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网络数据发布中的隐私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Web2.0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许多社会网站被创建,使得关于个人的社会网络信息大量被收集和发布.为了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在进行社会网络数据发布的同时要进行隐私保护.社会网络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课题,国外的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国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中对社会网络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社会网络中存在的隐私信息类型和隐私攻击类型,重点阐述了隐私保护模型和技术,指出了社会网络数据发布中隐私保护存在的待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网络的普及,社会网络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数据隐私研究领域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隐私信息异常广泛,攻击者可以利用多种背景知识进行隐私攻击。现有的隐私保护技术,大多针对简单社会网络,并不适用于加权社会网络。对加权社会网络中的路径隐私泄露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最短路径识别提出了加权图k-可能路径匿名(k-possible path anonymity,KPPA)隐私保护模型,来防止基于加权社会网络的最短路径隐私攻击,设计了一种基于权重泛化的匿名方法来实现KPPA算法。通过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大量测试研究,证明了KPPA算法对于加权图路径隐私保护的有效性,同时基于KPPA算法可以保留原图结构性质,提高权重信息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兰丽辉  鞠时光  金华 《计算机科学》2011,38(11):156-160
由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共享等需要,应该发布社会网络数据。但直接发布社会网络数据会侵害个体隐私,在发布数据的同时要进行隐私保护。针对将邻域信息作为背景知识的攻击者进行目标节点识别攻击的场景提出了基于k-匿名发布的隐私保护方案。根据个体的隐私保护要求设立不同的隐私保护级别,以最大程度地共享数据,提高数据的有效性。设计实现了匿名发布的KNP算法,并在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抵御部域攻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统的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在抵御网络外部攻击或内部攻击以及数据隐私窃取等方面所存在的数据投递率低、网络稳定性差等缺陷,提出一种动态数据聚合加密的数据隐私保护路由算法,通过使用复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可扩展数据聚合以及分段密钥等方法来实现对数据隐私的保护。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路由算法具有数据投递率高、安全性高和网络稳定性较强等优点,能极大增强无线传感器网络防御典型数据隐私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范永健  陈红  张晓莹 《计算机学报》2012,35(6):1131-1146
研究和解决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使得数据隐私保护技术面临严重挑战.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主要针对数据聚集、数据查询和访问控制中数据隐私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文中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隐私保护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从数据操作任务和隐私保护实现技术两个维度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介绍了网络模型、攻击模型和安全目标,阐述了代表性协议的关键实现技术,分析和比较了代表性协议的性能并总结了各协议的主要优缺点,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社会网络数据发布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刘向宇  王斌  杨晓春 《软件学报》2014,25(3):576-590
对社会网络隐私保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阐述.首先介绍了社会网络隐私保护问题的研究背景,进而从社会网络中的隐私、攻击者背景知识、社会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技术、数据可用性与实验测评等方面对当前研究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归纳和分析,指出了当前社会网络隐私保护的不足以及不同隐私保护技术间的对比和优缺点,并对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对社会网络数据隐私保护研究的主流方法和前沿进展进行了概括、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加权社会网络的数据发布和权重序列攻击,提出采用基于节点分割的权重序列匿名方法实现网络结构、边权重以及权重序列的隐私保护。此方法在图的边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采用节点聚类分割思想构建加权社会网络的向量集模型,利用边的介数中心性重新分配权重,通过组内直径距离和节点的相对距离调整权重序列,利用加权欧式距离构建候选向量集,从候选向量集中选取向量实现社会网络的数据发布。此方法在保证隐私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了社会网络分析需要的结构特征、发布数据的有效性以及有效地抵御了权重序列攻击。  相似文献   

8.
乔毅弘 《软件》2022,(6):109-1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将社交网络安全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构建起基于云计算的社交网络安全隐私数据融合方法,旨在提高公民社交网络中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和安全技能、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加强社会信用体系与信息伦理道德建设、防范非法恶意攻击。  相似文献   

