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露天矿的开采必须是有计划的,而且应随着影响经济效益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寻求矿山开采的总效益,本文依据矿山的生产实际,应用运筹学、计算机编程的一些原理与方法,把原来的连续型课题转变为离散型课题,优化露天矿生产剥采比。本系统以WINDOWS98为操作平台,采用DELPHI5面向对象编程系统作为开发工具。该系统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能满足矿山实际生产需要。能为矿山企业更加合理地优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结合石人沟铁矿实际,建立了月采剥计划的数学模型,编制了微机计算程序,从而取得了可以代替人工编制月采剥计划的计算机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均衡生产剥采比的新方法--均衡期动态寻优法,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考虑因素全面、录活方便、适应面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6.
以乃林坝铁矿露天采矿设计为例,采用比对法确定了经济合理剥采比,分析了露天开采的采场和最终境界的特征,并进行了穿孔爆破、装载、运输和排土的采矿工艺设计,为类似露天矿产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文中简要概述了我国采矿CAD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开发集成图形环境采矿CAD的必要性,介绍了一个基于ADS采用原型法在AutoCAD平台上用C语言开发的露天矿采剥计划CAD系统,认为利用ADS技术开发采矿CAD大有所为。  相似文献   

10.
11.
12.
针对主矿采场正值剥离洪峰期剥采比较高的问题,对主矿采场实施陡帮开采的可行性进行论述,并且对陡帮开采方案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兰营徐采场生产中目前存在及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当前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兰营徐采场采剥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发现了采场今后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隐患,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对采场今后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矿山管理,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露天矿采剥工程量计算与可视化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亦泳  张立亭  杨伟  欧阳新 《黄金》2008,29(5):30-33
针对目前露天矿采剥工程量计算中存在的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不高、不直观等问题,提出基于Surfer的露天矿采剥工程量计算与三维可视化新方法;介绍了数据野外采集和插值方法评定与选择,并对新方法计算原理与精度作了分析;最后将计算结果进行三维可视化。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演示证实这是一种精度高、速度快并且直观的露天矿采剥工程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焦建团  孙国飞 《黄金》2010,31(11):25-30
介绍了中国岩金露天矿山开采现状,详述了缓帮、陡帮开采采剥工艺和参数,以及相应矿山的实际应用状况,可为岩金露天开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守西  李成生 《江西冶金》1991,11(5):13-14,17
本文在矿山现场工程地质工作基础上应用赤平投影、实体比例投影和块体极限平衡理论对良山铁矿空场采矿法非水平采场顶板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露天矿采场环境特殊且工作具有流动性和频繁性,对此,后方交会和附合导线相结合是一种比较适合露采工作需要同时又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某金矿设计标高在65m以上的矿体属于急倾斜极薄矿体,矿体原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安全系数差,损失贫化率高,需要采取对应措施保证采场安全生产。为了提高产量,矿区明确提出应选择削壁充填开采的方式。结合Mathews图解法检测岩石力学主要参数、岩石水文地质标准研究和质量评价,对采场、采场顶板、采场上盘围岩可靠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研究,结果表明,金矿主要形成于变质岩,主要成矿都集中在岩浆侵入地壳的变质脉的边缘,也有其他的成矿模式。选择浅孔留矿方式不能保证采场围岩的稳固性,而选择削壁充填开采方法更加合理,采矿工作安全、高效,项目实际经济效果良好,与浅孔留矿法相比,削壁充填采矿法可使矿石贫化率降低3%,矿石损失率降低2%。  相似文献   

19.
张亚林  李平 《黄金》1997,18(3):28-32
团结沟东、西露天采场优化分期开采张亚林李平郭向华(黑龙江乌拉嘎金矿)乌拉嘎金矿始建于1976年,经一期工程建设和二期工程改扩建,现已形成采选综合生产能力1320t/d。矿山拥用团结沟东、西露天采场两座,选矿厂两座,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岩金露天矿之一。由于...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金川二矿区二期工程开拓系统,提出了长期开拓和采场开拓的新概念,及采矿场开拓的几项工艺改进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