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一摩尔物质穿过液—液界面所需的能量对各种金属来说大体上是一个常数。选择设计的流程做到了萃取过程在相间传递的物质摩尔数尽可能减少。对中钇(含Y2O320~40%)富镧(含La2O320~40%)稀土物料,采用环烷酸进行镧钇和其它稀土的切割分离,再用P_(507)分离镧钇,其它稀土用P_(507)分组,后续的单一稀土分离流程可以方便地衔接。不仅流程简捷,技术先进,经济上也最为节省。  相似文献   

2.
稀土分离萃取设备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各类萃取设备的特性及其适用条件。讨论了不同萃取设备用于稀土分离的可行性及其对技术、经济指标带来的影响。选用振动柱作为还原萃取设备,产出了纯度>99.99%的Eu2O3。选用离心萃取器,克服了环烷酸萃取体系粘度大不好分相,操作不稳定的缺点。由于离心萃取器中物料占有量比混合澄清槽小得多,大大降低了P(507)体系中萃取剂的用量,使稀土分离厂的投资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用萃取剂P507浸渍不同多孔吸附树脂制成五种SIR-P507浸渍树脂,进行萃取色层分离稀土元素铽、镝的试验。结果表明,SIR-P507比合成CL-P507(萃淋树脂)色层淋洗曲线有较好的对称性,萃取剂脱落量与CL-P507相当。用扫描电镜对SIR-P507和CL-P507树脂浸渍有机萃取剂前后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铥、镱、镥富集物经金属镧热还原法提取金属镱石所得的还原渣为原料,经酸溶配料,用稀土硫酸钠复盐沉淀除去镧,滤液用P507萃淋树脂萃取色层法提取高纯氧化铥、氧化镱,氧化镥(纯度均大于99.95%),并获得较高的收率。确定了稀土硫酸钠复盐沉淀除镧和萃取色层法分离铥、镱、镥的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PMBP和DPSO协萃剂负载于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上,萃取微量稀土元素钪、钇、镧、镨和钕的最佳实验条件(萃取剂浓度、温度、酸度)。研究了它们的萃取性能(萃取百分率、分配比、萃取容量),说明它是实用的萃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SIR—P507浸渍树脂分离稀土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乃英  韩泮祥 《稀有金属》1995,19(6):401-404,419
用萃取剂P507浸渍不同多孔吸附树脂制成五种SIR-P507浸渍树脂,进行萃取色层分离稀土元素铽、镝的试验。结果表明,SIR-P507比合成CL-P507色层淋洗曲线有较好的对称性,萃取剂脱落量与CL-P507相当。用扫措电镜对SIR-P507和CL-P507树脂浸渍有机萃取剂前后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用“F·B”型分馏萃取法从“P_(507)一步萃取多出口分离富铕中钇稀上矿”得到的粗钐产品中提取纯氧化钐工艺,取得了Sm_2O_3纯度大于99%、分枝槽体中Sm_2O_3产品收率大于95%的良好结果,开创了“F·B”分馏萃取法在稀土分离工艺中应用的先例。  相似文献   

8.
稀土分离中离心萃取器传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φ20mm微型离心萃取器对0.22mol·L(-1)HNO3-1.97mol·L(-1)RE/1mol·L(-1)P(507)-煤油、3.8mol·L(-1)HCl/1mol·L(-1)P(507)-煤油-0.09mol·L(-1)Y等四个体系进行了稀土的萃取和反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相液体混合接触时间为10s左右的条件下,除了Y的反萃级效率仅~30%外,其它实验的级效率都达到90%左右。在采用了两相液体混合接触时间达60s左右的长接触时间离心萃取器后,Y的反萃效率也达到90%左右。这些实验结果从传质性能方面证明了离心萃取器应用于稀土萃取流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石油亚砜和P_(507)协同萃取稀土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盐酸介质中研究了石油亚砜和P(507)协同萃取稀土元素(Gd、Tb、Dy)的性能与机理,得出石油亚砜和P(507)协同萃取稀土元素Gd、Tb、Dy时有正协同效应,三者在体积比V(P(507))(0.5mol/L)/V(R2SO(1.45mol/L)=2/3时协同效应最明显;用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为RE(R2SO)2P(507);研究了萃合物红外光谱图;测定了稀土的分配系数和分离系数;建立了稀土元素分配系数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以环烷酸—异辛醇—煤油和环烷酸—石油亚砜—煤油两种组分不同的有机溶剂为萃取剂,在REC l3-HC l-HNO3体系中制取纯度≥99.999%高纯氧化钇清洁化工艺流程及特点。研究解决了工艺过程中各种化工辅料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问题,以较低的运行成本实现了工艺过程中的废物资源化及产品化,同时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使提钇萃取分离工艺与环境治理有机结合,降低了工艺生产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实现了清洁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文中较详细地阐述了环烷酸萃取体系分离制各纯钇、粗铒和重稀土的“三出口”新工艺的工业试验结果,一步法可同时得到4N的氧化氰、60%的粗铒和Y:O_2O_3<0.3%的重稀土富集物。使环烷酸萃取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溶剂萃取法,用有机次磷酸萃取剂从富含稀土元素镧(La)、钕(Nd)、钇(Y)、铈(Ce)的硝酸溶液中提取稀土。选择盐酸为反萃剂。考察了酸度、萃取剂浓度、相比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率和反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异丁基膦酸萃取稀土的最佳条件为:室温,酸度0.2mol/l,萃取剂浓度40%,A/O比1:5,萃取时间15min,镧(La)、钕(Nd),铈(Ce)和钇(Y)分别为41.68%、81.30%、81.29%和100%。当利用盐酸作为反萃实验的反萃剂时其最佳条件为:室温,初始水相稀土溶液为0.3 mol/L,反萃剂盐酸为6 mol/L,负载有机相与反萃剂盐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6,将反萃的震荡时间改变为5min,应用上述条件的镧(La)、钕(Nd)、铈(Ce)、钇(Y)的反萃率分别为92.45%、94.88%、95.76%、93.34%。有机次膦酸对稀土元素(La)、钕(Nd)、铈(Ce)和钇(Y)的萃取效率不同。钇的提取率高于镧、钕和铈。它是一种有机次膦酸,对轻稀土元素亲和力低,对重稀土元素亲和力强。  相似文献   