9.
针对动态社会网络数据多重发布中用户的隐私信息泄露问题,结合攻击者基于背景知识的结构化攻击,提出了一种动态社会网络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每次发布时采用k-同构算法把原始图有效划分为k个同构子图,并最小化匿名成本;然后对节点ID泛化,阻止节点增加或删除时攻击者结合多重发布间的关联识别用户的隐私信息。通过数据集实验证实,提出的方法有较高的匿名质量和较低的信息损失,能有效保护动态社会网络中用户的隐私。  相似文献   

10.
章青  仲红  林春立 《计算机仿真》2015,32(3):321-326,382
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隐私保护问题,节点位置隐私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中所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传统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存在抵御攻击类型单一、保护目标单一以及无法应对复杂多样性攻击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传统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多样性攻击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案。通过增加冗余抵御数据包流量分析,破坏数据包之间的相关性抵御数据包追踪,利用数据包分组、概率丢弃冗余包等方式降低网络资源消耗,达到抵御攻击类型、保护目标多样和应对多样性攻击的目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案能够保证事件检测率和降低网络时延,同时实现多样性攻击下的位置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11.
如今微博和Twitter等社交网络平台被广泛地用于交流、创建在线社区并进行社交活动。用户所发布的内容可以被推理出大量隐私信息,这导致社交网络中针对用户的隐私推理技术的兴起。利用用户的文本内容及在线行为等知识可以对用户进行推理攻击,社交关系推理和属性推理是对社交网络用户隐私的两种基本攻击。针对推理攻击保护机制和方法的研究也在日益增加,对隐私推理和保护技术相关的研究和文献进行了分类并总结,最后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QQ、微信、YY语音、陌陌等社交软件走进千家万户,但社交网络用户浏览轨迹信息隐私保护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社交网络平台安全机制存在漏洞,抵御网络攻击性能不强,使社交网络用户信息纷纷泄露。针对问题根源,提出ACP用户隐私信息防护系统,建立社交网络用户真空登陆模块(VM)、通讯信息密码文模块(RDT)及信息储存保护墙模块(LDM)一体化ACP用户隐私信息防护系统,从根源保护社交网络用户浏览轨迹信息的隐私安全。通过数据模拟仿真实验证明提出的ACP用户隐私信息防护系统,对社交网络用户浏览轨迹信息隐私保护具有可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张书旋  康海燕  闫涵 《计算机应用》2019,39(5):1394-1399
随着社交软件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社交网络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敏感隐私信息。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隐私需求,因此需要不同级别的隐私保护。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泄露等级受社交网络图结构和用户自身威胁等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社交网络数据的个性化隐私保护问题及用户隐私泄露等级评价问题,提出基于Skyline计算的个性化差分隐私保护策略(PDPS)用以发布社交网络关系数据。首先构建用户的属性向量;接着采用基于Skyline计算的方法评定用户的隐私泄露等级,并根据该等级对用户数据集进行分割;然后应用采样机制来实现个性化差分隐私,并对整合后的数据添加噪声;最后对处理后数据进行安全性和实用性的分析并发布数据。在真实数据集上与传统的个性化差分隐私方法(PDP)对比,验证了PDPS算法的隐私保护质量和数据的可用性都优于PDP算法。  相似文献   

