方法,构建"三生空间"评价体系;最后以北方平原地区的深泽县县城为例,探索"三生空间"评价及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丰富城市"三生空间"评价及空间优化的研究理论,同时为类似区域的"三生空间"评价及路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空间流视角的城际客运流和信息流出发,以腾讯位置大数据和百度指数为数据来源,对湖南省城镇空间网络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促使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研究从"经验型"向"理性型"转变。结论显示:环长株潭城市群呈现以长沙为核心的的向心性特征,长株潭作为一体化的整体格局尚未凸显;湖南省域空间格局呈现东强西弱、东密西疏的非均衡格局;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对区域空间具有重塑作用;信息网络对重塑区域网络有显著作用,有助于促进区域均衡化、扁平化发展,具有特色资源的城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最后提出构建"一核五心四轴多点"的省域新型城镇体系,将邵阳和郴州纳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统筹协调范畴。指出外围的张家界、湘西、怀化、永州及中部塌陷地区亟需加强以公路、铁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区域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0年12月4~10日,世界银行专家组麦克乐毛先生、白晓虹女士、张如飞先生一行三人,到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考察,这标志着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计划正式启动。国家“十五”计划即将实施,长株潭城市群赫然载入其中,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7个发展区域之一。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为新世纪湖南建材工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靠“基础设施先行”,其中哪一项工程都离不开建材的支撑。如连接三市交通的潭邵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长临段、株洲快速环线、长沙环线和湘潭河东大道等重点工程,已全面启动。三市城乡电网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株潭三城体系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户外广告的整体部署规划、运行管理也紧锣密鼓地铺展开来,和谐性与整体性、高效性与持续性、区域性与特色性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三城体系中的户外广告运营,紧紧围绕低碳理念要求,其中保障城市景观和谐性是首要前提,遵循"可持续发展、突出人文关怀、注重艺术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度量空间环境承载阈值、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特色延续性、基于三维街景GIS技术应用新管理等方面,确定了长株潭三城体系户外广告的运行管理和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行政区划调整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适应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还将不断地调整。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湖南省内各城市发展格局处于长沙"一家独大"的局面,且中长期内这种局面难以扭转。而通过长株潭城市群与长沙紧密关联的株洲、湘潭显然是最大的收益者,成为省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三四线城市。因此,我们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中GDP较高的株洲,与省内其他三四线城市中GDP总量较高的岳阳、常德来进行对比。看一看同属于湖南省内的三四线城市,三者的经济、房地产基本面在2019年有什么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近年来城市群一体化、人口聚集和城市开发与扩张的驱动下,长株潭城市群能源加剧消耗,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基于MODIS遥感数据分析长株潭城市群2015年~2018年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简称ARIMA),对研究区域气溶胶变化趋势进行短期预测.研究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气溶...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重点从空间、产业、环境、社会、资源、交通等方面表达"两型社会"建设的规划理念。从城市群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域、外围城镇密集地区三个层面分别进行重点空间要素协调。立足"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发展机制,创新发展四大区域。  相似文献   

12.
赵学彬 《规划师》2010,26(10):97-1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逐渐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而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则相对缓慢,使得逐渐兴起的城市群空间发展受到传统政府治理模式的制约。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存在区域空间差异特征日益明显、空间增长各自为政、空间区隔化现象突出等问题,主要原因是长株潭三市的经济关联度不高、政府定位不当、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应转变政府治理的模式和思路,推动行政分权的企业型政府向跨域治理的合作型政府转型,实现由单一城市增长绩效考核向城市群整体增长绩效考核转变,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增长。  相似文献   

13.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约束下的特色村落正面临严峻的生态和发展的挑战,优化其空间结构以突破瓶颈并实现振兴,尤为重要.本文以杨家沟村为例,通过空间分析建立生态重要性、生产适宜性、生活适宜性的评价体系,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优先递减顺序,划分出"三生"空间功能布局.并联系实际,提出杨家沟村生态空间安全绿色、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三生"空间相互转化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规划行将收官之际,国家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应对经济新常态提升到下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位置。"双新"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群除了要继续担负好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责任外,以城市群引领和优化重组区域经济格局也将成为其重要职责。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在空间发展阶段梳理、现状及趋势研判的基础上,提出"双新"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协同格局的总体思路与变革方向,以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加快释放改革红利的城市群空间载体,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群建设的发展导向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武广高铁的建设和营运对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通过梳理城市空间结构、高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找出武广高铁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并得出了高铁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源大数据,从对外交通设施区域联系水平和城市群人口联系特征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可达性上,长株潭城市群由内向外形成了"公路+高铁"的核心交通网络、"高铁为主+公路补充"的扩展交通网络和"高铁为主+普通铁路和航空补充"的辐射交通网络;省外城市(群)中,长株潭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有紧密联系,对周边中小城市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省内城市中,长株潭城市群辐射范围主要集中在"3+5"城市群;内部联系上,长株潭城市群内部交互强度与成熟城市群还有差距,一体化尚处于初步对接阶段。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综合评价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近1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与阻碍该地区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环长株潭城市群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武汉城市圈则最低;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总体差异在逐渐扩大,且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各地市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城市群城市韧性各阶段的变化较为显著,经历了"中高水平集聚""中低水平分散",最后演变为"中等水平聚集";阻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由经济-基础设施方面逐渐过渡到了基础设施-社会-生态方面。  相似文献   

18.
袁建峰  胡跃平 《规划师》2010,26(7):80-84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中部地区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寻求中部地区合理发展模式,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分析其空间演化的基本特征及空间重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重点从流动空间、边缘空间及生态安全空间3个方面开展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对接的动力研究,并针对城市群现状发展阶段,基于两湖城市群区域合作前提,突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思路,提出其合理发展模式有走廊空间联系模式、边际空间联系模式、绿色空间联系模式等3种空间联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实时"关系型"数据实现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的挖掘逐渐成为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广东移动提取的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构建城镇联系强度模型,对珠三角的城市群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双中心、两圈层、三梯队"的空间发展格局,并结合空间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深化广深合作、加快通道建设、推行城镇重组、创新资源利用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卢庆沙 《规划师》2006,22(3):22-2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城市规划区及相关地区作为重点对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空间、产业集群载体空间、基础设施导向空间、城市开发建设空间的协调,突出了区域规划的系统化、刚性化、具体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