13.
杨启山  柳召刚 《稀土》2004,25(3):35-38
阐述了以环烷酸-异辛醇-煤油和环烷酸-亚砜-煤油两种组成不同的有机溶液为萃取剂,在RE-Cl3-HCl体系中制取纯度大于99.999%Y2O3的工艺及萃取分离过程中萃取槽体平衡时稀土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用环烷酸-石油亚砜从混合氯化稀土溶液中萃取分离钇的研究,用混合室体积为120L混合澄清槽,经120级串级分馏萃取分离,可获得纯度大于99.99%的YCl3溶液。与环烷酸-混合醇体系相比,环烷酸-石油亚砜体系的分相性能及有机流动性更好。分离出的YCl3溶液经进一步分离非要质后,可用于制取荧光级Y2O3产品,产品收率可达90.5%。  相似文献   

15.
选用φ120mm玻璃钢离心萃取器作萃取设备,采用环烷酸作萃取剂,设计安装了一套萃取系统,把混合稀土从氯化物溶液中,一步萃取分离成LaY和其它稀土两部分,做了具有工业生产规模的试验,测定了物料衡算、LaY产品纯度和收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用环烷酸石油亚砜从混合氯化稀土溶液中萃取分离钇的研究。用混合室体积为 1 2 0 L混合澄清槽 ,经 1 2 0级串级分馏萃取分离 ,可获得纯度大于 99.99%的 YC1 3溶液。与环烷酸混合醇体系相比 ,环烷酸石油亚砜体系的分相性能及有机相流动性更好。分离出的 YC1 3溶液经进一步分离非稀土杂质后 ,可用于制取荧光级 Y2 O3产品 ,产品收率可达 90 .5%。  相似文献   

17.
P507D从稀硫酸溶液中萃取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一种可替代P204用于萃取的P507改良萃取剂。研究了萃取剂的萃取性能,考察了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相互接触的时间,以及水溶液酸度对铟的萃取和In、Fe分离的影响。在最佳操作条件下,经过两有逆流萃取,98%以上的铟得到提取。并进一步考察了以剂经多次循环运行后的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P507萃取法生产硫酸镍1前言目前P507萃取剂在硫酸镍生产中一般都在P204除杂后萃取分离Ni,Co,该体系较为繁复,并且处理杂质量较大。由于我厂采用镍阳极泥水浸液作原料,杂质量较低,考虑到P507在添加一定量的异辛醇后,也具有一定的除杂能力。经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巯基环烷酸对镧、钕、钐的萃取性能,发现其萃取能力比环烷酸强,应用酸度范围广,且能避免乳化,可望成为工业萃取剂。  相似文献   

20.
详细研究了HCl体系中Fe(Ⅲ)、Co(Ⅱ)、Ni(Ⅱ)离子在P507萃淋树脂淋洗行为,发现Fe(Ⅲ)离子在P507萃淋树脂上以淋洗剂盐酸溶液的浓度约为4.0mol/1时Fe(Ⅲ)最容易被洗脱;把Fe(Ⅲ)离子还原为Fe(Ⅱ)离子,则Fe(Ⅱ)离子容易与Yb(Ⅲ)离子分离;用pH1.8HCl溶液首先淋洗出Co(Ⅱ)、Ni(Ⅱ)离子,然后改用0.0745mol/1HCl淋洗La(Ⅲ)离子,Co(Ⅱ)、Ni(Ⅱ)与La(Ⅲ)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