14.
车载自组织网络是移动自组网络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交通领域的一种应用,由车辆节点,路侧单元,服务提供商等构成的一种新型移动自组织网络。车载自组网络利用无线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由于车载自组织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和传输信息的敏感性,不可避免的面临信息的泄漏和攻击。如何保证车载自组织网络中的身份隐私和可信通信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现有的工作通常采用认证机制,但在车辆认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泄漏了用户的隐私,随后提出的匿名认证方案解决了隐私保护问题却忽略了匿名滥用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公平盲签名和秘密共享的匿名认证方案-FBSS。通过安全性分析和实验,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匿名性和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Recently, more and more social network data have been published in one way or another. Preserving privacy in publishing social network data becomes an important concern. With some local knowledge about individuals in a social network, an adversary may attack the privacy of some victims easily. Unfortunately,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privacy preservation data publishing can deal with relational data only, and cannot be applied to social network data. In this paper, we take an initiative toward preserving privacy in social network data. Specifically, we identify an essential type of privacy attacks: neighborhood attacks. If an adversary has some knowledge about the neighbors of a target victim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neighbors, the victim may be re-identified from a social network even if the victim’s identity is preserv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anonymization techniques. To protect privacy against neighborhood attacks, we extend the conventional k-anonymity and l-diversity models from relational data to social network data. We show that the problems of computing optimal k-anonymous and l-diverse social networks are NP-hard. We develop practical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The empirical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anonymized social network data by our methods can still be used to answer aggregate network queries with high accuracy.  相似文献   

16.
吴振强  胡静  田堉攀  史武超  颜军 《软件学报》2019,30(4):1106-1120
社交网络平台的快速普及使得社交网络中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愈发受到用户的关心,传统的数据隐私保护方法无法满足用户数量巨大、关系复杂的社交网络隐私保护需求.图修改技术是针对社交网络数据的隐私保护所提出的一系列隐私保护措施,其中不确定图是将确定图转化为概率图的一种隐私保护方法.主要研究了不确定图中边概率赋值算法,提出了基于差分隐私的不确定图边概率赋值算法,该算法具有双重隐私保障,适合社交网络隐私保护要求高的场景.同时提出了基于三元闭包的不确定图边概率分配算法,该算法在实现隐私保护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数据效用,适合简单的社交网络隐私保护场景.分析与比较表明:与(k,ε)-混淆算法相比,基于差分隐私的不确定图边概率赋值算法可以实现较高的隐私保护效果,基于三元闭包的不确定图边概率分配算法具有较高的数据效用性.最后,为了衡量网络结构的失真程度,提出了基于网络结构熵的数据效用性度量算法,该算法能够度量不确定图与原始图结构的相似程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社交网络中产生了大量用户隐私数据,公开发布社交网络数据将提高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需要对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然后进行发布。传统社交网络k度匿名方法在图数据连续发布中的匿名方式,存在大量冗余计算及无法抵抗度时序推理攻击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连续发布图数据的改进k度匿名算法。通过定义度时序矩阵来一次性地构建满足k匿名性要求的k度时序矩阵,在k度时序矩阵的基础上提取不同时刻的k度向量,将其作为时刻图的匿名向量,通过图修改方法对前一时刻的匿名图进行处理,得到后续一系列的匿名图版本,从而缩短每一次重新匿名所消耗的时间,同时抵抗基于度变化实现的度时序背景知识攻击。在真实社交网络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kDA算法,该算法的总体运行效率以及网络结构属性可用性均较优。  相似文献   

18.
Members of health social networks may be susceptible to privacy leaks by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ey leave behind. The threat to privacy increases when members of these networks reuse their pseudonyms in other social networks. The risk of re‐identifying users from such networks requires quantitative estimates to evaluate its magnitude. The estimates will enable managers and members of health social communities to take corrective measures. We introduce a new re‐identification attack, the social network attack,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the fact that users reuse their pseudonyms. To demonstrate the attack, we establish links between MedHelp and Twitter (two popular social networks) based on matching pseudonyms. We used Bayesian networks to model the re‐identification risk and used stylometric techniques to identify the strength of the links. On the basis of our model 7‐11. 8% of the MedHelp members in the sample population who reused their pseudonyms in Twitter were re‐identifiable compared with 1% who did not. The risk estimates were measured at the 5% risk threshold. Our model was able to re‐identify users with a sensitivity of 41% and specificity of 96%. The potential for re‐identification increases as more data is accumulated from these profiles, which makes the threat of re‐identification more seri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